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趙孟頫這卷「超神之作」,打破了「俗書」之名,至今也無人能仿

2024-06-09國風

趙孟頫的書法一直以來備受爭議。 項穆曾批評趙孟頫的書法「妍媚纖柔,殊乏大節不奪之氣」,而傅山也毫不客氣地稱其書法為「軟美媚俗,自是賤態」。這種負面評價尤其在後世得到了廣泛傳播,很多人以「趙字」媚俗無力為由,認為不值得學習。 更有甚者,拿趙孟頫投靠元朝一事大做文章,認為他的書法反映了他的人品不端。

然而,真正了解趙孟頫的人知道,他的書法絕非淺俗之作。趙孟頫自幼鉆研「二王」筆法,吸收古法精髓,糅合各朝書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他的用筆靈活多變、從容自若,正如後世所稱,他是「亞聖」,其書法堪稱精熟無比。傅山晚年改變了對趙孟頫的看法,稱他為「管婢亦非常」,而董其昌早年對「趙字」不屑一顧,晚年卻後悔不已,稱「趙吳興弗能解也」。

趙孟頫行書【明肅樓記】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從書風看,與趙孟頫晚年作品相近。

【明肅樓記】是趙孟頫書法的代表作之一,成書於至元十六年(1279年),全卷縱32.7厘米,橫252.5厘米,共計514字。此作筆力雄健,用筆藏露兼具,提按分明,多以尖峰入紙,奠定了俊秀的基調。

卷中運筆中鋒衄挫、絞轉,筆畫變化多端,中側鋒來回轉換,每一筆都曼妙多姿,既有魏晉的蕭散氣韻,又兼具唐人的嚴謹法度和宋人的率然個性。例如卷中「由」字,結體端莊方正,筆畫幹脆分離,轉折處外方內圓,極具中和儒雅之美。

而「圓」、「安」兩字,則展現了草書的飛動瀟灑,筆畫連轉灑脫,似一氣呵成,枯潤對比鮮明。全卷章法端莊、奔放,字型分布明朗、寬綽,便於觀者細細品味。

趙孟頫的書法不僅僅是「媚俗」之作,更是醇厚古法技巧的體現。【明肅樓記】集趙孟頫畢生功力於一體,字字標準生動,堪稱其生平「扛鼎之作」。如後世所言「肉不沒骨,筋不外透。

雖姿媚溢發,而波瀾老成」,此作展現了他書法的極高水準,是整個書法界難以找到的第二件作品。如今,這件珍貴的藝術品被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時常臨摹,有助於理解魏晉筆法,在嚴謹的「楷法」保護下,初步感受行書的靈活變幻,堪稱800年難遇的絕佳字帖。

趙孟頫的生平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生於宋理宗寶祐二年(1254年),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一世孫。南宋滅亡後,趙孟頫一度蟄居在家,後來被元朝搜訪宋代遺臣,得以入宮覲見元世祖忽必烈,深受器重。他在元朝官場屢屢建功,升任集賢直學士、江浙儒學提舉等職,備受寵遇。

趙孟頫的書法成就和他在元朝的仕途密不可分。他身在官場,卻能保持高尚的品行和精湛的技藝,實屬難得。他的書法不僅繼承了「二王」的秀潤氣韻,還融合了李邕的醇厚筆力,達到了「神境」,成為元代書壇的「復古」領袖,對後世書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