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十首經典的邊塞詩,每一首都是千古佳作,讀完讓人熱血沸騰

2024-10-12國風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邊塞詩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了古代文學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些詩篇不僅記錄了邊疆戰士的英勇與艱辛,也寄托了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深深憂慮與無限向往。

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邊塞詩初步發展於漢魏六朝時代,隋代開始興盛,唐即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據史料統計,唐以前的邊塞詩,現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詩】中所收的邊塞詩就達兩千余首。其中有些宏偉的篇章不但是華夏文學的寶貴財富,而且極具歷史意義。

鼎盛時期,也湧現了大量的邊塞詩人,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等,他們的詩篇,尤為耀眼,令人嘆服 。

以下,我將帶您走進十首經典的邊塞詩,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豪情壯誌與家國情懷。

一、【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齡

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的這首邊塞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詩人王昌齡也成為邊塞詩人中的重要成員,被尊稱為「七絕聖手」。

此詩開篇即以跨越時空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勾起人們對歷史的無限遐想,隨即筆鋒一轉,道出「萬裏長征人未還」的悲壯現實,寫出了作者對戰爭的厭惡。後兩句中詩人借古喻今,希望有像飛將軍李廣那樣的英勇將領,能夠鎮守邊疆,抵禦外侮,保衛家園,渴望和平的心願呼之欲出。

邊塞詩的雄渾壯闊,在王昌齡的這首七絕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從軍行七首·其四】·王昌齡

從軍行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的這首邊塞詩則著重體現出守衛將士保家衛國的決心。

在詩中,作者以青海、雪山、孤城等意象構建了邊塞的壯麗與蒼涼。「黃沙百戰穿金甲」,一句道盡了戰士們歷經無數次戰鬥的艱辛與堅韌。「不破樓蘭終不還」,則表達了將士們誓死保衛國家、不破敵國誓不罷休的壯誌豪情。

這首詩也被當作一首表忠心的愛國詩篇流傳,適合用在一些愛國教育等重要場合。

三、【涼州詞】·王之渙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普都,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存世的詩作僅僅六首,一首五言詩【登鸛雀樓】被稱為五言之冠,而這首七言詩又是邊塞詩中的名作,可見王之渙的詩文功底極高。

在這首【涼州詞】中,開篇即以壯闊的筆調描繪了黃河遠望的遼闊景象,緊接著「一片孤城萬仞山」將視線拉至荒涼的邊塞,孤城與萬仞山的對比,凸顯了邊疆的孤寂與蒼涼。後兩句借羌笛之聲,抒發征人思鄉之情,卻以「春風不度玉門關」的無奈,將個人情感昇華至對邊疆苦寒、國家邊防的深刻思考。

情調雖悲,卻不失盛唐的「壯」,如此雄闊蒼涼的詩作,自是能成為邊塞詩中的經典。

四、【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詩仙李白似乎天生就適合寫這種灑脫遼闊的邊塞詩,這首詩也一樣,李白將邊塞苦寒的天氣寫得浪漫而隨性,並將心裏的豪情盡情潑灑。

李白以五月天山仍見雪的奇景開篇,展現了邊塞環境的嚴酷。詩中「笛中聞折柳」一句,巧妙地運用了折柳送別的傳統意象,表達了戰士們對家鄉的深深思念。而最後一句「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則直接表達了詩人殺敵報國的決心與勇氣。

詩中獨有的樂觀高亢的基調和雄渾壯美的意境,不僅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風貌,更表達了詩人高尚的愛國情操。

五、【使至塞上】·王維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詩佛王維不僅寫得好一首山水田園詩,他筆下的邊塞詩也融入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讀來讓人心馳神往。

一輛單車開啟了王維的大漠之旅,他不遠萬裏,翻山越嶺奔赴邊疆,一路上可見一行行歸雁,一縷孤煙直插雲霄,而遠處有蜿蜒的長河靜靜地流淌,那輪圓日緩緩沈入地平線。那些默默無聞的守邊將士,他們的身影與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融為一體,共同書寫著屬於這個時代的英雄史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以極簡的筆觸勾勒出一幅雄渾壯麗的邊塞風光圖,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孤寂與蒼涼。

六、【雁門太守行】·李賀

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李賀用筆奇詭,被稱為「詩鬼」,他筆下的邊塞詩也如此,李賀用秾艷斑駁的色彩描繪了一場悲壯慘烈的戰鬥場面。難得的是,這種色彩斑斕的奇異畫面又十分妥帖,準確地表現了特定環境下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變幻的戰爭風雲。

黑雲如千軍萬馬,奔騰而至,欲將堅固的城池吞噬於無形。將士嚴陣以待,毅然挺立,無畏無懼,戰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秋色裏,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沈。只為報答君王的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展現了將士們為了國家的利益,不惜犧牲生命的忠誠與勇敢。

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是邊塞詩派的代表人物,他也以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捍衛了自己邊塞詩人的至高地位。岑參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深有體會,下筆也是如有神助。

詩人以瑰麗的筆觸描繪了邊塞的壯麗雪景和送別的深情厚誼。詩中透過對北風、白草、飛雪的描繪,勾勒出一幅邊塞冬日的嚴寒景象;又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奇妙比喻,將雪景描繪得如詩如畫,令人嘆為觀止。最後以「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寄托了對友人的深深惜別之情。

「雪中含情」,是這首詩的顯著特點。

八、【涼州詞】·王翰

涼州詞

唐.王瀚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詩人王瀚一生才氣縱橫,留詩僅僅十幾首,這首詩是其代表作。整首詩的反差極大,前兩句極盡柔美,後兩句則極盡悲涼。

前兩句描寫了邊塞軍中宴飲的歡樂場景,「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等具有西域特色的事物,展現出了邊塞生活的獨特風情。後兩句則以豪放的口吻抒發了戰士們視死如歸的壯烈情懷,體現出了邊塞軍人的豁達與勇敢。

值得一提的是,【涼州詞】不是詩詞,而是涼州歌的唱詞,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代表作品便是本文中列舉的王之渙的和王翰的詩作。

九、【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這是李益在戰亂中喜遇弟弟是所寫的詩篇。生在戰爭年代的李益,也寫過邊塞詩,這便是著名的一首。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便是含蓄,並未直接寫戰爭帶給人民的創傷,卻又句句透出戍邊將士對家鄉的思念。

詩人以景抒情,透過描寫回樂峰前的沙地、受降城外的月色以及蘆管聲,營造出了一種淒涼的氛圍。「一夜征人盡望鄉」,詩人不說思鄉,不說盼歸,而是以人物的情態行為展現其心理,深刻地表現了戍邊士兵的思鄉之情,情真意切,令人動容。

十、【塞下曲】·盧綸

塞下曲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盧綸的【塞下曲】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的邊塞夜襲戰,展現了將士們的英勇與機智。

前兩句透過「月黑雁飛高」的暗示性語言,營造了一種黑暗、寂靜的氛圍,為單於的逃跑埋下伏筆,「單於夜遁逃」直接敘述交代了戰爭的背景;後兩句則以「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的生動畫面展現了戰士們英勇追擊的壯烈場景,畫面感極強。

全詩語言凝練而意境深遠,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