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三略】精華十句,感悟智慧謀略,參透獲益終生!

2024-08-07國風

【三略】原稱【黃石公三略】,是著名的中國古代軍事著作。相傳作者為漢初隱士黃石公。最早提及此書的是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張良刺殺秦始皇未成,遭追捕,被迫隱姓埋名藏匿於下邳,在這裏遇見一自稱「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的老者,授其一部【太公兵法】(也有說是【黃石公三略】),其後此公便不見於史載。張良得書,潛心研究,後幫助劉邦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

【黃石公三略】分上略、中略、下略3個部份,共3800余字。與前代兵書不同,它是一部專論戰略的兵書,尤其側重闡述政略,這是該書的一個顯著特點。它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專講戰略的專著。

-1-

香餌之下,必有懸魚;

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摘自【三略·上略】

解釋:芳香的魚餌下面肯定有上鉤的大魚,豐厚的獎賞下面肯定有不怕死的人。

感悟:春秋戰國時,秦國商鞅主持變法。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中國。

-2-

廢一善,則眾善衰。

賞一惡,則眾惡歸。

摘自【三略·下略】

解釋:否定了一個好人或一件好事,很多好人好事便會悄然消失;獎賞了一種惡行或一個壞人,各種壞人壞事就會相繼出現。

感悟:賞必當功,罰必當過,否則,勢必會揚惡抑善。

-3-

蓄恩不倦,以一取萬。

摘自【三略·上略】

解釋:將帥平時關心理解士兵,施恩不斷,打仗的時候就能以少勝多。

感悟:高明的管理者懂得安撫人心,能夠不斷地對下屬施以恩惠,將眾多人才收攏為自己所用。而經常對待下屬不好的將帥,會遭到反噬,比如蜀漢的張飛,暴而無恩,被部將範強、張達殺害。

-4-

善善不進,惡惡不退;

賢者隱蔽,不肖在位;

國受其害。

摘自【三略·上略】

解釋:喜愛的好人不能好好重用,厭惡的壞人也不能夠將他們清退,有才的賢德之人隱居不出,無才無德的人卻掌權,這種情況,國就會受到危害。

感悟:辨別奸雄,任用賢才,舉賢除惡,讓德政廣為傳播。

-5-

善惡同,則功臣倦;

專己,則下歸咎;

自伐,則下少功;

信讒,則眾離心;

貪財,則奸不禁;

內顧,則士卒淫。

摘自【三略·上略】

解釋:如果將領善惡不分,有功的人就會心灰意冷;如果將領獨斷專行,下面的人就會將責任推卸給上級;如果將帥喜歡自我誇耀,部屬就不會積極地立功;如果將帥喜歡聽信讒言,眾人就會離心離德;如果將帥貪圖財物,就無法禁止奸邪之事;如果將帥貪戀女色,士兵就會跟著淫亂違紀。

感悟:將領對下屬的影響,將帥必須要具備清廉、鎮靜、公正、嚴整等品質,發揮模範作用,在企業、在家庭中的主心骨都應該具備這樣的品質。

-6-

將謀欲密,士眾欲一,攻敵欲疾。

摘自【三略·上略】

解釋:將帥的謀劃要秘密,士卒的意誌要統一,攻擊敵人的行動要迅速。

感悟:團隊做事的時候,計劃周密、下屬團結、行動迅速,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7-

將帥者,必與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

敵乃可加。

摘自【三略·上略】

解釋:身為將帥,必須與士卒同甘苦,共死生,才可與敵作戰。

感悟:管理者和下屬們應該同甘共苦,起到模範作用,這樣才能帶動起下屬工作的積極性。

-8-

聖王之用兵,非樂之也,

將以誅暴討亂也。

摘自【三略·下略】

解釋:聖明的君主進行戰爭,並不是出於喜好,而是用來誅滅殘暴,討伐叛亂。

-9-

用兵之要,必先察敵情。

摘自【三略·上略】

解釋:用兵的要領在於首先要考察敵人的情況。

感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0-

統軍持勢者,將也;

制勝破敵者,眾也。

摘自【三略·上略】

解釋:統率軍隊、掌握戰爭形勢的,是將領;擊潰敵人,取得戰爭勝利的,是眾人。

感悟:管理者的作用就是要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來,依靠眾人的力量來取得成功,因此管理者不應該把成功的功勞都歸到自己身上,而應該認識到這是眾人共同努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