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中國草書史上的一丐一瘋一活尚

2023-12-08國風

一、一個「乞丐」的草書,超越張旭、懷素,讓同行「眼紅嫉妒」!

針對「草聖」之稱,究竟花落誰家,書壇爭論了幾百上千年,顏真卿、黃庭堅支持張旭,蔣之奇則選擇了懷素。

但到了米芾這裏,兩位全都被「除名」,在他眼裏唐代有一位無名小卒的草書,超越張旭、懷素,是真正的大唐「草聖」,此人就是孫過庭。

他出身貧寒,境遇坎坷,如「流浪漢」、「乞丐」一般,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40歲好不容易謀得一官半職,卻遭他人讒言而辭官,於是歸家潛心研究書法。

在沒有高人指點筆法的情況下,把「二王」法帖通臨數遍,終於領悟魏晉草書的用筆之妙,將全部的感悟與功力,寫成一本3700多字的「巨著」【書譜】。

首先從書法技藝看,其字點畫飄逸輕盈而古樸凝煉,富有珠圓玉潤的溫雅氣息,筆勢幹脆清晰、率真簡潔,毫無含糊拖沓,大多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婀娜圓轉中,還有勁健豪爽的意味。

例如第一個「草」字,起筆露鋒轉為行筆中鋒,墨色力透紙背,上半部份凝重渾厚,好似巨鋒壓頂一般,拙樸厚重,與下半部份雖然斷開,但暢通之氣沒有中止,反而更加險絕有趣。

再往後看,另一個「草」字風格又發生變化,前一個如巨石,後一個似流水,提筆於空中作勢,筆絲輕盈細勁、連綿不斷,好似優美飄渺的綢緞,格調變化頗為豐富。

其次這件【書譜】在書法理論史上,也具有裏程碑的意義,孫過庭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書理知識,進行具象化、簡潔化的講述。

例如這句「貴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就是告誡大家,在堅守「古法」的同時,不要忘記追隨時代的創新潮流,但不能混同弊俗之風,要學會「取其精華,舍棄糟粕」。

孫過庭得天獨厚的書法功力,遭到同行的「眼紅嫉妒」,在【書譜】面世後大肆抨擊,所幸米芾出來說了句「公道話」,稱贊曰:

「孫過庭草書【書譜】。甚有右軍法。作字落腳,差近前而直,此過庭法。凡世稱右軍書,有此等字,皆孫筆也。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

正如米芾所言,書壇中很少有哪件法帖,能像【書譜】這般字數龐大,「草法」規範準確,讓臨摹者把提按頓挫,拿捏的精準到位,充分感受章法上的銜接,讓筆畫連貫生動,消除生疏拘謹的狀態。

雖然卷中有不少重復字,但恰好是這些字型,使大家學會相同字的不同處理,在結字、用筆翻轉、切入角度等方面,進行多重變化。

當然時常臨摹品讀,不僅能掌握「二王」筆法,提高技藝和活力,在書法理論框架內的建設上,更加明晰條理,提高鑒賞能力,還能開拓書法思維,為之後合理的創新奠定根基。

二、一個「瘋子」寫的草書,普通人根本看不懂,懷素跟他比,只能算「小學生」!

我們常說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內心情感自然流露於筆端,筆墨追求靈動和自由性,當然這並非網路上看似磅礴震撼,實則亂寫一氣的「鬼畫符」。

而是處於無意為工的狀態,行筆時「心手相應,筆隨意運」,於恰當的法度規範內,激發淳樸爛漫之韻,讓人看後回味無窮,能承受千百年的品析鉆研。

在書壇中能寫到這種高深之境的名家,除了魏晉時期的「書聖」王羲之,尤數唐代的「狂草巨匠」張旭,最為出類拔萃。

張旭善於將客觀事物,與藝術情感融合,從四季變化、萬物枯榮中,感受自然的相生相克、陰陽輪轉和澎湃生命力,所以他常在醉酒後呼號狂走、縱情揮筆,被世人戲稱為「瘋子」。

不過這種「即景生情」的創作方式,能激發靈感與創造力,使點畫回歸到「原生態」,例如他從「公孫大娘舞劍」、「擔夫爭道」中,頓悟「二王」筆法。

同時進一步入古出新,將張芝、王羲之瀟灑婉轉的筆勢,昇華改造,創作出狂放不羈、迅疾飛動的狂草,讓書法藝術性進入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張旭傳世狂草作品中,水平最高的一幅,就是常被人忽視的【李青蓮序】,此作為紀念好友「詩仙」李白而寫,全文共計358字。

卷中行筆時而如涓涓流水,輕盈飄逸、低回婉轉,時而又似龍騰虎躍,磅礴恢弘、險絕奔逸,節奏猶如舞劍一般,蘊含自由奔放的氣息

其實張旭草書最大優勢的並非肆意暢達,而是堅守法度,就拿卷中的「荷」字看,上下兩部份,體勢開張奇異,尤其是下面的「何」字,一蹴而就,與下一個「花」字連線在一起,飛動而纏綿。

但筆勢毫不輕浮,受到褚遂良啟發,對中鋒實用精熟,筆筆渾厚古樸、凝煉遒勁,保證線條的氣勢和規範性,章法上也是如此。

因此在顏真卿、黃庭堅眼裏,張旭狂草的潤麗顛逸之態,和完備規範的「草法」,遠遠超越了懷素,更利於根基薄弱的當代人臨摹。

而蔡襄說的更為誇張,曾稱贊其字曰:「長史筆勢,其妙入神,豈俗物可近。懷素處其側,直有奴仆之態,況他人所可擬議。」

他認為張旭的狂草猶如「神物」一般,與懷素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較,顯得他有幾分奴仆之態,說懷素只有「小學生」水平,也絲毫不會誇張。

綜上所述,時常臨摹此作,能掌握純正的古人技法和藝術風韻,強化自身書法的創新性與情感表達,不過如今許多人表示張旭的字,普通人根本無法看懂,初學者連基本的識讀都無法完成。

三、一個瘋癲一個醉鬼,組成了中國草書世界的超級書法!

標題沒有博人眼球,而是確有其人。用詞沒有言過其實,算是比較恰當,我們且慢慢敘來。

【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到了唐代進入一個高峰期。草書寫得比以往更加放縱,筆勢連綿環繞,字形奇變百出,稱為狂草,又叫做大草。說到這裏,有書法基礎的網友肯定就知道我們要說的是哪兩位了。

在唐代,有兩個人被並稱為「顛張醉素」,他們就是書法家張旭和懷素,二人在唐代的書法界形成了雙峰並峙的局面。

「顛張」說的是狂草書法家張旭,「醉素」則是草書大家懷素。二人為什麽得了這樣的綽號呢?

先看「顛張」,顛的意思是瘋狂,發瘋,發狂。通「癲」。顛狂(木指精神失常,引申為放蕩不羈);顛劣(顛狂頑劣)。

史料記載,張旭嗜酒如命,醉後大喊大叫、瘋癲狂走,還用頭發蘸墨汁來寫字.......這豈不是瘋癲行為?

「張公性嗜酒,豁達無所營。皓首窮草隸,時稱太湖精。露頂據胡床,長叫三五聲。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唐代李頎【贈張旭】

「醉素」的字面意思就很明顯了,懷素同樣也是嗜酒如命,無酒不歡,喝酒之意在於書寫,每當飲酒興起,不管墻壁、衣被、器物,任意揮毫。

古人描寫懷素「興來走筆如旋風,醉後耳熱心更兇」。——蘇渙【贈零陵僧】

「顛張」張旭的前世今生

張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 吳道子、顏真卿等都是張旭粉絲。

張旭入仕,初為常熟縣尉;先後任左率府長史、金吾長史,因而被世人稱為「張長史」;其最初是繼承「二王」的傳統,並學習張芝的草書。在繼承前人書法成就的同時,加以創新,從而使自身的狂草書法在唐朝達到了高峰。

乘醉草書、以發代筆

張旭精通草書筆法,後傳給了崔邈、顏真卿。張旭說:「始聞公主與挑夫爭相走路而悟得草書筆法之意。後觀公孫大娘舞劍而悟草書筆法之神韻。」每逢飲酒,張旭喝醉時就草書,揮筆大喊大叫。將頭浸入墨汁中用頭書寫,世人見狀,以為其酒後癲狂,「張顛」之名便由此傳開。酒醒後,張旭看見自己用頭寫的字,認為它神異而不可重新得到。

狀紙求字,判狀得教

有一年,張旭在蘇州擔任常熟尉。上任後十多天,有一個老人遞上狀紙來告狀,說家裏丟了牛,張旭在狀紙上就趕緊批示處理。可過了幾天,這位老人又來了,說家裏丟了只雞。張旭生氣的訓斥老人說:「你竟敢用閑事來消遣本官,豈有此理?」老人說:「對不起大人,我實際上不是到你這裏告狀的,我是看到你批示狀紙的字筆跡奇妙,就想收藏起來。」張旭聽後感到驚異,問老人你也懂書法?老人回答說:「俺爹學過書法,還有書論和遺墨留世。」張旭讓他取來,確實是精妙絕倫,並從中悟到筆法的妙處,堪稱一時之冠。

擇優為鄰,致簡獲富

張旭的書法名揚天下後,有一個窮困書生便想方設法搬來找張旭作鄰居,還有事無事寫信給張旭,等得了張旭的回信,就拿到集市上賣,然後竟然財務自由了,比中彩票都簡單。因為在當時,人們只要得到張旭只字片語的墨跡,都視若珍寶,傳世珍藏。

張旭的書法作品及風格

張旭傳世的書法真跡比較少,北宋米芾【寶章待訪錄】著錄張旭的【前發帖】、【汝官帖】、【昨日帖】、【承須帖】、【清鑒等帖】和「千文帖」(【斷千字文】,殘缺舊拓本)。

【宣和書譜】稱北宋末年內府藏有張旭的草書二十四帖:【奇怪書】、【醉墨書】、【孔君帖】、【皇甫帖】、【大弟帖】、【諸舍帖】、【久不得書帖】、【德信帖】、【定行帖】、【自覺帖】、【平安帖】、【承告帖】、「洛陽帖」(【殘秋入洛陽帖】)、【永嘉帖】、【清鑒等帖】、【縑素帖】、【華陽帖】、【大草帖】、【春草帖】、【秋深帖】、「王粲評詩」、【長安帖】、【酒船帖】和「千文」(【斷千字文】)。

代表作:【古詩四帖】,草書,寫在五色箋上,共40行,長28.8厘米,寬192.3厘米,前兩首詩是庾信的【步虛詞】,後兩首為謝靈運的【王子晉贊】和【巖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為張旭所書真跡,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張旭崇尚師法自然的思想,強調從自然和生活中尋找靈感和啟發。

據史記載,張旭從「爭道」中豐富了布白構體的構思,從「聞鼓吹」中得到了筆法快慢、輕重、粗細的啟示,從「劍器舞」中找到了緊湊有力、節奏合理、飄忽多變的狂草書法神韻,使書法有了質的變化。

據史記載,張旭書法風格最突出的特點是「狂逸」。

首先,張旭的狂逸表現在書寫狀態上。張旭接受道家思想和王羲之等魏晉時士大夫相同,都追求放浪不羈的生活狀態,嗜酒如命的特點使得張旭在生活狀態上與王羲之又不謀而合,張旭的生活狀態與王羲之坦腹東床、服食五石散的狀態也十分相似。

其次,張旭的這種狂逸體現在書法作品的表現力上。唐代詩僧皎然在【張伯英草書歌】中稱張旭的書法「閬風遊雲千萬朵,驚龍蹴踏飛欲墮。更睹鄧林花落朝,狂風亂攪何飄飄」,不僅透出張旭草書狂逸的氣息,還暗示張旭集張芝、鐘繇、「二王」的勢態特征於一身。

最後,雖然張旭的狂草作品恢弘大氣,狂逸肆意,但作品中的點畫線條都有法度,張旭書法風格除了這些還具有不逾規矩的特點。從他的書作來看,很大程度的表現出對中鋒古法的純熟運用。

據【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記載 ,張旭對藏鋒古法的領悟得益於褚遂良,褚遂良的書法筆筆藏鋒,線條顯得渾厚古拙,中鋒用筆特征非常明顯。張旭受褚遂良啟發而成為盛唐時期把中鋒筆法純熟運用到能隨性賦形和暢意表現的第一人。

「醉素「的前世今生

懷素(737-799年),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被書家稱為「草聖」。

自幼出家為僧,善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

懷素是繼張旭之後,在中國草書史上承前啟後的名家,更是千年書法史上叱咤風雲的領軍人物。

無錢買紙,懷素練蕉

懷素家裏的條件可比不上張旭,但這沒有打擊到勤學苦練的他。因為買不起紙,懷素就找來一塊木板和圓盤,塗上白漆(不是現代的漆料,古代一種樹流出的汁液)寫字。後來,懷素覺得漆板不易著墨,不好用。就在寺院附近種植了上萬株的芭蕉樹。樹長大後,他摘下葉子,鋪在桌上揮毫。由於懷素不分晝夜的練字,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舍不得摘,於是幹脆就用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著鮮葉書寫,不管風吹日曬、冬冷夏熱,始終堅持不懈地練字。

一日九醉,以狂繼顛

懷素與張旭,都屬於不拘小節,坦誠率真的性格。二人尤其嗜好飲酒。據說懷素曾一日九醉,時人常稱之為」醉僧「。出家之人,卻不受佛門清規戒律,實是豪爽至極。他曾在寺院十多間長的粉色長廊裏,每因酒後發泄胸中之氣後,便提筆急書於粉墻之上,其勢如驚蛇走虺,驟雨狂風;滿壁縱橫,又恰似千軍萬馬馳騁沙場。為此,當時又稱懷素為「狂」。說懷素之與張旭,是「以狂繼顛」。

醉裏挑燈,看劍悟道

公孫大娘是唐玄宗開元年間有名的舞劍家,她的弟子也擅長舞劍。懷素喝完酒就得去看公孫舞劍,看後大受啟發。由此他的狂草在字形分布、筆勢往覆中增強了高昂回翔之態;在結體上也加強了輕重曲折、順逆頓挫的節奏感。慢慢的,懷素書名開始名滿天下。

勤學苦練,筆冢墨池

懷素對王羲之、王獻之及同時代張旭的行、草書專心學習和臨摹,從未間斷,天長日久,自成一體。因長期精研苦練,禿筆成堆,埋於山下,人稱「筆冢」,就是筆的墳墓。而「筆冢」傍有一小池塘,常洗硯水變黑,名為「墨池」。工夫之深可見一斑。

懷素的書法作品及風格

懷素的草書作品傳世的也不多。主要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紙本、【四十二章經】【藏真帖】【律公貼】【七帖】【北亭草筆】等。

【自敘帖】紙本,長28.3厘米,寬755厘米;126行,共698字。原跡在台灣故宮博物院。【自敘帖】是懷素草書的代表作。通篇為狂草,筆筆中鋒,縱橫斜直無往不收;上下呼應,一氣貫之。

懷素【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又名為【千金帖】紙本。經帖裝舊裱。每頁長26.8厘米,寬13.5厘米;共9頁42行,現存530字,帖中有數枚藏印,是極其珍貴的小草法帖。被譽為「天下第一小草」。此帖字字獨立少有連綿,筆畫充滿彈性和質感,筆鋒萬變法度嚴謹;通篇緊湊呼應一氣呵成,是懷素晚年最具代表性的得意作品。

懷素的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同旋風驟雨,千變萬化,又法度具備。

北京大學教授李誌敏評價:「懷素的草書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氣」。北宋黃庭堅稱道:「懷素草書,暮年乃不減長史,蓋張妙於肥,藏真妙於瘦,此兩人者,一代草書之冠冕也。」米芾贊曰:「懷素草工瘦。」

懷素晚年所書草書又從驟雨旋風轉到古雅平淡,字與字不相連屬,筆道更加蒼勁渾樸。

宋代書法家薛紹彭雲:「懷素唐朝草聖超群,所謂筆力精妙,飄逸自然,非學之能至也。」南宋曹勛稱道:「藏真書法,末視公卿,草聖欲來,以酒為兵,意並逐鹿,雄傑可矜。旭顛素狂,弄翰之英。

真是好一個」旭顛素狂,弄翰之英「,謹以此紀念書法史上的」瘋子「」醉鬼「——「顛張醉素」,兩座高峰,超強組合!

最後,會在微頭條上附上兩位大師的作品以供欣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