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不到馬澗村豈能有詩

2023-12-14國風

文丨丁恩文

風 推開了三月的窗

在馬澗村,耕種的人用犁頭耕熱了土地

歲月被老牛的眼睛凝練出了濁淚

犁田的人扶著那張老木犁

一聲吆喝,土地裏耕出了我的鄉愁

村口,幾只喜鵲在老柳樹上鳴叫出了春風

一場雨水洗禮了草木的庸俗

馬澗村的煙火煮熱了三月的陽光

風在草木上擦出了春天的綠

春流湧動的土地,被耕耘者壯麗出了人間的向往

「借問酒家何處有」的人走進了春天

誰能記憶起牧童的名字

那個在馬澗村接送了日月的人,在歷史的深處耕種了五谷

春天的歌謠從馬澗村傳出

笛聲在歷史的冊頁裏回弦了千百年

當布谷鳥鳴春時

那悠揚的笛聲讓人入心潤肺

第一次去馬澗村的時候,是今年的三月已被耕種的人捏出了汗水。用犁頭耕熱了的土地冒出了溫暖的陽光。耕種的人早已把一年的希望播撒在了馬澗村這塊賦有靈性的土地裏……看著春意盎然,拽耙扶犁的馬澗村,我心裏暗生了一種意念……待秋天燦爛的時候,我一定要來馬澗村,捋一縷谷物凈化我的靈魂!

在這份美好的願望驅使下,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我和縣作協的徐鳳敏與湖南日報的楊丹、長沙晚報的範亞湘、湖南文學的劉威威幾位老師一同來到了馬澗村。

進入馬澗村,村黨總支部書記張先平拉著我的手:「歡迎你們,丁主席!你春上來的時候,我們村裏正是春耕。這次來,我們村裏3000多畝生態晚稻正在灌漿粒米,3000多畝糖橙正在潤色粒果。估計今年又是一個好收成。」

他又接著告訴我們,馬澗村年初的計劃都已實作,早稻獲得了好的收成,在收割機上接收的價格都是100元錢一百斤,村民們充實了錢袋子。現在,3000多畝生態晚稻來勢好,正在粒米灌漿……在產業結構調整上,主要是以推優為主。水稻種植以生態稻為主;糖橙種植以產品推陳出新為主;水產養殖以甲魚、生態魚養殖為主;玉臂藕種植註重品牌推優;美食加工、村辦企業(民族服裝廠)、民族文化、以馬澗村人文歷史為主,凸顯地方特色……

聽到這些,我們也很高興。馬澗村在漢壽縣毛家灘鄉東北方向,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它頭枕滑泥湖,腳踏滄浪水,二千多年滄浪文化,盡染了這方熱土。

馬澗村是省級文明示範村,和睦團結的村風沿襲多年。全村人口 3028 人,其中以翦姓的維吾爾族、黃姓回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約占一半。馬澗村屬丘陵湖汊區特有地形,境內回、維、漢民族雜居,民俗文化、龍舟文化、農耕文化是馬澗村獨有的文化特色。全村幾十個湖汊水面星羅棋布,蜿蜒曲折的滄浪河環繞村莊,滑泥湖、王家湖兩個近萬畝的天然湖泊橫臥在馬澗村西南。大自然賦予了馬澗村的神奇。水土資源豐富、特色產業明顯、民族風情濃厚、又挨近縣城,是發展休閑農業的風水寶地。目前,馬澗村已經開發的計畫有糖橙采摘、生態魚垂釣、龍舟體驗、農耕文化展、回維美食品嘗、回維「炸油香」、橙意觀景、觀鳥遊湖等。

不到馬澗村豈能有詩。我們一行人在張書記的陪同下,來到了糖橙基地。糖橙果樹成片環村,入戶進園。人在果林走,甜意蘊心頭,仿佛有一種甜心潤肺的感覺。馬澗村的糖橙,是村裏的支柱產業,味美色甜,遠銷大江南北,並出口東南亞。3000多畝掛果糖橙年產可達1000多萬斤,可給馬澗村帶來近2000萬元的經濟效益。特別是馬澗村的「帝甘」牌無酸甜橙透過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認證,獲第十屆湖南省農博會金獎,2022年獲湖南省「一村一品」重點名錄。「產業振興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是鄉村振興的重頭戲,馬澗村人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的收入才能穩定增長。我們村裏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是我們村支兩委為民服務的初心。」張書記邊走邊與我們交談道。

當我們從馬澗村糖橙的甜意裏走出來時,一股沁人心脾的稻香味撲面而來。啊!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千畝生態晚稻。種植生態水稻,讓生態水稻成為品牌產業是馬澗村人的發展理念。在馬澗村人的眼裏,「品牌是產業,發展是理念。」 在馬澗村的田間地頭行走,仿佛是在畫中行走。村莊,綠樹成蔭繞戶,稻田成片成塊,蓮田碧水染村,公路寬闊整潔,好像一道道血管連線著馬澗村的心臟,通絡村莊的四面八方。馬澗村的民居,基本上是依路而建,依水而立,依田而生。一眼望去,那些白墻紅瓦、錯落有致的民居,好像一幅美麗的江南水鄉圖。在馬澗村,隨處都可以看到小菜園、小果園、小魚園。它們環戶而生、依戶而建,好一派庭園碧水映果蔬的景象。當我們走進馬澗村的文化廣場時,展現在我們眼裏的是歡歌起舞的人們。廣場上的健身器材應有盡有,健身的村民滿滿皆是。廣場上的文化墻,百花齊放。我從馬澗村人的笑臉上讀懂了詩意的村莊,讀懂了詩和遠方的村莊!

「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讓鄉村傳統文化、農副產品形成品牌效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產業,催生地方文旅產業發展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 村總支部書記張先平說。用文化振興鄉村,是馬澗村人的根本宗旨。近年來,馬澗村人把文化立村放在鄉村振興的首位。從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到一處處美麗宜居的村居院落,馬澗村人將文化資源和本地主導產業有機結合,讓村民記住鄉愁,讓村民常懷鄉愁,讓鄉村文化資源「活」起來,走出了一條文化先行的鄉村振興新途徑。

當我們從馬澗村的詩意裏走出來時,正是正午。忽然,一股清香的油炸香味撲鼻而入。我們舉目一看,幾位村民正在興高采烈地做「炸油香」。「炸油香」是馬澗村的傳統美食,經不住美食誘惑的我們,被好客的村民邀請進了屋。他們把剛從鍋裏擼出來的「炸油香」遞給我們,我們吃起了馬澗村的「炸油香」,一股香甜的味道香透了整個馬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