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真名媛葉嘉瑩:遇渣男,又喪女,裸捐千萬資產,用詩詞拯救一生

2024-07-12國風

前言

葉嘉瑩,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她是詩詞的女兒。

歲月從不敗美人,歲月刻刀對她並不友好,婚姻中失敗,遇見家暴的丈夫,親情中緣淺,喪母又喪女。

可一路走來,百歲的她,延續著 葉赫那拉氏 的血脈,依舊優雅。

生命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 晚年的她,傾盡所有家產, 捐出3568萬元的資產 ,分文未留,只為讓中華古典文化薪火相傳,自己卻過起了粗茶淡飯的清貧日子。

至於往事,早已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當有記者參存取到:「是否體驗過愛情」的時候,她坦然否定。

關於她的婚姻,外界多有猜想,這些猜想也都在丈夫去世後,她平淡的講述了出來。

她的婚姻,她的人生,究竟是經歷了什麽?又是如何走過這坎坷的一生?

一步踏錯終身錯

如果是前半生的悲慘經歷,那源頭大概就是從遇見趙鐘蓀開始。

她是在周圍人的催促中,稀裏糊塗的走進婚姻的,對葉嘉瑩來說,自己似乎一直都是被命運催促著長大的。

小時候,因為生在書香世家,曾祖父是進士,父親北大高材生,母親也是教師,這樣的環境就像施了肥的花草,比不施肥的都要長的快。

三歲的時候,很多詩詞都已經背的滾瓜爛熟,十幾歲就能深入談論詩詞,甚至對詩詞的理解是父母都未曾想到的。

接受的思想是比同齡人更新穎的,可要說家庭教育,父母還是很傳統,所以葉嘉瑩一直都是於深閨之中,規規矩矩,蕙質蘭心,名媛氣質水到渠成。

這樣的性格,也是後來她被倉促推進婚姻的關鍵因素。

與父親失聯,母親重病去世,這一切又都催促著葉嘉瑩成長。

未成年,又帶著兩個尚且年幼的弟弟,只能接受伯父的收養, 畢竟是寄人籬下的生活,葉嘉瑩作為長姐,倉促成長,懂事,不讓大人操心。

對於自己的學業,葉嘉瑩也讓自己一步緊追著一步的往前趕著,別人嬉笑玩鬧的時間,她都用來讀書。

如此用功的女學生,被大文學家顧羨季關註到。

在顧羨季老先生的栽培下,加上自身深厚功底,又有後天的勤奮,很快成了顧老先生最得意的門生之一。

最後在給葉嘉瑩的信件中表述道, 已經沒什麽可教她的了,基本都已經學到手了。

對葉嘉瑩來說,如果說伯父母給了她生活保障,那麽 顧老先生就是給了她往後余生的精神支柱。

以至於在今後她的教育生涯中,很大程度上繼承了顧老先生的風格。

可匆匆成長的葉嘉瑩,在內心深處是渴望被愛的,或者說,是一個依靠,一個完整的家庭。

恰好在一個對愛情懵懂的年紀,她遇見了一個願意與他成家的人,可那時候的她並不知道自己的感情是什麽樣的。

有自己渴望被愛,渴望安穩的因素,更多的是周邊人的催促,所有人都覺得趙鐘蓀是個不錯的人選。

趙鐘蓀是葉嘉瑩英文老師的堂弟,親手撮合了兩個人相識。

才貌俱佳的葉嘉瑩入了趙鐘蓀的眼,為了能到北京與她約會,多次從秦皇島的工作單位請假,幾次約會之後,趙鐘蓀失業了。

本就心有愧疚,覺得是因為自己導致他失業,面對托關系找來的南京新工作, 趙鐘蓀又拿不去南京要挾,希望葉嘉瑩跟自己結婚,不然南京的工作就不去了。

不難想象葉嘉瑩是怎麽答應這樣另類的求婚的。

多年來寄人籬下的生活,雖說伯父伯母對自己都很好,可畢竟她處處都要懂事,不能讓人家因為自己添麻煩,對於趙鐘蓀她也是一樣的,不能讓對方因為自己失去工作機會。

況且丟掉秦皇島的工作,葉嘉瑩已經覺得是因為自己導致的了, 這種愧疚一直都充斥著她的內心,若是自己在拒絕,豈不是更對不起人家。

自己的因為愧疚產生的補償心理,以及周邊人的美化,還有對被愛的渴望,所有的沖擊加起來,再次催促著葉嘉瑩走進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婚姻生活。

本以為是有了避風的港灣,不料那些風雨,卻都是這場婚姻給她帶來的。

生計艱難悲人心

如果說婚後什麽時候是快樂的,大概是在女兒出生的時候。

至於從剛結婚之後,似乎從未體會過愛情或者哪怕是婚姻的快樂。

一個在文學上的浪漫主義者,一個政壇上的現實主義者,互相對牛彈琴。

不止精神層面達不成共識,還要過著拮據的日子。

跟隨丈夫到了南京,只能靠租簡陋的房子來住。

沒過多久,又跟隨丈夫到了台灣省,在台灣的十八年裏, 晚年葉嘉瑩曾坦言,想過了結自己。

那時初來乍到,沒有工作,日子比在南京更清貧。

直到有了工作後,經濟情況才稍微穩定了下來,女兒的到來,也稍微緩解了生活的苦。

可葉嘉瑩生活的苦,似乎還未吃盡,女兒帶來的快樂僅僅維持了四個月, 丈夫入獄另她又回歸到了苦難之中。

丈夫的原因,導致葉嘉瑩也失去了工作,沒了收入,帶著繈褓中的嬰兒,葉嘉瑩又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還是像小時候一樣,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盡可能的多做家務,時時刻刻察言觀色,小心翼翼。

三年後丈夫被釋放,二人又被邀請回台北公立學校教書,本以為日子在朝著更好方向走了,可趙鐘蓀,親手毀了。

丈夫出獄後,渾身充滿了戾氣,他憤世不公,時常暴跳如雷,酗酒,狂躁,脾氣上來的時候,對葉嘉瑩大打出手,柔弱的她,毫無還手之力。

讓她更不能忍的,是丈夫「重男輕女」的思想,因為生的是女兒,對自己更加殘暴。

不僅無力扭轉這樣的死局,還要承擔家庭所有的開銷。

本就沒坐好月子,虧了氣血,拖著虛弱的身體每天講課,一天下來像死過一回,心力交瘁之中,或許還面臨回家後丈夫的打罵。

那段時光,至黑至暗,她甚至想過撒手而去,可她割舍不掉兩個女兒,自己若是走了,兩個女兒只會更加悲慘。

而且解救她走出這場困局的,不是任何人,而是詩詞,或者說,是熱愛詩詞的她自己。

一片丹心育桃李

她對詩詞的熱愛一片赤誠,全心全意,憑借這份熱愛,她深入研究,自然得到了屬於她的成果。

當地幾所大學,紛紛邀請她講課,全職的兼職的,葉嘉瑩的名字在中國古典文學界叫響了起來。

那時他的身邊有南懷瑾先生這樣的好友,有席慕蓉,白先勇這樣的崇拜者,在古典文學界她開始光彩奪目。

她的名氣甚至已經不局限於國內,加拿大和美國都紛紛邀請她前去任教。

當她講課的視訊傳回國內,趙鐘蓀看到後,已經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這個擁有高雅氣質的女學者,竟然是那個曾經在自己面前如羔羊般的妻子。

對於丈夫怎麽看待,葉嘉瑩已經毫不關心了,古典文學的教育事業讓她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可就在她以為日子又開始好了起來的時候, 女兒和女婿車禍中,雙雙去世, 沒想到,年過半百了,苦難的人生依然沒有離她而去。

如何從痛苦中走出來,她能依靠的依然只有詩詞。

1979年,葉嘉瑩選擇回國,這是自己該紮根的地方, 在南開大學任教, 葉嘉瑩的後半生,都奉獻給了這裏。

她的每一節課都到了座無虛席的地步,甚至為了聽她的課,淩晨三四點就開始搶占座位,有人更是為了聽她的課,刻起了假章,只為一張能進她課堂的聽課證。

一直講一直講,從未停歇,她所熱愛的詩詞,熱愛的教育事業,融合在了一起,充實著她大半個人生。

她說,終其一生,都不曾體會過愛情,可在女兒眼裏,母親和古詩詞談了一輩子的戀愛。

因為每次拯救母親走出痛苦的,都是從詩詞中得到的慰藉。

精神上,她是富足的,富足到忽略了物質,她只有粗茶淡飯,卻可以清算了所有資產,得到了3568萬元,全都捐出,用於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

她太愛中國古典詩詞了,是古人的詩詞,給了她面對苦難的勇氣,為人處世,人格修養,理想希望,這是屬於中國人浪漫的表達方式,也是力量的傳遞方式。

至於如何傳遞,葉嘉瑩就是媒介,當她桃李滿天下的時候,這些桃李又會孕育新的桃李,代代相傳。

中國古典詩詞文化,便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也必然會挺起中華民族文化的脊梁。

已是百歲,在中華詩詞的潤養下,她依然美麗動人,縱然爬滿皺紋,縱然白發蒼蒼,縱然不施粉黛,因滿腹詩詞藏於心,從骨子裏散發的氣質美,足以打敗歲月。

參考資料:

光明日報:葉嘉瑩先生百歲-媒體南開-南開大學

https://news.nankai.edu.cn/mtnk/system/2023/10/17/030058330.shtml

光明日報:詩人·學者·教師——寫在葉嘉瑩教授百歲壽辰之際-媒體南開-南開大學

https://news.nankai.edu.cn/mtnk/system/2023/07/22/0300571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