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敦煌石窟裏的中國年:尋找敦煌龍

2024-02-13國風

中國的龍文化源遠流長,龍的形象頻頻出現在各類文學、繪畫作品中成為隱喻哲理、抒發情感的常見題材,敦煌石窟中就保存有數量眾多、內容豐富的龍的形象。莫高窟北魏的龍首龕梁,隋朝的雙龍藻井,唐代的金龍銜珠華蓋,五代的龍王家族等等,不勝列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尋找敦煌龍吧!

中國自原始社會以來,便盛行對自然界多神的樸素崇拜。出於農耕文明的實際需要和對自然現象的簡樸認知,中國先民便將對雨水的祈盼集中體現於龍身上,龍的形象就被賦予了中國傳統文化裏水神的象征意義。敦煌石窟壁畫裏龍的形象一種是源自中國傳統的龍形,還有一種是賦予了人形的龍王。

榆林窟第25窟 龍王降雨 中唐

在榆林窟第25窟的北壁,描繪了古人想象中的龍王布雨場景。這裏表現的是彌勒下生前娑婆世界太平祥和、環境幽靜,龍王每晚乘祥雲布雨降雨,羅剎葉華拿著掃帚在地上清掃的場景。

莫高窟第36窟 龍王禮佛 五代

莫高窟五代第36窟裏表現的是龍王家族的形象。壁畫中的龍王皆為人身龍尾,頭戴寶冠,長發披肩,瓔珞飾身,手捧寶瓶、珍珠等物在海面上參拜禮佛。隨行的有龍女、夜叉等。龍女梳雙鬟望仙髻,頭部帶花冠,修眉秀眼,面容沈靜恬淡,正手持香爐前行。海面波濤隱約可見,岸上峭壁危崖聳峙。畫面行筆勁健有力,線描流暢。

中國古代的水神稱為河伯,名馮夷,多作龍形,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S.5448【敦煌錄】裏就有記載。佛教中,龍王稱水天,本為古印度婆羅門教的天空之神、河川之主,有行雲布雨的功能。唐宋以後,中國傳說中的河伯、水神便與佛教中的龍王融合在一起了,故而敦煌石窟裏便出現了龍和龍王的形象。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動物之一,古人以文化相容的精神和綜合的思維方式創造了中國龍的獨特形態。三國曹魏劉劭曾作【龍瑞賦】裏,載有魏明帝親率臣僚,觀賞一條五彩斑斕的龍浮於水面數十日而不離開的「祥瑞」的故事,可見將龍作為祥瑞、神聖的象征由來已久。龍的形象也出現在許多文物中,寄托著人們對於吉祥、福瑞的美好祈願。

莫高窟第235窟 五龍騰雲 宋

莫高窟宋代第235窟的五龍戲珠藻井,井心有一條金龍環珠舞動,四周還有四條金龍騰躍戲珠。五條龍均以浮塑貼金的手法表現,富有立體感,活靈活現。

榆林窟第10窟 龍紋 西夏

榆林窟西夏時期第10窟的壁畫中,在青綠色調的卷草雲紋中,一條巨龍騰空而起,龍身墨線勾勒彰顯霸氣,翕張鱗爪盡顯威嚴。

龍,以多樣的形象在歷史舞台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古時人們也常用「龍」冠名山、城、水,或民俗活動、食物等,以示祈福護佑。而這類龍的形象在敦煌石窟裏以守寶神龍和天龍八部為代表。

榆林窟第25窟 守寶神龍 中唐

在榆林窟唐代第25窟的北壁,就繪有守寶神龍,端坐於彩雲之上,正氣凜然,守護著珍寶,象征著守護與賜福。

莫高窟第320窟 聽法八部眾之龍王 盛唐

而天龍八部中的龍王形象也出現在莫高窟盛唐第320窟裏。釋迦牟尼在樹下講經說法,前來聽法的龍王神采奕奕。作為龍王的標誌,他的 頭冠上繪有一條須發飛揚、形態矯健的龍。 天龍八部是佛教護法的八位天眾,他們分別是「天、龍、夜叉、乾達婆、緊那羅、阿修羅、迦樓羅、摩睺羅伽」八個部眾首領,常繪制在佛的兩側,表示守護。

龍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凝結著幾千年來中國人的智慧和理想。一代代中國人不斷傳承、發展和豐富龍文化,在各類典籍文獻和民俗活動中廣泛留存了龍的「足跡」,賦予其中華民族精神象征、文化標誌和情感紐帶的積極意義。龍文化的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表現,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象征。

三陽始布,四序初開。2024甲辰龍年,我們祝願,「敦煌龍」能為您送上新一年的美好祝福, 吉祥如意,平安快樂!

來源丨敦煌研究院

編輯丨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