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歷史的塵埃——一葉落知天下秋,殘燈滅知思念你

2023-12-19國風

文 / sunny rain

範仲淹的【蘇幕遮】寫的是遠在他鄉的遊子思念故鄉,【禦街行】則恰恰相反,寫的是獨守故鄉的人思念遠在他鄉的人。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裏。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禦街行】是詞牌名,這首詞的題目是【秋日懷舊】。它與【蘇幕遮】多有相似之處。比如兩者皆為秋日懷人之作,兩者皆提及因思念而難眠,皆提及月亮、酒與愁腸等。

一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

砌(qì):台階,石階。香砌:台階上有落花,使台階有香味,故稱香砌。寒聲:即秋聲。這裏指秋風吹落葉發出的聲音。碎:輕微、細碎。

樹葉紛紛飄零,飄到有落花的台階上。秋夜多麽寂靜,只有秋風吹落葉的沙沙聲,讓人感覺好淒涼。

一葉落知天下秋,何況是墜葉紛紛。首句點明詞中的時間是秋天。落葉落到哪裏?香砌之上。

既然是秋天,台階上的落花大概是桂花或菊花。

夜晚,詞人是看不見落葉的。即使有月光的情況下,也未必看得清楚。「紛紛墜葉」表明詞人不是看到落葉飄,而是聽到落葉飄。聽到落葉沙沙作響,所以才知道落葉「飄香砌」。

這句從聽覺角度描寫景物。

「紛紛墜葉」與「夜寂靜」的氛圍相得益彰。

這是一個秋天的寂靜的夜晚。喧鬧的夜晚,聽不到落葉的聲音。能聽到落葉的聲音,恰恰說明這個夜晚,萬籟俱寂。

寂靜只是沒有人聲,不是全然無聲。類似於,「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夜晚一片寂靜,並不能保證一定會聽到落葉的聲音,也需要詞人有寂靜的心。一顆喧鬧的心,即使處於寂靜的夜晚,也聽不到落葉的聲音。

王維雲:「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同樣的道理。夜晚看不見桂花落,只能聽見桂花落。而且必須有一顆閑心,才能聽見桂花落。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雲:「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寂靜的夜晚,寂靜的心,於是就聽到秋天的落葉,落在香砌之上,沙沙作響。這就是「寒聲碎」。

「碎」字緊扣「紛紛」來寫。紛紛的,接二連三墜地的落葉,它們的聲音是輕微的、細碎的。

寒字再次點明詞中的時間是秋天。秋聲存寒意。寒,是詞人對節候的感受,也是詞人對自身的感受。

詞人為什麽心有寒意?

二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

真珠:珍珠。玉樓:天帝住的白玉樓,這裏借指華美的樓閣。

珠簾高卷,人去樓空。夜空清朗,銀河仿佛垂掛到地上。

「簾卷」暗示詞人失眠了。如果詞人睡覺了,他不可能卷起珍珠門簾,他應該放下珍珠門簾。

「玉樓空」是詞人心有寒意的原因。

空蕩蕩的樓閣上,珍珠門簾高高卷起,詞人獨自站立。他遙望無邊的夜色,遙望秋夜的璀璨的銀河。

這麽壯麗的景色,僅有他一個人欣賞。這一刻,他是孤獨的。他想和人分享這景色,可是他身邊沒有人。柳永雲:「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景物描寫從聽覺轉到視覺。

「天淡銀河垂地」一向被視為佳句,與杜甫的「星垂平野闊」,在氣勢上相似。也與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將瀑布比作銀河。「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反過來理解,「天淡銀河垂地」的銀河就像瀑布,飛流直下,落九天。

另外,在古代神話裏,銀河是王母用來隔斷牛郎和織女的。所以這句也暗示詞人不能和思念的人團聚。

三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裏。

月華:月光。練:煮熟的潔白而柔軟的絲絹。長是:總是。

每年今夜,月光都皎潔得像白色的絲絹一樣,灑滿大地,而我思念的人卻總是遠在千裏之外。

詞人提及「年年今夜」,有可能今夜是一個特殊的時間,比如多年前的今夜,詞人和思念的人分離。也有可能今夜是中秋夜。等等。總之今夜應該具有特殊意義,導致詞人思念遠在千裏之外的人。

「長是」加強了「年年」的意思,表明詞人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和思念的人團聚了。

「人千裏」是「玉樓空」的原因。人遠在千裏之外,玉樓當然空蕩蕩了。

「月華如練」,以月亮寫相思。將月亮與相思勾連,這種方式自謝莊【月賦】之後,成為古詩詞中的常態。謝莊雲:「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裏兮共明月。」

雖然你我相距千裏萬裏,可是共賞一輪明月。這就很容易產生相思之情。蘇軾雲:「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嬋娟指月光。

古詩詞中,不僅月亮具有這種特性,水也具有這種特性。李之儀【蔔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雖然你我不住在一起,可是共飲一江水。相思之情,溢於言表。

上片緊緊抓住秋聲和秋色的特點,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描寫秋夜的景象。

歐陽修的【秋聲賦】也描寫過類似的景象。「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上片以景寓情,從墜葉到月華,詞人的情感在景中表現得越來越明顯,於是整首詞自然地進入下片。

面對離愁別恨,詞人直抒胸臆。

四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無由:不能,沒有辦法。

我已經愁腸寸斷,想借酒消愁也沒有辦法了。即使能喝酒又如何?酒未入愁腸,先化作了淚水。

在「長是人千裏」的基礎上,詞人的愁思昭然若揭。

愁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情緒。如何將這種情緒具體化,讓讀者可感可知,每位詞人或詩人有自己的方式。

範仲淹選擇將他的愁與酒聯系在一起。這種選擇並無新意。

曹操雲:「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李白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柳永雲:「今宵酒醒何處?普都岸,曉風殘月。」晏殊雲:「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蘇軾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但是,範仲淹的酒自有其獨特之處。他已經愁腸寸斷,所以他不能飲酒。酒端到他面前,未入愁腸,先化作了淚水。

相比那些酒入愁腸的寫愁方式,這種酒未入愁腸的寫愁方式更翻一層,更進一步,別出心裁。

範仲淹在【蘇幕遮】中也寫過酒與愁腸。「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裏的酒就是飲入愁腸的酒。喝進愁腸裏,然後才化作了相思的淚水。

五 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

明滅:忽明忽暗。欹(qī):通攲,傾斜,這裏是斜靠的意思。諳(ān)盡:嘗盡。諳,熟悉、熟知。

一盞油燈將要燃盡,燈火忽明忽暗。心事重重,斜靠在枕頭上,我真是嘗盡了孤獨難眠的滋味。

【詩經·關雎】雲:「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這句話的意思是男子翻來覆去,難以入眠,表達了男子思念女子之情。自此後,文人便多用輾轉反側來表達心中的愁緒。

詞人睡不著,斜靠在枕頭上,黯然神傷。這何嘗不是一種輾轉反側?

室內殘燈,室外月華如練。對照鮮明,更添愁緒。

詞人睡不著,不是一夜兩夜的事情,而是一種長期的狀態,所以詞人才說「諳盡孤眠滋味」。這也契合了上片的「玉樓空」和「長是人千裏」。思念的人長期在外,樓閣空蕩蕩,詞人的失眠自然也是長期的了。

「長是人千裏」導致「玉樓空」,「玉樓空」導致「諳盡孤眠滋味」。

同樣是寫因思念而難眠,相比範仲淹【漁家傲】的「人不寐」,「諳盡孤眠滋味」這句含蓄生動得多,扣人心弦得多。

相比範仲淹【蘇幕遮】的「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殘燈明滅枕頭欹」這句情更濃,意更深,味更足。

「好夢留人睡」表示,如果有好夢,詞人還是可以睡得著。「殘燈明滅枕頭欹」表示,詞人根本就睡不著。他瞪著那盞忽明忽暗的殘燈,他如此清醒。他怎麽可能進入好夢呢?

好夢是一種自欺欺人。現實裏得不到的東西,寄希望於好夢裏擁有。

如果真的能在好夢裏擁有這些東西,倒也幸福。

但是,斜靠在枕頭上的詞人,會在好夢裏擁有這些東西嗎?不會!因為他「諳盡孤眠滋味」,因為「長是人千裏」。

只要自己沒有和思念的人團聚,詞人就永遠睡不著。

睡不著,何來好夢?

六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都來:算來。都來此事:倒裝句,正常順序是「此事都來」。無計:沒有辦法。

這種離愁別恨,仔細算起來,不是攢聚在眉間,便是縈繞在心上,總之是沒有辦法回避的。

愁是內在情緒,縈繞在心上。愁也可以外化。爬至眉間,攢聚在眉間,便是外化。

詞人的愁思,在眉間和心上同時出現,沒有辦法回避。暗示這股愁思已經與詞人如影隨形,想擺脫也擺脫不了。愁思難以排遣。

李清照的名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即脫胎於範仲淹的這兩句。相比之下,李清照寫得更形象,更生動,略勝一籌。範仲淹稍遜風騷,不過仍然是難得的佳句。

也有如夏承燾先生認為,範詞與李詞,兩極其美,不可厚此薄彼。

七 寫在最後

這首詞上片寫景,景中有情。下片抒情,情中有景。整首詞情景交融。雖然存有花間詞綺靡的風格,但是和【蘇幕遮】一樣,它勝在柔中有骨。

從整首詞綺靡的風格來看,詞中的抒情主人公未必是詞人自己,而應該是一位獨守空閨的女性,通常稱為「思婦」。

思婦是古詩詞中常見的女性形象,與她相對的是她的丈夫或情人,通常稱為「遊子」或「征夫」。

這類思婦詞有其共同之處。簡單地說,因為遊子征夫遠在他鄉,思婦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那麽,思婦身邊的任何一種景物,如秋夜、月亮、酒等,往往都會成為她思念遊子征夫的媒介。正如這首【禦街行】。

楊慎【詞品】雲:範仲淹「一時勛德重望,而詞亦情致如此。大抵人自情中生,焉能無情,但不過甚而已。」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