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李寧:國潮的風,還能吹多久?

2024-04-30健身

作為「國潮一哥」,李寧從不缺少擁躉。然而,從 2021 年的營收首次突破 200 億元,到如今的營收和凈利潤下滑,李寧的發展之路似乎並不平坦。雖然其產品價格不斷上漲,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卻逐漸減退,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曾幾何時,李寧是國內運動品牌的佼佼者,它的成功得益於其在國潮興起時的敏銳洞察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李寧的產品力似乎並沒有跟上其品牌力的提升,這使得它在高端市場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在研發方面,李寧推出了䨻輕彈科技、弓科技等,但這些技術並沒有很好地結合產品定位。例如,一款售價 700 元左右的緩震慢跑鞋,雖然瞄準了進階人群的「專業減震」,但同價位段已有其他品牌的專業跑鞋可供選擇。對於進階跑者而言,他們可能更傾向於選擇一款既能滿足專業需求,又能相容多種場景的跑鞋。

此外,李寧在行銷方面的投入也引發了一些爭議。盡管請流量明星做代言人可以帶來短期的銷量提升,但這也可能會對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2022 年,李寧推出的綠色衣帽被指傷害民族感情,其傲慢的公關措辭更是讓口碑雪上加霜。與此同時,李寧在研發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與同行相比相形見絀。這使得其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時,缺乏足夠的核心競爭力。

在戶外運動市場,李寧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盡管它在設計上向戶外時尚靠攏,但在專業品類上,與擁有多品牌矩陣的安踏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時尚潮牌和專業運動之間來回打轉,李寧哪一邊都沒穩住口碑。當初崛起固然有借勢國貨的運氣成分,但也因為運氣好,品牌策略上的弱點被掩蓋。當潮水退去,風向改變,李寧終究缺了點後勁。

作為創始人的李寧本人,一直將公司的經營寄希望於職業經理人制度。然而,這些年來公司換過多個 CEO,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策略的不連貫性。這使得李寧在面對市場變化時,無法及時做出有效的調整,從而錯失了一些發展機遇。

總之,李寧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一個品牌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不斷創新和前進演化,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首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