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這幅隸書作品入選十三屆全國書法展,多人叫好,原因何在?

2024-06-20國風

一般情況下,許多人都認為想要在書法展上獲得好的名次,就要把字寫大、寫厚,以此來獲得評委的青睞,因為這樣做可以在展廳中吸引評委的眼球,短短的幾秒鐘時間,這種做法是可厚厚的。然而,也有人用自己多年所學的深厚功力,表現書法的藝術性,尤其是在筆墨上拿出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樣也可以吸引評委的眼光,仍然也能入選書法展。

上面這幅隸書作品是十三屆全國書法展上的入展作品,許多人看了這幅作品後認為,寫得很好,不僅把隸書的厚重風格表現了出來,也讓隸書的飄逸之氣呈現於紙面,實在難得。還有人說,這幅作品的點畫看上去都是用細線寫成,但忍不出地看出了點畫所帶來的筋力和張力,這才是真正書法所要表現的,看來評委的眼光還是很高啊。但還有人說,這幅作品從【石門頌】而出,因為【石門頌】就是細線寫成的,有看頭。

在以前的書法展上,我們或許還有一些記憶,有的人學習了古人書法以後,為了形成自己的風格,就會在字形上進行一些變化,例如李守銀是學習摩崖作品的,他的字寫得厚重雄渾,卻缺少了飄逸之氣,把古人的方匾字形變成了自己的長方形,還加粗了點畫,使之更為厚實,這就是他的變化之道。當然,也有人在字形結構上做了文章,將中宮緊收,左右舒展,這也是一種書法風格。

就這幅入展的隸書作品來說,我覺得作者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變化:

一是取法上融合了多個古帖,具有一定的融合性和豐富性。我們知道,學習書法既可以學習單一的一本字帖,把自己的書寫完全與古人重合起來,最終放開字帖再形成自己的風格。但是,僅僅這樣做,在創作自己的作品時,就顯得有些單薄了,而這位作者一看就是多家融合,既有【張遷碑】、【石門頌】、【楊淮表】等,也有篆意,這就是所謂的篆隸融合,給評委的印象就是他的取法並不簡單。

二是筆墨語言豐富性很足。要知道,創作這麽大尺幅的作品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但要有一定的駕馭能力,還要在一定的空間內表現自己熟悉的筆墨能力。一方面,在墨色上不斷變化,另一方面在用筆上方圓結合,提按有序,疏密得當,讓作品在藝術性上更為精彩。

三是點畫的張力與筋力表現到位。現在很多評委在衡量書法的好壞時,往往要看點畫或線條的品質如何。就草書而言,由於線條書寫速度較快,這其中的筆法也很多,這時,就要觀點它的線質如何了。對於隸書來說,不僅僅是字形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它的點畫所帶來的質感。這幅作品的點畫之所以具有張力和筋力,原因就在於作者在創作時對於用筆的重視程度和書寫習慣,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鋒行筆是關鍵。

四是註重藝術性。當代書法家們很是提倡「根植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要求,此作中就書法的本質來說,把疏密、濃淡、時空關系表現得十分到位,收放自如,收的是字內結構,讓中宮緊收,體現出隸書的的本來特點,產生出厚重之氣,放的是點畫的左右舒展特點,如此就有了隸書的飄逸之氣,「二氣」結合,書法就有了「味道」。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書法古今

推薦閱讀:

評委提名了這件隸書作品,因爭議大,引起了熱議,你怎麽看?
這本字帖成為他學習書法的助力器?投稿草書作品多次入展
李雙陽書法的轉身:是藝術性需要還是跟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