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別兒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素懷遠大的抱負,他曾說欲「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但一直沒有得到機會。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召李白入京。此時的他已42歲,但是以他的率真,絲毫沒有「人到中年萬事休」的傷感,反而因為即將入京而變得異常興奮。
這首詩就是表達詩人當時的心情。烹雞、酌酒,兒女歡笑、高歌痛飲,揚鞭策馬,還怕自己到得不夠早。然後想起了朱買臣不得誌的時候,他的老婆因嫌棄他貧賤,棄他而去,結果後來漢武帝賞識朱買臣,封他做了會稽太守。言外之意,那些曾經輕視李白的人都和會稽愚婦一樣。
詩的最後兩句寫得尤其酣暢淋漓,多少躊躇滿誌的人聽後都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似乎是李白一生最喜悅的時刻,舒豪、曠達,誌得意滿溢於言表!
在這之前,李白過著一種近似遊歷隱居的生活。所以,等到皇帝終於下詔請他入京為官的時候,他立刻放棄了隱居生活,興高采烈地去當官了,而且還寫下了這首感情昂揚的詩。從古代士人的角度看,這無可厚非,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終目的在那裏,讀書所為即是施展抱負。
詩人獨運匠心,既正面描寫也間接烘托,有曲折,有起伏,使感情更為強烈、鮮明真摯。
長歌行
【唐】李泌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
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
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誌是良圖。
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
這首詩的大意是:天覆蓋著我,地承載著我,天地生我應該是有意義的吧。否則,可以不食人間煙火,直接得道成仙,或者也可以擔任比較重要的職位,總之是應該有意義的。不然的話,難道讓我既得不到富貴功名也不能修煉成神仙嗎?這豈不是令我枉為七尺男兒,愧為大丈夫!大丈夫啊,就是要有誌氣有抱負,將平生的理想都放在建功立業之上。諸君,可以看我這短短人生,百年之事,等到我功成身退的時候,就會乘一葉扁舟,到五湖四海中過自己逍遙快樂的日子!
詩人李泌的理想,似乎和春秋時的範蠡有所相似。治國平天下,可以為國為民生死不懼,一旦成就霸業,反而功成身退,隱姓埋名,過隱居的日子去了。李泌在結句說「業就扁舟泛五湖」,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完成了歷史的轉折與遞進,功成身退便了無遺憾。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唐】岑參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有人說,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意氣風發的時代,因為強大,也因為壯美。唐朝戰爭頻繁,且勝戰較多,所以,只有金戈鐵馬的縱橫,才能更好地潑灑青年人的赤誠。而這份熱烈的沖動,也燃燒了更多的激情。在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交織下,苦寒之地的邊塞荒涼,也常常變為詩人眼中的奇絕美景。
岑參的邊塞詩似乎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那就是語意新奇,壯烈而又瑰麗。詩歌從茫茫黃沙寫起,戈壁的荒漠與寂寞都在這幕天席地的渾黃中展開。首先是狂風怒吼,那些像鬥一樣大的碎石,隨著狂風滿地捲動,飛沙走石的險境歷歷在目。匈奴借著草黃馬肥的機會,率領大軍侵犯大唐江山。將士們晚上都不脫盔甲,頂著如刀的狂風在暗夜裏行軍。那些同樣勞累的戰馬,在寒冷的天氣裏,毛上雖然沾著雪,卻因連夜行軍的奔跑,而令它們渾身冒著熱氣。而天寒地凍,那熱氣一遇到冷空氣,則形成了一串串冰花凝結在戰馬的身上。軍帳裏正打算起草檄文,卻發現硯台裏剛剛倒出來的墨水也凝成了冰。
在這呵氣成霜的時候,詩人的筆墨卻似乎更加酣暢淋漓。他說戰士們頂風冒雪的姿態一定會嚇倒敵軍,料想連仗也不用打了,我們就可以勝利還朝。雖然這只是岑參浪漫的幻想,但他對邊塞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與描摹,卻給人以蓬勃的激情、豪邁的氣勢與力量。
古意
【唐】李頎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
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
殺人莫敢前,須如猬毛磔。
黃雲隴底白雪飛,未得報恩不能歸。
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自古幽燕一帶多豪客,那裏的男子都會沾染慷慨悲歌的士氣,也便多了幾分剛烈與彪悍。長大以後更是從軍戍邊,將勇武的氣概潑灑在疆場之上,爭做殺敵的英雄,為取勝甚至不惜生命的代價。兇煞的胡須如刺猬的毛刺一樣密密地直豎在臉上,強敵當前,居然不敢向他靠近。
在這緊張的節奏中,一個手持雪亮戰刀的七尺大漢的形象躍然紙上,在其背後黃沙漫漫,他怒目而視的眼神,嚇倒敵軍無數。就是這樣一副雄壯與偉岸,將男子漢的錚錚鐵骨都展現出來,胸中的激情陡然升起,「未報國恩,未立戰功,怎可回還」?然而李頎筆下並不是一味這樣渲染疆場戰士勇莽的形象,反而一轉筆寫到,遼東少婦年方十五,善於彈琵琶也善歌舞,今天忽然用羌笛吹奏了出塞的歌曲,曲波蕩漾下,三軍將士揮淚如雨。如此寫來,不僅將虎虎生威的硬漢寫得柔腸百結,也勾起了離家多年的軍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對戍邊或征戰的將士來說,鄉音最令人難以承受,當年項羽被圍垓下,四面楚歌之聲響起,軍心動蕩,思鄉情切,部隊再也無意征戰。此詩以這樣前後反差式的描寫,既奔騰頓挫,又含蓄細膩,全詩一氣貫通,使得詩人筆下的這些將士,既有執著的血性,也有無盡的鐵血柔情,堪稱七言詩佳作。
致酒行
【唐】李賀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
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
天荒地老無人識。
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一個落魄的遊子,一個心地善良的主人。主人好客,而遊子卻總是充滿憂愁,憂能傷人,折人之壽,只有保重身體,才能再圖後進,因此,主人「客長壽」。主人的美好祝願,遊子並沒有聽到心裏去,每當憂愁之時,他總是想起歷史中的那些往事。漢武帝時主父偃西入關,郁郁不得誌,資用匱乏,屢遭白眼的境遇與現在的自己何其相似,想起來都讓人感到心酸。
主人的話再次在耳邊響起,他仍然沒有放棄對這個年輕遊子進行開導,上進心切是典型的少年心理,引古自傷是文人常用的伎倆,既然如此,那就以唐初名臣馬周為例來說吧。馬周年輕時受地方官吏侮辱,在去長安途中投宿新豐,逆旅主人待他比商販還不如,他的處境比主父偃更為狼狽。抱荊山之玉而「無人識」的悲苦,似乎直到「天荒地老」都不可能再看到希望,這是絕望。但即便曾經遭遇如此困厄難堪,後來也可以時來運轉,年輕的遊子,現在何必整日愁眉不展呢?
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主人的開導使遊子茅塞頓開,仿佛雄雞的啼叫,把人從夢中驚醒,睜開眼睛,看到的是天下大白的光明前景。此情此景,如何能讓人不充滿鬥誌?於是,少年幡然驚覺:少年時正該壯誌淩雲,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聲嘆氣,那是誰也不會來憐惜你的。這是遊子的心得,也是他的誓言。
行路難(其二)
【唐】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台?
行路難,歸去來!
世間的道路,在別人看來都是如此寬廣,為何到了自己這裏就沒有出路可尋?久久郁積在內心裏的不忿,一瞬間噴發出來,氣勢磅礴,如瀑布落於九天之上,如幽泉湧自九地之下,浩蕩而悲涼。
上層社會喜歡拿鬥雞進行遊戲或賭博,就連唐玄宗也曾在宮內造雞坊,有許多鬥雞的小兒因此得寵。這種事情,他們願意去做,卻終究有些人是不屑的,李白是其中一個。也有人像馮諼一樣,去和那些達官貴人交往,「曳裾王門」當然是一條出人頭地的捷徑,然而終究失真氣節。要與王侯交往,那也應該是「平交王侯」,卑躬屈膝去求得一個青眼,一句稱贊,這不是李白所為。他不把王侯們當回事,此時的長安,權貴們也並不把他當一回事。
然而,這些小小挫折又算得了什麽呢?
韓信未得誌時,在淮陰曾受到一些市井無賴們的嘲笑和侮辱。賈誼年輕有才,漢文帝本打算重用,卻因受到權臣的嫉妒、反對,竟遭貶逐。現在來自長安的嘲笑、輕視、嫉妒、打擊,不過爾爾。
苦難會使沒有被擊垮的人更加堅強,堅強的人首先要有希望。李白的希望是得到一位像當初的燕昭王一樣的明君,君臣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建功立業,到時候不過手到擒來!可惜的是,昭王已死,沒有人再灑掃黃金台,玄宗再也不是當初那個意氣風發、橫掃六合的天子。
既然長安不歡迎他,那麽他就只有拂袖而去了。在這種情況下,也只能學陶淵明,隱居東籬,寄情山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