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山陰居士:水平並不高明的偽作!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保利本)辨偽淺見

2023-12-23國風

前言

之前看報道說, 北京保利拍賣2023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將於2023年12月13日拍賣趙孟頫真草千字文(以下簡稱「保利本」)。就在今年7月5日,趙孟頫臨黃庭經拍出了RMB 18,170萬,作為書畫愛好者,我對保利本的成交價充滿期待。

時間匆匆而過,後來沒看到媒體推播成交價格的報道,就搜了一下,發現成交價是RMB 2875萬,遠低於黃庭經,的確出乎我的意料了。

於是,上周末把保利本打印出來,斷斷續續看了一天。我只看到了網上圖片,未見實物,姑且把圖片展示情況當成作品全貌(見上圖)。總體感覺,這是個水平並不高明的偽作。

跟朋友交流時,有人提到保利本存在的問題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點:

1.宋代名人的說法,不合古人用語,且朝代錯誤。不排除是作偽者故意留的行規破綻;

2.筆畫偏近於明清之後;個別章草筆法似是而非;很多地方用筆含糊,和趙的水平判若雲泥;

3.字形瘦長,左低右高遠超常態,與趙不同,結字欠妥的地方不勝列舉;

4.有書寫錯誤,草書部份的水平遠遜於楷書;

5.草書應是多方參考、集字所成,所以某些地方章法奇怪;楷書部份應該是描摹借用;

6.介紹資料說是紙本,紙質略生,墨淡,導致失控的地方很多,如果見到實物,或可辨別所使用的是墨塊還是墨汁;

7.收藏印僅三枚(張氏真賞、張淑正印、金玉爾音),跋僅方元煥一人,實在算不上是流傳有序,且收藏印所有者不清、方元煥傳世真跡較少,都很難考證,這也是作偽常用的角度。

對上述內容,我並不完全贊同,例如草書部份的水平遠遜於楷書這一點,在我看來只是表象。如果楷書部份是按照現有作品臨摹的,而草書部份是零散集字而成,那麽楷書部份當然會顯得好看些,除非是有相當水平的書法高手才能妥善處理。

看來看去,真是滿眼不合,破綻處處,完全經不起細品。挑部份內容簡述。

一、關於題簽「宋代名人趙子昂墨跡」的疑問

暫時看不出來題簽書寫者是誰,字型有清代以後館閣體的特點。圖片不清,看不出用筆細節,但是書寫水平一般。「宋代名人」的說法,一是朝代不對,如果說某些人顧及趙孟頫仕元之前的宋人身份,刻意這樣題寫,的確不完全排除這個可能,但是可能性極小,例如文征明就寫「元趙文敏」;二是古人用語簡練,也有慣用語。我們看一下題簽一般怎麽寫。

圖片中的題簽從左到右分別出自保利本、停雲館帖、淳化閣帖、王獻之中秋帖。後面三個對朝代只寫「晉」「唐」「宋」,而不寫「某代」(五代除外),也未加上「名人」的定語。 「宋代名人」的說法,不合古人用語習慣,更近似於現代漢語。

保利本的題簽還有一個細節,橫畫左低右高極為明顯。不知道和字心正文有何關聯,存此一問。

二、用筆和筆畫形態

保利本筆畫起收含糊;線條綿軟無力;用筆草率粗暴;筆畫之間呼應少,顯得呆板。如圖:紅圈處或者是生拉硬拽,或者是起筆交代不清,或者是收筆缺乏有效動作,顯得草率。

這樣的問題幾乎隨處可見。

需要說明的是,保利本整體風格近似於趙孟頫晚年,但是對書法家而言,某些具有個人特色的書寫特征貫穿不同時期,所以在選取對比所用圖片時,並不局限於特定年份。

「嗣」「簡」的勾比較有意思,像是兩筆描出來的。左側「闔」出自三門記,右側五個字均出自保利本。保利本書寫者明顯註意到了趙孟頫個別勾寫得很有特點,有時模仿很成功,但是更多時候寫得不到位,這兩個字的勾就是不到位的例子。可能是筆畫太細,調筆困難,所以只能采用描的辦法了。

趙孟頫書法中,另一個很有技巧的筆畫形態是右點。 個別右點筆鋒切入很快、筆跡短促,而且中間有調鋒。 保利本中類似筆畫基本都寫得不太如意,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對比看看。

這種很有特點的勾和右點,並不是筆筆如此,趙孟頫會按需取用,並不強求。

「罪」字紅圈處慣例會寫成勾,我隨手翻了一些手頭字帖,毫無例外;「翠」字紅圈寫得猶豫遲疑,其實那就是一個撇折的寫法。

三、結字和章法特點舉例

(一)結字

趙孟頫的部份橫畫寫得左低右高,但是絕大部份傾斜角度都在正常範圍,極少數大振幅傾斜的,必然會有其他筆畫補救,整個字顯得穩重。但是保利本橫畫則一味傾斜,並無補救,角度遠超尋常。

保利本的字慣於向左下和右上拉伸,和傾斜的橫畫組成了傾斜的平行四邊形,結構不穩。 上圖的例字均出自保利本,以「囊」字為例,所有橫都是按照同一角度大幅傾斜,右側的點向左下拉伸,中間部碎形成了一個不穩定的結構。

下圖的例字出自趙孟頫的三門記,對比一下就知道保利本的差距有多大了。

(二)書寫不規範

保利本存在不少書寫不規範的字,完全不符合趙孟頫應有的水準。 下圖中的上一行均摘自保利本,下一行是在網上搜的,都是趙孟頫作品中的字,不再單獨標註出處。

可以看到,保利本「俊」右上角的點缺失,當然可能有人認為這是書寫重合導致的,畢竟點很小,那麽「履」紅圈處明顯就是一筆書寫,屬於錯誤了;「鹍」右側的「鳥」紅圈處草法應該是一點,保利本多寫了一點;「筵」紅圈處少寫了一橫。

「遼」少了一橫;「才」紅圈處要麽寫成撇,要麽寫成長點或者捺(反捺),總之不會像保利本一樣寫成提;「蒙」草法不當,這個寫法更近似於「義」;「律」寫成了「津」。

還有兩個字,「田」「岫」,紅圈處開口太大,甚至導致「田」很像「岡」。這既可以說是筆畫形態不到位,也可以說是寫錯了。

很難想象具有深厚文化功底的趙孟頫會把字寫成這樣,就算是今天,找一個熟悉草書的人來寫,大概也能寫得更規範。

從整體氣息來說,保利本是在模仿趙孟頫晚期作品的風格,但是水平有限,筆畫走形,線條單薄,結字散架。

需要註意的是,在某些具有爭議的趙孟頫作品中,也出現了上述不規範的寫法。保利本書寫者有可能是參考了這些作品,畢竟太專一地復刻同一個作品,屬於低階抄襲。

(三)章法

基於章法上的分析,我傾向於認為保利本的楷書和草書部份分別有一個主要臨摹物件。如圖,ABC三組的左側節自保利本,右側節自趙孟頫行書千文;D組左側節自保利本,中間節自趙孟頫行書千文,右側節字趙孟頫真草千字文(渤海藏真本)。稍加對比即可發現極為類似。

A組:添加了兩根輔助線,圖片適當旋轉,讓線格基本豎直。保利本紅圈處筆畫的位置和行書千文基本一致,很不可思議,即便讓趙孟頫重寫,如果不是刻意追求,大概也不會寫得這麽相似。

行書千文中「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八個字的字距較小,導致剩下的空間很大,於是「日月」兩個字的字距極為寬舒,保利本照搬了這一特點。

B組:圖片未旋轉。同樣添加了兩根輔助線,可以看到

「遐」「率」「王」「鳴」的豎畫部份在一條豎線上,「壹」的豎稍左偏,「遐」紅圈部份的橫寫作提,「鳴」的最後四個點寫成一橫,上述特點保利本完全照搬。

C組:除了字距大體類似、橫畫傾斜角度雷同之外,「平章」兩個字的豎向右大幅傾斜,這並不算是優點,趙孟頫如果重寫千字文,應該不會重復這一點,但是保利本也照搬了。這跟考試作弊一個道理,照抄正確答案,別人說不出什麽來,但是錯的地方都一模一樣,就難免引人遐想了。

保利本和行書千文都畫有線格,在圖片裏都不是豎直狀態,即圖片都有傾斜,如果肯花時間逐行旋轉調整,讓不同版本處於同一角度之後再做對比,雷同的地方應該會更明顯。

這就是我為什麽傾向於認為楷書部份有一個主要臨摹物件,一對比就看出來了,這個臨摹物件就是趙孟頫的行書千文。

再看D組。三個版本的楷書部份都很相似,但是保利本和行書千文相似度更高,所以我依然堅持楷書部份的主要參考物件是行書千文。(三個版本的相似性也值得研究)

保利本和渤海藏真本的草書部份字形和章法也是雷同,甚至和旁邊楷書部份的位置關系都很相似,所以,可以初步認定保利本草書部份臨摹了渤海藏真本,但是其中依然有草法等少量不同處,某些不太規範的寫法(見上文「書寫不規範」部份)似是參考了某些具有爭議的趙孟頫作品,再加上書寫著個別的自由發揮,導致章法不協調。如圖,「湌」最後一筆用了章草的寫法,而且形態很大,擠占了右側空間,就顯得很不協調。

書寫者沒有足夠的能力謀篇布局,章法自然好不到哪兒去。而楷書借用的是成型作品行書千文,照著寫就行了,不用費腦筋思考章法,所以楷書部份章法好一些。

就筆畫形態而言,如果對上述三個版本逐行對比,楷書部份相似度會更高,而草書部份略遜。畢竟草書書寫速度更快,如果不是高手極為精細的描摹,筆畫走形程度高是理所當然的。所以透過主要筆畫位置關系探尋保利本的臨摹物件,應該更為有效。

四、方元煥跋的問題

保利本的後跋僅有方元煥一人,鑒藏印的數量也極少,好像不太符合趙孟頫的書法地位。

關於方元煥的資料可能並不少,但是我見得少,在網上能搜尋到的作品圖片也不多。這讓我想起作偽者在選擇偽造物件時,有時會故意選擇傳世作品少或者根本就沒有傳世作品的名人,讓鑒藏者無從對比、考證,這樣一來,作品自然沒辦法證實,但也沒辦法證偽。

關於其生平胡書法風格,臨清市人民政府網頁上有簡介稱:方元煥「一生好古文辭」;【藝苑卮言·列朝詩集小傳】雲:「……作行草自矜以為雄偉有力而疏野粗放,姓名標示稍勝。」

如果把這些簡介作為考證依據,那麽方元煥跋中的「因跋於左方」就很有問題。在前文中,我們提到過古人用語習慣,「一生好古文辭」的方元煥大機率會選擇「因跋於後」這種更簡練也更符合習慣的表述。

方元煥跋後未用印也讓人起疑。

跋的書寫風格有值得商榷處。「兩江」「方元煥」兩張圖片最左側的範例出自保利本,其他左側範例都出自網上的方元煥作品。可以看到,其他左側範例基本都符合「雄偉有力而疏野粗放」的特征,而且風格一致。

對比之下,保利本則寫得小心翼翼,筆畫結字和其他範例差異明顯,線條也扁薄無力; 重復的字幾乎沒有變化,極為單調; 「真」「鶴」「觀」「獲」的寫法不規範,等等。

後記

記得趙孟頫臨黃庭經拍賣前後,宣傳力度很大,好像還有不少專家出面發表意見,但是這次真草千字文拍賣前後推介力度小了很多。也可能是我的錯覺,畢竟不是圈內人士,對相關行業關註較少,感覺就容易有誤差。

粗略寫了一點觀後感,對與不對,只是一家之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