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時尚

滿清服飾的標誌性紋樣

2024-04-26時尚

滿清對漢人剃發易服,對漢服「取文棄式」,在滿洲「馬褂坎肩廠襟袍」三件套形制上使用了大量的漢服紋樣。

但其獨特的審美和無節制的濫用,仍然給一些紋樣打上了濃濃的滿清烙印,使得我們一看到它們就聯想到清裝,比如以下這些:

1-如意雲頭紋與鑲滾結合,大量用做衣服輪廓裝飾

如意雲頭紋當然不是滿清原創,只是之前用在家具、瓷器、配飾上較多。作為鑲邊用在服飾中極為少見,量感也比較小,並不會成為一個誇張的視覺符號。

滿清覆滅後,如意雲頭紋的鑲邊在一些戲曲服飾和老式旗袍中還能看到遺存。改造後已經比較符合現代人審美了。

2-海水江崖紋,大量用在滿清貴族及官員服飾上

海水江崖紋多見於朝服、吉服、官服等「制服」,但在便服中也會用到:

海水江崖紋雖起源於明代,但清朝完全發展出了自己的風格,最直觀的區別是:

①在服飾中的量感不同

清代海水江崖紋通常被作為一個獨立紋樣裝飾衣服下擺,視覺存在感非常強。面積隨著統治階級的喜好越做越大,能占到服飾的三分之一。

而明代海水江崖紋通常只是作為小面積的點綴,映襯龍、蟒、飛魚等紋樣主體。位置多局限於補子、雲肩通袖、底襕膝襕區域的邊緣。

②清代演變出了「立水」紋

「立水」也叫「水腳」,是海水江崖紋中的彩色斜條部份。這種風格的海水江崖紋約在乾隆時期發展成形,是非常典型的清中後期紋樣。

如果看到帶立水紋的「漢服文物」或者繪制了立水紋的明人肖像,應該先查證是否為後世所制(如清代戲服、琉球/西藏賜服等)。

清宮戲服

2014年,繼團壽紋馬褂之後,滿清風格的海水江崖紋馬褂再次代表中國登上APEC外交場合。所謂的「新中式」繼續吊死在旗袍馬褂蜈蚣扣這一棵樹上。

2014年APEC服飾-清代海水江崖紋

讓人不禁想起林徽因設計國徽時的小典故:

滿清風格服飾屢屢代表共和國登上國際舞台,應不應該呢?至少服飾上是最容易做到規避「後清」嫌疑的吧~

當代,海水江崖紋已經發展出了新的流行樣式:設計成小扇形然後像魚鱗一樣疊加,體現的是織錦的風格。

它出現在一切宋錦/雲錦會出現的地方,大眾看它已經很眼熟了。

3-團壽紋的泛濫使用

今天的我們對這種紋樣並不陌生,從壽衣到寵物小馬甲比比皆是。

滿清貴族對漢族的吉祥紋樣照單全收,對團壽紋更是「熱愛」。

最泛濫的時候,整件衣服堆砌滿了團壽紋,像被某著名蓋章狂魔蓋滿了圓章。

插播個題外話,他有多愛蓋章呢?光印章他就有1800枚……

蓋一個章是美,蓋一百個章是視覺汙染,章總也許懂得,但章總不在乎。

當堆砌的團壽紋與蜈蚣扣馬褂結合,登上了APEC舞台,著名的漢服運動催化劑誕生了:

2001年APEC服飾-清代五福捧壽紋

如果早知有這樣的「化學反應」,想來他們也是不會棄用這個方案的,看漢服運動興起後炮製出來的海水江崖紋馬褂就知道了。ta知道,但ta不在乎。

團壽紋自然也不是滿清原創。清代以前,團壽紋已經有了,常見於瓷器上。

用在服飾中並不像清代那樣泛濫,收集資料時只看到一例:雲鶴團壽紋大袖衫

明·獬豸繡補雲鶴團壽紋綢大袖衫
雲鶴團壽紋細節圖

這種提花暗紋工藝、雲鶴和小團壽間隔排布的視覺效果,與清代宛如瓢蟲般的團壽紋儼然是不同的審美情趣。

團壽紋的演變與篆刻藝術的發展息息相關

但如此密集的排布、如此日常、如此凸顯的用在服飾上不得不說是八旗貴族引領的審美。有時候不是它不好,是你用錯了。

4-「三藍」紋樣風靡一時

「三藍」不是某一種紋樣,而是紋樣的配色方案,即采用多種深淺不同的藍色來構圖(不局限於三種)。

按工藝不同有三藍繡、三藍緙絲、三藍妝花,它們遵循著相似的配色審美。

這種藍色紋樣可能是受青花瓷的啟發。大量出現在服飾中,與滿清「尚青」的文化基因密不可分。清代織染局官方記載,每年消耗的靛青遠超過其他顏色的染料。

5-密集恐懼「天花板」

一路看下來,大家對密集花紋想必已經建立耐受了,只放幾張密集王者吧。也有人管這種叫「培養皿審美」。

照片會損失細節,實物的精神攻擊指數只能靠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