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道家高人心法,悟道智慧,透徹精彩,指點迷津【棲雲錄】1

2023-12-11國風

對於初學大道的人來說,如果不能理解並找不到著力點,感到無所依托,必然會產生疑惑。因為沒有深入研究,就無法真正相信,缺乏信心就無法實踐,無法實踐就會導致學習混亂,久而久之會變得懈怠。現在我要告訴你,要把你眼前看到的、耳中聽到的、相信的東西付諸行動,從淺顯逐漸深入,這樣也不會誤導你。即使是日常的聲色世界,也是修行的一部份。那麽如何才能將所信的付諸行動呢?難道你沒有看到無邊無際的虛空,以及天地日月,山水風雲嗎?這不就是你明明白白可以看到的嗎?這些就是修學的榜樣,也是入門修學的門戶。比如雲從山中升起,無意識地自由飄蕩,不受外界的束縛,修行者的心也應如此。再比如風的吹拂,吹拂著萬物,忽隱忽現,沒有停滯,沒有留下痕跡,草木叢林也擋不住它,它劃過而去,修行者的心也應如此。

再比如大山,高聳挺拔,穩固不動搖,任何事物都無法觸動它,修行者的心也應如此。再比如水,柔順向下,為眾生謀利益,不與物爭鬥,隨遇而安,本性清澈,最終形成江海,容納百川,不分彼此,魚、鱉、蝦、蟹盡皆容納其中,修行者的心也應如此。再比如日月,光芒必照耀,公正無私,明亮通達,晝夜不昏暗,輝煌無邊,修行者的心也應如此。再比如天空高遠,它的本質是常清空澈,清澈而能容納一切,無所不包容,對於萬物都有利益而不會傷害,修行者的心也應如此。

再比如地面,它的本質常靜謐,靜謐而不動搖,承載著萬物,沒有偏袒,修行者的心也應如此。再比如廣闊的虛空,無邊無際,無所不容納,無所不包容,沒有情感,天覆蓋著大地,包容而不加區分,既不動也不靜,既沒有也不無,既不是萬事也不離萬事,既有天空的清澈,地面的寧靜,日月的明亮,萬物的變化,虛空就是這樣,修行者的心也應如此。道與天地一樣,其用也如此,它就在其中,只要努力,自然會領悟到,運用道則會有主宰。如果一味尋求言語和思路的絕對正確,就會迷失方向。

初學修行的人,該如何入門呢?


回答說:要徹底摒棄恩貪眷戀、圖謀算計、前思後算、陷害他人的心念,還要放下對名利、酒色財氣、是非人我、攀緣愛念、私心邪念、利心欲念的執著。當外在沒有所累,身體就會感到輕松愉快;內心沒有煩惱,心靈就會感到輕盈愉快。長時間的修煉之後,自然會沒有雜念,還要時刻保持警覺,謹言慎行,節制飲食,減少睡眠,內外相輔相成,凈盡塵垢,一絲不留。那時,本性的心神自然會顯露出來,享受自在,這才是無上的道人。

如何能夠得到清靜呢?

回答說:心不隨著外物而波動就是安心,心不受外物的影響就是虛心,心既安定又虛無便是清靜,而清靜便是道。

常說要除去情感和欲望,除此之外還有什麽呢?


回答說:除了情感,達到無情;除了欲望,達到無欲。當沒有情感也沒有欲望的時候,你認為你修行的是什麽呢?

必須要有清醒的頭腦,如何才能做到清醒呢?

回答說:在初期,由於內心未經磨煉,對於外在的事物和自己的行為缺乏認識,無法自我約束,遇到境遇和事物時,總是迷迷糊糊,只是等待困境來臨才會停下來。對自己不清楚,就是蒙昧了;就像是投生到另一個殼子裏,不知不覺地被困住,只有等到業報盡了,才能回去,這就是因為昧了。而如果過分依賴自己的認知和感覺,又會被認知和感覺所蒙昧。如果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檢視自己,不被世俗的誘惑所染汙,對外在境遇和事物輕松從容應對,那就是不昧。

如何保護性命和道義呢?


回答說:在世間來去之間,雖然與世相應,但要做到自己掌控自主,不要一味隨波逐流,外在事物不要影響內心,內心也不要被外在事物所影響,就像保護眼睛一樣,纖塵不入眼,這樣保護,久久見功。但如果心被外物所引,就無法自主。

念念相續,掃除不盡,如何才能做到呢?

回答說:就像早晨掃地一樣,越掃地越不幹凈,想要心地清靜,就要放下掃帚。這個人聽後表示感謝。

自古修學之人必先有決心,如何才能有決心呢?

回答說:無論在行動中還是靜坐中,在一切境界裏,無論是行走、停留、坐臥,心思都要專註在道上,遇到磨難也不動搖,遇到困難也不退縮,無論在安穩的環境還是險峻的地方,都要如此,全力以赴,不回頭,勇往直前,生死都不畏懼,這才是有決心的人,所以經典上說:「強行者有誌。」

初學大道,還不能獨立,需要依靠同學或結交同道,相互扶持,不至偏離。然而有三種人,有所謂的雲朋霞友,有良朋知友,有狂朋怪友。凡有決心,修煉心性,明了罪福,擺脫塵世之情,逍遙自在,誌同道合,成為真正的朋友,這就是雲朋霞友,因為他們的心境如雲霞一般,不受塵世之事的幹擾;另外有些人專心學習經書,琴書吟詠,高談闊論,不評價是非,這就是良朋知友,因為他們雖然不修心性,卻也不作惡;還有一種人,不修心性,不學經典,不顧罪福,說話不準確,做事狂妄,一點小事就起爭鬥,喜歡逞強,欺負善良,互相結黨,這就是狂朋怪友。聰明的人要仔細思考分辨。

問人如何覺悟自性呢?

回答說:指手畫腳,光說空話,不如用點實際行動,比如在心中找到一個根基,眼前看清楚現實,煩惱和迷惑,就像面前有一個大琉璃深井,如果一點也不小心,就會掉進去,萬劫不得出來;如果能提前看清並認識到,然後退一步,這個急退步,就是覺悟自性。如果明明掉進了人我陷阱,還在那裏說空話,談論高深的事情,那還談什麽覺悟自性呢?

問如何是安定自性呢?


真人移動位置坐下,默默地坐了一會兒,然後回答說:你問什麽是安定自性?這人沒有省悟,旁邊有位先生站起來向老師行禮致謝。真人說:「張公吃酒,李公醉。」其人大笑不已。

生死大事,卻找不到答案,以至瘋狂迷惑,意圖何在?

回答說:一念無生就沒有死。如果不能這樣理解,是因為心中有情,本性有塵,情和塵交互作用,生死不停。想要解脫,隨遇隨遣,隨遣又隨遣,直至沒有一點留戀,本源清凈,不追隨聲色,不追隨外表,隨處自在,虛空而寧靜,永恒不變,自然明白真正的主宰。

因為心正則事事正,心邪則事事邪,內心有了主宰,就不會愛或者厭惡別人,一切舊習慣都會逐漸消失,六根(五官和意識)也變得空無,真正的主宰一直平靜,還有什麽生死可怕呢?如果到了這種境地,卻又一直放不下,藏而不露,像邪魔一樣在心裏遊蕩,這就是神氣散亂,失去主宰,以為真正的快樂,仿佛古人行歌跳舞,卻不知道古人當時也是在解脫束縛,有了所得的地方,以此自樂,怎麽能肯定心顛倒來愚弄世人呢?卻不知無樂之樂,才是真正的大樂,無樂趣之樂趣才是真正的樂趣,無知之知才是真正的知識;現在被邪氣所驅使,心中充滿邪惡,以至於瘋狂迷惑,無法被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