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過「懷民亦未寢」紀念日,這屆年輕人重新愛上古籍?

2023-12-21國風

文丨星暉‍‍‍

編丨陳梅希

這屆年輕人,在過一種很新的紀念日。

最近,有網友推算日期後發現, 就在今年年末,「懷民亦未寢」正式迎來了940周年紀念日。 訊息一出,相關話題頓時在各大社交平台引發熱議,令「懷民亦未寢」這一名梗再度刷屏互聯網。

顧名思義,紀念日的主角正是語文課本中那位與文學家蘇軾共賞月色的「張懷民」,他因名篇【記承天寺夜遊】廣為人知。只是東坡居士自己恐怕也沒想過,筆下的句章會令一位友人穿越千載時光,以一種如此奇妙的方式被後世銘記。

蘇軾名篇【記承天寺夜遊】,圖源網路

事實上,這早已不是「懷民亦未寢」第一次出圈了。

近年來,經過短視訊等新媒介的再創作與再傳播,以「懷民亦未寢」為代表的古文名場面頻頻走紅。「懷民亦未寢」之流行,正是因為人們在現代化的模仿演繹中大開腦洞,發覺張懷民好似一位時下熱門的「冤種」朋友,讓年輕人倍感詼諧親切。

深夜分時被友人「拽」起來散步的「張懷民」,圖源網路

重新解讀古籍古文之後,大家忽然發現:如今常駐熱搜的「City Walk」,蘇軾老爺子在宋朝時就深諳其中門道,時髦程度不輸今天北上廣的年輕人。再看看張懷民這個專業陪逛的「賞月搭子」, 原來「搭子文化」不止受當代年輕人追捧,「搭子」在古籍、古文、古人中同樣並不鮮見。

說到 底,古籍與現代生活的距離,或許本就沒有你我想象得那麽遙遠。

搭子,千百年前就火了?

「懷民亦未寢」,已經被網友玩出花了。

光是在抖音,「蘇軾叫醒張懷民」的名場面就有著各式各樣的二創版本。比如,有畫師用簡筆線條還原「案發現場」,有博主替張懷民配音加台詞「發聲」,有大學生在寢室上演夜遊小劇場…… 這些收獲上萬評論、數十萬點贊的創意之作,讓大批觀眾發現了古籍古文鮮活的一面。

「懷民亦未寢」名場面,圖源抖音

隨著名篇迎來第二春,許多年輕人還驚奇地發現: 用今天的流行語來說,那個活躍於詩文世界的作者蘇軾,簡直是個不折不扣的「搭子專業戶」。

所謂「搭子」,在2007年出版的【上海話大詞典】中被解釋為「一起打牌的人,引申為合夥者」。不過到了2023年,「搭子」的含義變得越來越豐富,美食嘗鮮找「飯搭子」,備考刷題組「自習搭子」,開黑上分要蹲「遊戲搭子」……

有趣的是,和今天主動找搭子的年輕人對照起來,生活在北宋年間的蘇軾有著不遑多讓的交友觀,因而被不少網友調侃稱「精神狀態領先一千年」。

翻看古籍,東坡居士的詩文中藏著各式各樣的搭子。從吟詩作對、品鑒佳肴到賞月觀景、泛舟訪古,蘇軾總不缺各方益友相隨,熱鬧的文豪社交圈躍然紙上。

對生活在城市中的現代人而言,「找搭子」是尋求精準陪伴的表現。 而在古人眼裏,這或許便是伴誌同道合之人、行意氣相投之事。

打個比方,2023年的「深夜emo時刻」,現代人愛與「微醺搭子」同框自拍,再配上暗色的憂郁濾鏡。這幅圖景若是擱在唐代,大概便如王維為好友裴迪創作一首【酌酒與裴迪】,杯中盡是「酌酒與君君自寬」的勸解,寬人亦寬己的意境恰似醉後的網易雲評論。

再比如,當代社交平台上和密友當「養老搭子」的熱烈討論,可能在劉禹錫的時代就已變為現實。當好友白居易因老病而慨嘆時,同在洛陽養老的劉禹錫於答詩中寫下「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豪放之語,成就了激勵人心的千古名句——放在今天,這大概是頂配「養老搭子」方能提供的「情緒價值」。

蔣兆和【劉禹錫詩意圖】,圖源網路

如此看來,再摩登的話語也總能從古籍中覓得對應痕跡,畢竟時事雖有變易,人心卻自古相通。

既然如此,當現代人遭遇社交困惑時,是否能反向操作、尋古求解一番? 浩如煙海的中華古籍中,究竟藏著多少值得年輕人沖浪學習的交友指南?

若要論交友的重要性,【譙子法訓·齊交篇】有雲:「遊居交友,亦人之所染也。」這是說,人際交往就像素白的絲綢被浸染,顏色隨染料而變動,可見朋友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論語·季氏篇】則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將交友的兩面做出區分,呼籲人們與正直誠信、見識廣博之人交友,而非那些走歪門邪道、善巧言諂媚之輩。

同樣的,古籍【孟子】中也有不少關乎擇友之道的論述。比如「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等等,都在強調結交良友、追求端行的道理。

在實際交往過程中,【孟子】還提出「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的行事準則,通俗來說,就是在與人交遊時總應平等以待,不可因為年齡、地位等差異仗勢壓人。

細細讀來, 這些散落於不同古籍的論述,放在現代交友語境中依舊有著毫不過時的價值。 而這,其實只是古籍魅力的冰山一角。

古籍,現代人還需要嗎?

如今,被發現、被喜愛的「張懷民」並非個例。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華古籍走入大眾視野,內蘊深刻的經典之作正在互聯網時代「翻紅」「出圈」,甚至成為備受追捧的新「頂流」。

2023年初,刑偵題材電視劇【狂飆】橫空出世,一躍成為口碑與熱度兼具的現象級作品。更值得註意的是, 在這部劇集點燃電視圈的同時,古籍【孫子兵法】也以黑馬之姿橫掃了當時的圖書市場。

據【文匯報】報道,【狂飆】熱播期間,【孫子兵法】成為當當網古籍銷售榜第1名、總榜第14名,其各種版本與註本都在熱搜榜中躋身前列,近7日銷售熱榜的前20名中一度同時存在5個不同版本的【孫子兵法】……

一方面,【孫子兵法】的走紅無疑得益於它在【狂飆】中令人深刻的「亮相」。

劇中,【孫子兵法】首次出現是在【狂飆】第4集,主人公安欣推薦高啟強閱讀這本書,因為有時做生意就像打仗一般。而後續的故事中,【孫子兵法】又在人氣角色高啟強手中再度出現,不僅串聯起了前後劇情,也讓眾多觀眾對這本古籍的現代價值產生好奇。

【狂飆】中的【孫子兵法】,圖源網路

另一方面, 【孫子兵法】之所以能接住文藝產品帶來的熱度,當然是因為其本身足夠能打。

要知道,作為現存最早的軍事學著作,【孫子兵法】有著超過2000年的傳承歷史,被譽為「兵學聖典」,在世界軍事史上都具有極高地位。

即使拋開電視劇劇情,【孫子兵法】也具備極廣闊的品讀空間,所以當高啟強參照【孫子兵法】中「圍師必闕,窮寇勿迫」的說法時,這一理論科學與否立刻就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人們逐漸意識到,傳統古籍直到今天依然不失啟發性。

此後,圍繞【孫子兵法】的議論早已不只關乎劇集。許多年輕人在社交平台上劃重點、做筆記,分享閱讀【孫子兵法】的心得體會,甚至認真構建了密密麻麻的思維導圖,用大學生必備框架來梳理先輩留下的燦爛智慧。

用思維導圖開啟【孫子兵法】,圖源小紅書

事實上 ,吸引了無數新生代讀者的【孫子兵法】,只是中華古籍富礦的一道縮影。 如交友之道一樣,兵法謀略也不過是古籍寶庫的萬般風景之一。

在親身接觸多姿多彩的古籍世界之前,人們可能很難意識到既有知識的邊界。比如,許多人都了解或造訪過作為景點的頤和園,但很少有人深入想過,頤和園的建築設計來自誰人?古樸的樓閣是怎樣建成?那些在動蕩中毀損的壯美建築曾是什麽模樣?

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都藏在「頤和園設計圖紙」——樣式雷圖檔之中。這些塵封的圖檔保存了包括頤和園在內的眾多皇家建築的設計資料,其源流則是曾主持皇家建築設計工作長達200余年的雷姓家族。

借助樣式雷圖檔的記錄,我們才得以一窺古代中國的建築智慧,還原歷史遺址曾經的盛景,用想象力填補一角缺憾。

而另一些古籍則是架設於古今之間的橋梁,只 言片語勾連出宏大的命題,刻寫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來處。

譬如向水流的方向看,你能從【水經註】【吳錄】等古籍的字裏行間知悉中華航運背後的漫漫探索。你終於理解舳艫千裏的盛景從何而來,是長江的波濤熨平了所有的君主野望,然後一路流經新舊王朝,成就滋養無數世代的繁榮史詩。

亦或是朝夜色深處眺望,你會從無數古老星圖裏看到一段綿亙千年的天文幽夢。你會驚訝地發現,中國人早在北宋時就見證了一次超新星的爆發。只是那時的觀測者,並不知曉自己仰望天河的時代名為「公元1054年」,更不知道宋史留名的「客星」將氤氳出21世紀金牛座的「蟹狀星雲」……

【宋史·天文誌】記載的「客星」,圖源網路

是的,不論山川湖澤還是星辰大海,我們幾乎總能發現先行者留下的道標。古籍無聲地跨越漫長歲月,在各異的領域慷慨啟發著每一個後來者。

而歷史留給我們時代的命題則浮現於此: 該怎麽做,才能讓這些厚重的老朋友重新流動起來,踏入更多年輕人的世界?

網文,正在成為古籍新搭子?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這是湯顯祖名作【牡丹亭】中流傳最廣的話語之一,道盡了奇女子杜麗娘的至情至性。

然而你是否思索過, 在「聞喜圓駕」的大團圓結局之後,當杜麗娘和柳夢梅回歸真實生活,故事又將走向何方?

在原創網文作品【無情調】裏,番茄小說作者「任歡遊」就試著探問了這個屬於新時代的問題。任歡遊說:「古今中外愛情故事皆到王子公主從此幸福生活在一起便戛然而止,沒有人寫過王子和公主面對婚後一地雞毛是什麽情景。【無情調】所展現的就是當王子和公主在一起經歷生活瑣碎後,有可能所呈現出的感情狀態。」

這部靈感取自【牡丹亭】的新說之作,正是來自「古籍活化,傳承書香」聯合征文活動的獲獎作品之一。

今年5月29日,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聯合抖音旗下番茄小說發起「古籍活化,傳承書香」聯合征文活動。據悉,參加征文的作者可以從古籍中的故事或事件出發,對經典文本進行合理化的改編與擴寫,讓古籍中的故事與場景在網路文學中重新「活」起來。

4個月的收稿期裏,征文活動共計收到了全網30038部作品投稿,招引了眾多一線創作者共赴古籍活化事業。12月25日,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將與番茄小說一起舉辦古籍公益論壇,為前期古籍征文獲獎作品頒獎。

「古籍活化,傳承書香」聯合征文活動,圖源番茄小說官網

復盤來看,這次打破古今隔膜的聯動為什麽能一呼百應、收獲成功?

媒介上的差異性,使網文與古籍看上去離得很遠。相較那些傳承千百年的中華經典,推出於2019年的番茄小說無疑是一個極為年輕的存在。它誕生於互聯網時代的潮頭,不再應對鉛字或素紙,而是在大屏小屏上穿梭遊曳,輕盈姿態與古籍的厚重感似乎大不相同。

但追溯本質,網文與古籍又都是時代締造的文本載體,凝結了彼時與當下的創作者智慧。 今天的讀者點亮螢幕、觸碰光標,也許恰似千百年前的人們燃燈取光、翻動書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需求與表達,從這個角度看,網文與古籍其實離得很近。

這也是為什麽,番茄小說希望透過網路文學這種通俗易懂的文化形式,將平日裏公眾較少接觸到的古籍精品帶給普羅大眾。

具體到實踐中,番茄小說在過去幾年間以多樣的網文作品聚攏了大批網生代原住民。 正是這一生機勃勃的網文讀寫生態,讓古籍找到了連結新時代受眾的罕見視窗,也為征文活動的圓滿舉辦奠定了土壤。

與此同時,為了做好古籍的普及與傳播,番茄小說還積極引入了「識典古籍」,擁抱多達2000余部數位化典籍。

所謂「識典古籍」,是由「北京大學—字節跳動數位人文開放實驗室」研發的古籍數位化平台,上線於2022年10月11日。目前,「識典古籍」平台共收錄2024部經典古籍,未來三年,「識典古籍」將陸續完成一萬種古籍的智慧化整理工作,基本覆蓋儒家、道家和佛學的核心典籍目錄,屆時將全部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2024部古籍被收錄,圖源「識典古籍」平台官網

事實上, 在「古籍活化,傳承書香」聯合征文活動中,「識典古籍」已經悄悄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活動期間,番茄小說投入站內資源位,讓海量網路文學創作者透過「識典古籍」平台獲取專業知識進行歷史背景下的網文創作,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國家圖書館在古籍保護及活化中所做的工作,認識並使用「識典古籍」。

在談及聯合征文活動的初衷時,番茄小說總編輯謝思鵬曾表示:「其實古籍之中也有異彩紛呈的世界, 今天許多流行的仙俠、玄幻、鬼怪故事,其藍本都是出自那些經典古籍之中。 只不過因為時間關系,古籍距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只在某些文化作品之中偶爾驚鴻一瞥。此次征文,就是嘗試著透過形式創新,完成對古籍的另一種‘活化’,讓它們在作者筆觸下活過來。」

換句話說,網路文學不僅是一種可行的古籍活化方式,而且有著不小的傳播潛力。

毋庸置疑,博大精深的中華古籍始終是值得全民關註和發掘的智識源泉,只是囿於晦澀難懂的普遍印象而難以推廣。為了解決這一痛點,社會各界都進行了各類嘗試。 而網路文學身上獨特的年輕內容與流行特質,或將帶來打破古籍影響力桎梏的全新機遇。

如今,番茄小說正化身古籍活化新「搭子」,用自己的方式傳承中華文化,貢獻新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