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遺物四不燒,子孫代代富」?老人去世後,哪4樣東西不能燒?

2024-05-30國風

隨著葬禮文化的不斷繁盛,中國的土葬卻顯現出了弊端,大部份人對親人太過思念,於是將至親的遺物燒給遠在天邊的親人。因此大部份地區現在已經明令禁止土葬,更多人選擇火葬。

可是在民間有著這樣一句俗語:「遺物四不燒,子孫代代富」。所以在老人去世後,到底哪四樣東西不能燒?

要知道燒掉老人的遺物是葬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不僅能寄托親人的思念,還能夠防止親人睹物思人過度悲傷。

但大部份親人會選擇留下部份遺物,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一、去世老人的照片

雖然現在電子產品以及各種相機越來越流行,能夠幫助大家更輕松高效的留下對方的相片記憶。

但是智慧型手機的發展不過百年,8090後的童年仍然是選擇去照相館照相,能有個高畫質的照片就算是小康家庭了。

所以,對於老人而言,他們留下來的相片更加珍貴,更加有意義。 他們那個年代想要照一次像十分難得,除非遇上重大節日以及有人生重要時刻的時候,才會選擇照相留念。

大多數老人的照片就等同於老人一生的履歷,如果將他們的照片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在一起的話,想必就是老人經歷過的一生。

若是老人在世時,必定能夠說出照片背後的意義,甚至回想起當時那個年代中自己經歷的人生轉變。

最重要的是,大部份老人照片都是與家庭有關的,孩子生日的合照、全家福、結婚旅遊等等。 這些照片與家庭成員息息相關,是親人懷念去世老人的關鍵物件。

關於老人去世有一種說法,人的去世分為三種;第一種是醫學死亡,就是已經證明人不能復活了;第二種就是葬禮死亡,認識的人知道此人死亡了,以後提及此人時,想的是可惜已經不在了; 第三種則是真正的死亡,沒有任何人記得,長相聲音事跡等等全被遺忘。

這種遺忘是最恐怖的,因此將老人的照片留下來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讓後代知道,去世之人的長相外貌,不被人遺忘。

二、老人的收藏、獎狀以及榮譽

老人的收藏品、留下的獎狀以及不為人知的榮譽是最容易被親人弄丟或燒掉的,原因是老人很少在其他人面前提起這些物品,但恰恰這些物品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隨著近幾年鑒定寶物熱潮的興起,大多數人拿著自家已過世老人留下的物件去鑒寶。

原本以為老人隨手一放的東西是破爛,但沒想到在專家眼中,這是一件價值不菲的收藏品。

而且這種現象還不在少數,大部份寶物都是來自於去世老人的收藏,子女拿去鑒定才讓寶物公之於眾。

專家對此等現象解釋道:因為上世紀的時代正處於大變革與大機遇中,很多寶藏以及不知名的財物會落入尋常百姓家。

那時的人普遍缺少文化,不了解這是何物;但又由於那時人們普遍勤儉節約,資源匱乏,便將不知名的寶物給留了下來,用在家中當個物件,或者隨手丟進雜物間不再過問。

因此,老人們的收藏品以及所謂的破爛,很可能是上世紀老天爺賞賜的寶藏,千萬不要燒掉。

即便不是有價值的東西,也能透過其懷念已去世老人。

老人的獎狀和榮譽就更不能扔了,這可全都是老人的財富,子女的保障。

若是將其扔掉,那就等同於扔掉了未來的財運。

獎狀和榮譽蘊含著社會對老人滿滿的褒獎,是極具好運的,千萬要保存好。

那些相信風水學的人,通常會帶上各種金銀珠寶以及玉石來保佑自己平安快樂或者財運亨通。

可是他們卻不知道,老人留下的榮譽獎狀遠遠要比所謂的珠寶旺的多。

可千萬不要拿現在獎狀的意義去衡量老一輩人的獎狀含金量。

現在的獎狀一抓一大把,隨便就能擁有,可過去要是發一個獎狀,基本上就能夠認證這個人在此方面有所建樹。

也就是說,獎狀不單單代表榮譽,更代表了當時老人的努力與奮鬥,是老人透過血與汗換來的。

這個獎狀是老人透過奮鬥得來,意義非凡,幾乎可以代表老人的繁榮歲月。

所以說,獎狀是老人奮鬥意誌的轉化,家中保留老人的獎狀,能夠提升家庭整體的風向,讓家庭蒸蒸日上。

三、老人被子以及床

很多人認為,老人去世以後,他的被褥以及床非常的不吉利,屬於不能夠留下的物品,很可能會給家庭帶來黴運。 但事實恰恰相反,老人睡過的被褥等物品留下來才是財運亨通的關鍵,是萬萬不能燒的。

首先,在大多數人發的家中,被子不是消耗品,通常一套被子能夠使用二三十年甚至能更久。

其次,對於老人而言,被子具有家庭的溫暖。 在老一輩人中,家庭發生大喜事是要添被子的,例如雙方結婚、孩子出生、孩子上學遠走他鄉、小一輩結婚。

在人生中的重大時刻,都有被子的出現,而且在老一輩人的心中,被子就等同於「輩子」,是人生中的一環,意義非凡。

就在十幾年前,被子還是硬性條件,婚喪嫁娶都需要有被子的參與,沒有被子則不完整。 一般是女方家庭的老人細心挑選手工縫制,圖案選擇全都是大紅色的美好寓意,寓意著新婚幸福美滿,人生道路順暢。

然而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被子想換就換,沒有老一輩人的堅守與信仰,所以才會有著對被子無所謂的理念,會產生想要將已逝老者的被子給燒掉的想法。

但若是想要使用老人留下來的被子,還不能直接使用。 老人去世前必定經歷了痛苦的掙紮,床上或多或少的會有些細菌。可以在老人去世一段時間後,將老人的被子進行晾曬消毒等操作,讓被子達到可以使用的程度。

四、老人的日記、筆記以及書籍

在上個年代中,大多數人選擇獲取資訊的方式仍然是書籍,然而就算老人進入智慧化時代,還是沒有摒棄掉使用紙質書籍的閱讀習慣。

最重要的是,手機更新叠代非常快,而書籍等作品能夠保存數百年之久。因此,老一輩人留下的書籍非常有意義,並且不會過時。

書是常讀常新的,不同的歲月或者不同的心境讀同一本書會有不同的感悟,老人通常還有寫標註的習慣,會將自己時刻的感悟和見解記載在書上。

可以說,擁有一本老人經過批註的書,就相當於擁有了老人幾十年的人生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日記或筆記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上世紀流行的日記文化讓幾乎所有人擁有寫日記的習慣,所以這一世的老人去世後幾乎都會有日記或筆記留下。

日記與筆記又有不同,日記幾乎是每天都寫,記錄下今天最有趣的事、今天發生最大的改變、最近的心情等等。而筆記則是記錄下人生節點或者某一項技能的學習過程,並不能夠體現出心情的發展。

曾經爆火的一首歌「父親寫的散文詩」,講述了父親的一生,以去世父親的口吻唱出了父愛如山。

雖然常常對孩子嚴厲,但日記中盡是柔情和溫暖,讓大眾了解到原來鐵骨錚錚的父親還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唱哭了大部份人。

日記的作用同樣如此,大部份父母親的日記會將孩子的發展記錄在日記中,並且會寫下自己對孩子的看法以及期望。

因此日記記載了一個家庭中發生的大部份事情,可以從中了解到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能夠更加懷念和理解他們。

但是話說回來,可能是年代不同,老人一般非常重視自己的家庭,會將生活中的重心轉移到家庭中。

所以日記中大多都是家庭,很少有專屬於自己的日記,與現在年輕人追求的自由理念不同。

保存日記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從中吸取老人的人生智慧,學習他們生活的經驗以及處理事情的方法。

要知道親人是我們最了解的人,老人的後半生經歷會被子女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被子女學習。

若是將老人的人生經歷看作是武功秘籍,那麽老人留下的日記則是秘籍心法。

此時結合老人一生的經歷,再透過日記領悟老人當時的心境,就相當於過完了別人的一生,對自己受益無窮。也就是說,日記是老人留給子女的最大財富,具有獨一無二的意義。

可惜很多人想不到這一點,隨便就把老人的日記給扔掉了。

結語:

生老病死在正常不過,每個人都會經歷。在面對身邊人離去時,能做的只有好好生活,學會坦然接受人生中發生的各種事情。

對於老人去世後留下裏的遺物,這四樣物品是千萬不能丟的,要好好保存下來。不僅對去世老人尊重,還能夠保佑子孫後代富有。

這才叫家庭的傳承,能夠讓後代快速的了解到時代的發展以及人生的多樣。一個好的老人帶來的財富遠遠要比錢財重要。

內容來源:

遵化萬佛園景區發展有限公司2024-03-08——【萬佛園殯葬小百科--親人去世後留下的遺物應該怎麽處理呢?】

2022-04-03全國婦聯女性之聲——【90後遺物整理師:遺物是逝者與生者的橋梁,希望更尊重死亡】

2023-10-18鄉村小水——【「遺物四不燒,留下子孫富」,長輩離世後,哪4件東西不能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