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禪宗神秀大師與【觀心論】

2023-12-27國風

現存【觀心論】一卷,系本世紀初發現敦煌遺書中眾多禪宗文獻之一。敦煌遺書中共有【觀心論】的七種寫本,它們分別是P4646、龍谷本、S2595(T85)、S5532、S646、P2460、P2657。另有北韓本、金澤文庫、日本流通本三種寫本。

因此,到目前為止,【觀心論】共有十種寫本。在這十種寫本中,以S2595(T85)發現最早,被收在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古逸部。對於【觀心論】的研究,日本學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果卓然。最早對【觀心論】介紹的是矢吹慶輝。矢吹氏1917年5月22日,在單鴨宗教大學成立紀念日,發表了包括【觀心論】在內的七種禪宗文獻。

1932年9月,神尾壹春發表了【觀心論私考】。以後更有禿氏佑祥、鈴木大拙、田中良昭、椎名宏雄、西口芳男對本論的校定、考證、解說等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這些成果,對我們研究和了解【觀心論】的主要禪法思想,有著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神秀與【觀心論】

關於【觀心論】的作者,有主張為菩提達摩所作,但是唐慧琳(737一820),在其撰【一切經音義】卷一百中說:觀心論者,大通神秀作。

並且,慧琳還為【觀心論】中的七個詞語定音釋義。如【一切經音義】卷一百中說:

涓流決緣反顯野王雲涓涓小流也說苑雲涓涓不壅將成江河是也並縱水。波濤道勞反蒼吉篇雲濤大波也許叔重註淮南子雲潮水踴起遷者為濤從水從壽聲。膻腥上傷然反韻英雲羊膻臭也下音星魚腥穢也見集訓或作勝也。糠麩上可郎反字書雲穀皮也下音敷集訓雲磨麥為屑羅去麥鹿者名麥皮也。鑄寫上朱孺反考聲镕寫也顯野王雲洋銅為器日鑄也。走驟上正體走字也下愁瘦反考聲聚數也集訓雲馬疾步小走也從馬聚聲也。畫碌上華罵反借音用也本音獲從聿聿筆也從田從—一界也會意字下音龍燭反彩色也出石中形聲字也。

慧琳定音和作註釋的七個詞語,在現存的【觀心論】各本中都能找到。因此,從慧琳在【一切經音義】中的記載和定音釋義的情況來看,慧琳應該是見到了【觀心論】,並且還十分熟悉,不然的話,他不會這樣詳細地定音和註釋。

慧琳與神秀所處的時代並不算遠,因此,他的記載應該是比較可靠的。這雖然與【楞伽師資記】說他「不出文記」有些不符,但也並不矛盾。如張說在【唐玉泉寺大通禪師碑銘並序】中說:

少為諸生,遊問江表,老莊元旨,書易大義。三乘經論,四分律藏,說通訓詁,音參吳晉,爛乎如襲。

從張說的記載來看,神秀是一位十分博學的人,出家前精通儒道,出家後博通佛法。從【觀心論】的內容和體裁來看,都是弟子與師父平時間的問答。在有著文明傳統的中國,隨聞隨記的習慣也是古來有之。而在其開宗傳法的數十年間,其弟子將其傳法內容筆錄下來,互相傳抄習誦,也是極有可能的。因此,對於【觀心論】,我們不妨將它看作是神秀的弟子記錄其問答的語錄,這應該是比較合理的推測。如果這種推論成立的話,那麽,【觀心論】就成了研究和了解神秀禪法思想的寶貴資料。因此,【觀心論】的價值也就不言而喻。

二、【觀心論】的主要禪法思想

中國禪宗自弘忍之後,門下分成南北二宗。南宗以慧能及其弟子為代表,其禪法思想集中反映在【壇經】中。北宗以神秀及其弟子為代表,其禪法思想,僅能從南宗對北宗批評的言論中略知一二。本世紀初發現敦煌遺書中的【觀心論】,集中反映了以神秀為代表的北宗的主要禪法思想。神秀在【觀心論】中,應參禪弟子詢問所作出的問答,其中包括他的禪法所依據的經典,如何修禪觀(觀心)的內容等。

(一)、觀心為修行的根本

在【觀心論】中,神秀特別強調觀心修禪,不但能包攝其它的修行方法,同時觀心修禪法門簡要易行。所以,當有弟子問他「若復有人,誌求佛道,當修何法,最為省要?」時,神秀便開宗明義,直截了當地回答「唯觀心一法,總攝諸行,名為省要。」

至於觀心修禪一法,為什麽能總攝其它的修行方法,在神秀認為,心是萬法的根本,一切法都是由心而生。神秀打比喻說,這就好像一棵大樹,茂盛的枝葉和豐實的碩果,都必須以樹根為基礎。如果一棵樹沒有了樹根,必死無疑。如果樹根沒有被挖除,將來一定會重新長出新的枝葉。而我們的「心」,就正像伐樹必須除根一樣,修行應該從心地上直接用功修行,不但省力而且成就也快。

這就像「擒賊先擒王」的道理一樣。所以神秀指出,一切善業惡業,都是由我們自己的心在決定,心能作惡,心也能造善,所以心是改惡修善的樞紐,修行解脫必須以改造心地為根本方法,如果離開自心求別的方法,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在神秀看來,觀心修禪一法,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法門。

(二)、觀心修禪的原理就是去染成凈

在神秀看來,心是一切善惡萬法的根源。而心又有兩種差別,一種是有漏無明的染心,一種是無漏真如的凈心。由於有漏無明的原故,障蔽了無明真如而不能體悟,於是凈心便迷執而成為染心,染心就是煩惱,有煩惱便會造惡業,有惡業就會輪回六道,成為凡夫而受生死大苦。如果能覺知自己內心本具的真如佛性,擺脫有漏的束縛,無漏真如之心自然顯現,便能擺脫生死痛苦而超脫。

因此,神秀的禪修觀點認為,每個眾生內心都具有真如佛性,只要能恒常保持覺悟,不受無明的束縛,便能擺脫生死而證得解脫。因此修禪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擺脫無明的束縛而滅除染心。

神秀認為,無明染心的表現,就在於煩惱的存在。但煩惱雖多,不出貪嗔癡三毒,此三毒是一切煩惱眾惡的根源。由於此三毒心的支配,驅動眼耳等六根去攀緣色聲等六塵,從而生起六識。反過來,六識又透過六根,對六塵產生貪戀等執著,由此造諸惡業,讓內心的真如佛性不能顯現。

所以,六識就像六賊一樣,「盜取」內心本具的真如佛性,而隨外境所染,損害眾生的法身慧命。因此神秀指出,修禪的根本原理,就是收攝六根,消滅六賊,去除執著,破除煩惱,擺脫無明染心,讓眾生內心真如清凈佛性得以顯現,從而才能證得解脫。但是,為什麽觀心修禪能擺脫生死痛苦而證得解脫呢?

因為三界六道,生死痛苦,都是由於眾生不能認識到自己內心本具的真如佛性而迷修十善,才會墮落三界六趣。如果能觀心修禪,覺知自心本具的真如佛性,使其不受染汙而恒常清凈,則一切生死痛苦自然遠離,三界六道便隨之消滅。因此,在神秀看來修行的根本原理就在於去除有漏染心而保持無漏清凈真如佛性。

(三)、觀心修禪的具體實施

在神秀看來,觀心修禪才是解脫生死的根本途徑,但我們在實際修行中,如何才能做到觀心修禪呢?神秀從「三大阿僧只劫」、「三聚凈戒」、「六菠蘿蜜」、「修伽藍等九事」、「洗浴七法」等方面,明確的指出,在以上修行方法中,應以觀心修禪這一根本解脫原理貫穿始終,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無漏修行,否則,只是「有為功德」,終成有漏,不得解脫。

所謂「三大阿僧只劫」,就是佛經上所說,從凡夫到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祗劫的時間。在神秀看來,「三大阿僧只劫」,只是佛陀的方便秘密之說,從凡夫到成佛的分水嶺,全在於一念心。如果自己內心本具的真如佛性,被貪嗔癡等煩惱覆蓋,解脫便遙遙無期,方可說名三大阿僧只劫。如果能消除貪嗔癡等煩惱染心,自己內心本具的真如佛性顯現圓明,生死解脫便指日可待。所以,「三大阿僧只劫」只是如來教化眾生的方便秘密之說。如果能在一念心中保持真如佛性清凈,則凡夫當下便成佛,那麽三大阿僧只劫就在一念之中。因此成佛的時間,關鍵就在於能否讓自己內心本具的真如佛性不受染汙,也就是必須時刻「觀心修禪」。

所謂「三聚凈戒」,即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所謂「六菠蘿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神秀指出,「三聚凈戒」,是為了對治貪嗔癡三毒,誓斷一切惡是為了對治貪毒,誓修一切善是為了對治嗔毒,誓度一切眾生是為了對治癡毒。如果能與三聚凈戒對治貪嗔癡三毒之心,則眾生內心的真如佛性自然清凈,不受染汙,一切生死大苦自然永離。「六菠蘿蜜」,是為了滅除六賊(六識)。

能以布施對治眼根,心無貪戀,遠離色境,便能舍除眼賊;能以持戒對治耳根,遠離聲境,便能永除耳賊;能以忍辱對治鼻根,於諸香境,平等對待,便能伏除鼻賊;能以精進對治舌根,說法度生,無有疲勞,便能制除舌賊;能以禪定對治身根,接觸外境,內心不動,便能滅除身賊;能以智慧對治意根,擺脫無明,常凈真如,便能舍除意賊。唯有如此修習,才能真正稱得上是廣修六度,也才能度脫眾生出離生死苦海到達涅盤彼岸。因為在神秀看來,能除掉六賊,煩惱自然消除,只有這樣,才能擺脫無明的染汙,內心本具的真如佛性才能顯現。以上神秀的觀點,雖然與傳統的解釋不同,這與神秀觀心修禪,擺脫無明的束縛,讓真如佛性清凈無染的修行理念卻是一致的。

所謂「修伽藍等九事」,即修伽藍、鑄佛像、燒香、散花、燃燈、六時行道、繞塔、持齋、禮拜。在神秀看來,以上九種修行方法,都是佛陀方便說法,應機施教,目的是為了讓根性淺劣的眾生透過修有為功德而悟入無為之理。從而反觀自心,以修煉自心本具的真如佛性,才能達到覺悟解脫。修伽藍是為了讓眾生明白內心清凈的道理。鑄佛像是為了讓眾生明了自心本具的真如佛性。燒香是為了讓眾生覺知真正的正法香。散花是為了讓眾生知道說法度眾生。燃燈是為了讓眾生保持自心清凈而常生智慧。

六時行道是為了提醒眾生時時不舍凈行。繞塔是為了讓眾生運用智慧,覺照身心。持齋是為了讓眾生護持身口意三業清凈。禮拜是為了讓眾生珍視內心本具的真如佛性。總之神秀認為,以上九種修行方法都是佛陀方便接引眾生的權宜之計,不應執著有為事相,而應透過有為事相匯入無為真如之理,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反觀內心,觀心修禪。從以上神秀的批評意見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出,在神秀所處的時代,以上九種修行方法大概是很盛行的,可以看作這已成為當時的一種時弊。於是神秀便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批評他們不懂得如來所說法的用意,九事修行只是如來引導眾生的方便法門,而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眾生體正內心本具的真如佛性。

所謂「洗浴七事」,是佛在【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中開示眾生受持的洗浴之法,共有七種,即凈水、燃火、澡豆、楊枝、純灰、蘇膏、內衣。在神秀看來,以上七種洗浴之法,也與上面的九種修行方法一樣,都是如來為教化眾生的方便開示,目的仍然是讓眾生透過有為事相的修習,而體悟無為真如佛性之理。凈水比喻凈戒,燒火比喻智慧,澡豆比喻去除分別,楊枝比喻去除妄語而說真實語,純灰比喻具足正信,蘇膏比喻調柔,內衣比喻慚愧。神秀認為,眾生如果能在受持以上七法的過程中,不被外相所迷而如實了知此是如來為了讓眾生透過以上七法而達到內心清凈,才是洗浴的真實功德。

(四)、觀心修禪與念佛

在神秀看來,所謂念佛,重在「念」上的功夫。所以神秀指出,念佛必須正念,正念念佛才能往生凈土。神秀認為,佛是覺悟之意,念是堅持之意。如果能精勤堅持,覺悟身心,不起邪念,才是真正的念佛。因此神秀指出,念佛關鍵在於內心,而不在於持名念誦。持名念誦都不過是捕魚之筌,在念佛的過程中,不僅是稱誦名號,還應體悟真如佛性。如果只是口誦名號而不知覺悟內心本具的真如佛性,也不會得到真實的利益。口稱名號,只是外相,外相都是虛妄不可得的。因此神秀指出,念佛必須觀心,即覺悟內心本具的真如佛性,才是真正的念佛。

【觀心論】存於法國國家圖書館,書寫時間於唐代。此作的主要內容為關於佛學的。

【觀心論】又作破相論。傳系梁代菩提達摩撰,亦有唐代神秀撰之說。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五冊。內容說觀心之法;以觀心一法總攝諸法,最為簡要。本書為禪門撮要卷上觀心論(達磨大師觀心論)、少室六門集破相論之異本。

紙張前面字跡工整典雅,一絲不茍,其內容為朝廷公務,然紙背給人呈現的感覺卻截然不同,較為粗獷。據此可以推斷書寫者應為兩人,紙張背面關於【觀心論】的摘抄有紅色批註和更改。

觀心論手稿(27.5cm*21.5cm)

觀心論手稿 (紙張背面)(27.5cm*21.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