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 | 冰上鴻飛(一)

2024-07-16國風

【編者按】西泠印社從初創時的篳路藍縷,到「博雅之社」「天下名社」,一代又一代西泠印社中人堅守「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立社宗旨,胸懷「愛社如家」大愛擔當。

為彰前賢美德,以誌後世不忘,傳承文化基因,堅定文化自信,加強文物保護管理,提升文物活化利用水平,特此策劃編纂了「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叢書,官方微信公眾號專辟欄目,分期推薦已出版的大系叢書,精選其中文章及藏品,以饗讀者。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之【黃賓虹卷:冰上鴻飛】

力挽萬牛要健筆,所以渾厚能華滋

—— 一代宗師黃賓虹山水畫藝術之路

(節選)

黃賓虹(1865-1955),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樸存,號賓虹,別署予向。原籍安徽省歙縣,生於浙江省金華市。中國近現代國畫家,擅畫山水,山水畫一代宗師。他也是書法家,與白蕉、高二適、李誌敏合稱「二十世紀文人書法四大家」。

黃賓虹山水畫的藝術特色

黃賓虹山水冊之一

款識:南天石乳。興坪陽朔江邊所見,賓虹。

鈐印:樸存(白文)

(一)以書入畫,創立「五筆」

黃賓虹的山水畫成就為世人所矚目,其書法藝術的造詣也是極高的。他將筆墨置於民族魂和民族性之中,認為筆墨是中國畫最根本的形式。黃賓虹一生沒有停止過對書法、筆墨的探索,其對「屋漏痕」的書法用筆是非常講究的,強呼叫筆要有力度,如破屋壁間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而自然。他的作品中筆的執行全是書法用筆,每一筆都講究起承轉折,哪怕是一小點,也要如高山墜石般有力度,決不輕浮。他還將以書入畫的用筆觀進行高度的提煉和概括,進而提出了「五筆法」,即「平、留、圓、重、變」。他自己繪畫也是按照這樣的嚴格要求,所以黃賓虹的繪畫盡管表面上看似雜亂,實則有著嚴謹的法度。

疊翠山居(軸)

鈐印:黃賓虹(白文)、黃山山中人(朱文)、竹窗(白文)

從作品【疊翠山居】中就可以看出黃賓虹在用筆上,是以巧為拙,從生到辣。他晚年的作品更是脫化渾成,天趣浪漫,純屬寫意型的疏峻簡約、渾然天成的逸格風範。由此可見,黃賓虹對用筆的講究和對線條的要求在山水畫中的運用達到了極高的境界。黃賓虹的「五筆法」無論在書法中還是在繪畫中的運用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他以毛筆為著眼點,在書畫中進行了延伸和發展,從而跨越了書畫的具體形態。

黃老還主張在用筆時「起要有鋒,轉有波瀾,收筆須提得起」黃賓虹從書法中悟到了「一波三折」,從而將它運用到書法和畫法中,並且提出一波三折的要點在於「逆」,黃賓虹山水畫中的用筆就如書法,有藏有露、中鋒側鋒、方筆圓筆、積點成線、一波三折。他對書法與繪畫融通的認識和實踐,幾乎伴隨其一生,可以說黃賓虹是一位用筆大師,他以書入畫的用筆觀造就了他繪畫的內在生命張力。黃賓虹創立的藝術高峰無疑是輝煌的,既可以毫無愧色地面對歷代諸賢,也可以立身於現代世界藝術之林,伸出雙臂,與任何來者握手。

(二)黑暗之中,發掘光明

黃賓虹衰年變法,功夫在筆墨,繪畫獨有的風格也表現在筆墨,其山水畫晚年塗「墨」成趣,以示觀眾,人稱「黑賓虹」,成為其山水藝術的一個顯著特征。黃賓虹的「蒙特內哥羅」,看似不經意,卻見匠心,這主要是「外師造化」,對山川深入觀察的結果。中國畫章法講求疏密,「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極言宜疏即疏,宜密即密,黃賓虹的畫以黑密為主,剛開始看確實是有一片漆墨的感覺,然而細細觀看以後,層次變化非常豐富,使他的山水畫整體上呈現一派渾厚華滋的藝術效果,「無一筆是筆,無一筆是墨,而又無一筆非筆,無一筆非墨,元氣淋漓,駭目洞心」。這與他的水墨運用上的獨特技法是分不開的。

(三)從心所出,從心所為

黃賓虹並非一位形式技術語言的大師,他的山水藝術的空谷足音,續接了唐宋元法脈,集傳統山水之大成,確實達到了一種筆墨會際之長的境界。在本質上,黃賓虹不是一個為語言而語言的畫家,他胸懷著中華大地,無山不美,無水不秀,他用文以致治的民族情操去畫中華山川的幽邃渾黑。他的作品是「渾厚華滋」的,具有雄渾、壯觀、詩意的美感,表達了人與自然,生命與生命之間物我合一的親密關系,刻畫了畫家心目中理想的山水境界。

墨花飛舞(手卷)

款識:

賓虹先生山水,人皆知其綜合古法,镕鑄而成大家,其實花卉亦然。即如此卷,看似青藤、白陽,細細體會拙處、厚處,實與徐、陳二家不同。蓋青藤、白陽用行草之筆寫出,賓老用篆隸之筆寫出故也。用行草之筆寫飛動之神,其弊易流於滑,而青藤、白陽無之;用篆隸之筆寫古樸之氣,其弊易流於蠻,而賓老亦無之,此所以各有千秋也。要在能煉就腕力,使用中鋒,方可臻此境界。特為指出,不知閱者以為然否?

壬寅中秋,張宗祥記於杭州寓廬,時年八十有一。

鈐印:艾寧張宗祥八十歲後作(白文)

(四)書畫同源,金石為根

黃賓虹所處的時代正是嘉道碑學盛行之際,碑學成就下形成的「金石氣」對其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黃賓虹在二十歲時有幸得到一塊西周宣王時期的金文拓片,喜愛至極,隨身攜帶以便於研究。在他的一生中,繪畫與金石美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黃賓虹用了幾十年的工夫研究不同風格的鐘鼎、磚瓦、魏碑等拓片,力求感悟書法線條中那純樸厚重又生動自然的「內美」,並將這種對於線條的領悟運用到繪畫之中,使其山水畫作品透露出一股雄渾古樸的金石氣。

黃賓虹對於這種刻在銅器或石刻上的文字情有獨鐘,他被西周時期這種渾厚純樸的金石文字深深吸引,認為中國畫法從書法來,筆法成功皆由平時研求金石、碑帖、文詞、法書而出。黃賓虹深得鐘鼎篆籀的筆意,其下筆如刀切玉,多以中鋒筆法出之,如折釵股,屋漏痕,剛而能柔,柔中帶剛,無一弱筆。其用筆起承轉折,筆筆相生、筆筆相應,一氣呵成。這也是他山水畫獲得古樸、剛健、雄偉的金石氣象的關鍵所在。

黃賓虹山水畫的藝術成就及影響

黃賓虹藝術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在山水畫中表現出極其整體的團塊結構所構築的強烈的形式感,其次在於由長短線以及宿墨重點構成的斑斑駁駁的筆墨肌理、單純中求變化的平面效果和整體具象、局部抽象的意象處理。因此,他的藝術成就對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同時,他強調山水畫的氣韻,強調神采,想在繪畫上體現出氣韻生動,所以我們要學的是他對生命力的把握和張揚的藝術風格。

設色山水之一

款識:唐宋人畫積累千百遍而成,層層深厚,有條不紊。五日一石,十日一水,王宰、王維同為後世學者之祖,未可忽視。矼叟。

鈐印:黃賓虹(朱文)

結語

黃賓虹的山水畫以其獨特性和創造性、精湛的筆墨技巧、渾厚華滋的高超意境,在促進中國畫的開發中功不可沒。他的藝術成就不僅僅使古老的中國傳統山水畫藝術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也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繪畫在當代全球化語境下,本土文化重新面臨選擇之際,對當代中國山水畫的繼承與創新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和啟迪。

本文作者:胡弘傑

供稿:西泠印社社委會宣傳資訊處

編輯:許齊、陳榕、袁依凡、陳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