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12首醍醐灌頂的詩詞,大徹大悟

2024-09-09國風

01

【江城子草堂瀟灑淅江頭】

——金.元好問

草堂瀟灑淅江頭。傍林丘。

買扁舟。隔岸紅塵,無路近沙鷗。

枕上有書尊有酒,身外事,更何求。

暮雲歸鳥仲宣樓。敝貂裘。為誰留。

千古書生,那得盡封侯。

好在半山亭下路,聞未老,去來休。

在淅江的岸邊,有一座瀟灑的草堂。它依傍著山丘和樹林。還購置了一只小船。

江的對岸是世俗的繁華喧囂之地,但這裏沒有路能夠接近沙鷗。意味著此處遠離塵世紛擾,環境清幽寧靜。

枕邊放著書可以閱讀,酒樽中有酒可以品嘗。對於身外的那些事物,還有什麽可再去追求的呢?表達了作者對當前這種有書有酒、簡單自在生活的滿足,不再渴望功名利祿等外在的東西。

傍晚的雲彩和歸巢的鳥兒,讓人聯想到仲宣樓。身上破舊的貂裘,不知道是為了誰而留著。這裏可能蘊含著作者對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索。

從古至今的書生們,哪裏能夠都獲得封侯拜相的成就呢?感嘆讀書人的命運並非都能功成名就,流露出一種對人生機遇和成就不確定性的感慨。

幸好還有半山亭下面的路。聽說自己還沒有老去,那麽是去是留都可以隨心所欲。

體現出作者一種豁達的心態,即使人生未必如意,但只要還未衰老,就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向。

02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 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

世間萬事就如同一場大夢,人生在世能經歷幾度秋天的涼意呢?表達了作者對人生虛幻無常、充滿滄桑變化的感慨。

夜晚來臨,秋風吹動樹葉,在長廊上發出聲響。看看自己,眉頭和兩鬢都已增添了愁緒和歲月的痕跡。描繪出一種淒涼的氛圍,同時也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奈。

酒質不好常常為客人稀少而發愁,明月皎潔卻常常被雲彩遮擋。這裏以酒和月為喻,抒發了作者在現實生活中的孤獨和不被理解,以及人生的坎坷遭遇。

中秋佳節,有誰能與我一同欣賞這孤獨的月光呢?手持酒杯,心中淒涼,向北遙望。

在中秋這個本該團圓的節日,作者卻倍感孤獨,北望或許有對親人、故土的思念,也有對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惆悵。

03

【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

—— 宋.李清照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病後初愈,兩鬢已經斑白稀疏。躺在床上看著一彎殘月緩緩升上窗紗。描繪出病後身體虛弱及歲月流逝帶來的衰老之態,同時營造出一種靜謐、略帶憂傷的氛圍。

用豆蔻的連枝梢一同煎煮熟水飲用,不進行分茶(一種茶藝活動)。這裏體現出病後的一種生活狀態,或許是因為身體不適而選擇較為簡單的飲品,同時也暗示了一種閑適、不刻意追求精致生活的心境。

靠在枕頭上閱讀詩書,在閑暇之時感覺格外美好;門前的風景在雨中來臨時更加美妙。表達了作者在病中從詩書和自然風景中尋得寧靜與慰藉,體現出一種對生活中小美好、小確幸的發現與欣賞。

整天對著人散發著深沈、含蓄韻味的,是那木犀花。以木犀花的含蓄之美來象征一種內斂、不張揚的品質,也可能是作者借木犀花自喻,表達自己在經歷病痛後依然保持著優雅、從容的心態。

作者在病中仍能從詩書和自然風景中找到寧靜與美好,提醒人們保持樂觀的心態。

04

【清平樂留人不住】

—— 宋.晏幾道
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

渡頭普都青青,枝枝葉葉離情。 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

想留住人卻留不住,那人在醉酒後解開系著的蘭舟離去。開篇點明主題,即有人要離開,而主人公想留卻未能留住。

(離去的人)劃著船槳行駛在碧波蕩漾的春水之上,一路經過了處處有黃鶯啼鳴的地方。描繪出離人乘船遠去的畫面,充滿了春天的氣息,但也襯托出主人公的惆悵與失落。

渡頭邊的普都青青,每一枝每一葉都飽含著離別的情思。普都在詩詞中常作為離別的象征,這裏進一步強化了離別的氛圍。

從今以後不要再寄書信來了,畫樓裏的歡愛就像那雲雨一樣虛幻無憑。主人公在離別後的決絕之語,表達了對這段感情的失望和無奈,同時也有一種放下的灑脫。


對待逝去的感情要果斷放下,不要纏結,體現一種灑脫的人生態度。

05

【酒泉子長憶觀潮】

—— 宋.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常常回憶起觀看錢塘江潮的情景,滿城的人都爭相到江邊眺望。開篇表達出作者對觀潮這件事的深刻記憶和懷念,也描繪出當時觀潮的熱鬧場景,全城的人都被錢塘江潮的魅力所吸引。

潮水湧來的時候,讓人懷疑大海的水都被掏空了,潮水的聲音如同萬面戰鼓齊鳴。形象地描繪出錢塘江潮的洶湧澎湃,潮水的聲勢浩大,仿佛把大海的水都席卷而來,其聲音如同無數面戰鼓同時敲響,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勇敢的弄潮兒在洶湧的浪濤頂端站立,手中拿著紅旗,紅旗卻不被潮水打濕。展現出弄潮兒的勇敢無畏和高超技藝,他們敢於在最危險的浪濤頂端展示自己,手中的紅旗更是象征著他們的勇氣和榮耀,即便在如此洶湧的潮水中,紅旗依然不被打濕,凸顯出他們的非凡能力。

自從分別後,好幾次在夢中看到這場景,醒來後仍然感到心驚膽戰。說明觀潮的場景給作者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在分別後還常常在夢中出現,而且每次夢醒後都還心有余悸,進一步強調了錢塘江潮的壯觀和弄潮兒的勇敢給作者帶來的震撼。

贊揚勇敢無畏的弄潮兒,激勵人們在生活中勇於挑戰,迎難而上。

06

【題都城南莊】

—— 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去年的今天,就在這個門裏面,姑娘的臉龐與鮮艷的桃花相互映照,格外紅潤美麗。

詩人回憶起去年此時在此處偶然邂逅一位美麗女子的情景,桃花的嬌艷與人面的美麗交相輝映,給詩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如今那位姑娘不知去向了哪裏,只有桃花依舊在春風中含笑盛開。詩人舊地重遊,滿懷期待地尋找去年的佳人,卻不見其蹤影,只有桃花依舊如去年般燦爛綻放。

這裏透過桃花依舊而人面不見的對比,表達出詩人對美好事物消逝的惆悵與失落之情,同時也流露出一種物是人非的感慨。


感嘆世事無常,美好的事物可能轉瞬即逝,讓人懂得珍惜擁有的時光。

07

【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 宋.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天夜裏江邊漲起了春潮,巨大的艦船就像羽毛一樣輕盈。描繪了因為春水上漲,原本沈重龐大的艨艟巨艦在水面上變得輕盈起來的景象。

以往花費了許多力氣去推移它卻徒勞無功,今天它卻能在江流中央自在地航行。這兩句是作者的感悟,過去在水淺的時候,想推動巨艦十分費力卻難以成功,而現在春水漲起,巨艦可以毫不費力地在江水中自在航行。

作者以巨艦的行止來比喻做學問等事情,強調了知識積累、時機成熟的重要性,當條件具備時,事情就會變得順利,如同巨艦在春水中自在航行一般。

強調知識積累和時機把握的重要性,當條件具備時,事情會變得輕松自如。

08

【別滁】

—— 宋.歐陽修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鮮花盛開,光彩絢爛,柳樹的顏色鮮嫩明亮。人們在花前擺酒為我送行。描繪出滁州城春日裏鮮花盛開、柳色清新的美麗景象,同時點明了人們在這樣的美景中為作者送行的場景。

我也要像平常日子一樣喝醉,不要讓弦管演奏出離別的聲音。作者在這裏表達出一種豁達的離別態度,他不想讓離別充滿悲傷的氣氛,希望像平常一樣盡情飲酒,不讓音樂演奏出離別的哀愁之聲,展現出作者樂觀灑脫的心境。


面對離別,以豁達的心態處之,不被悲傷情緒所左右。

09

【放言五首其三】

—— 唐.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我送給你一種解決疑惑的方法,不必去用龜甲占蔔和蓍草占卦。開篇表明作者要提供一種不同於傳統占蔔的方式來判斷事物。

檢驗玉的真假需要燒滿三日,辨別枕木和樟木要等七年以後。以 「試玉」 和 「辨材」 為例,說明對事物的判斷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不能僅憑一時的表象就下結論。

周公在被流言蜚語困擾的時候,王莽在還沒有篡位的時候表現得非常謙恭。用周公和王莽這兩個歷史人物的例子進一步闡述,周公曾被人誤解,但最終證明他的忠誠;王莽在未篡位前偽裝謙恭,後來卻露出真面目。這表明人的真偽善惡在不同時期可能有不同的表現。

假如他們在當時就死去了,那麽他們一生的真偽又有誰能知道呢?強調如果沒有經過時間的沈澱和考驗,就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的本質,只有經過足夠的時間,人的真實面目才會顯露出來。


看待事物不能僅憑一時的表象,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才能辨明真偽。

10

【苔】

—— 清.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苔蘚卻長出了綠意,展現出蓬勃的生機。即使生長在陰暗潮濕、陽光難以照到的角落,苔蘚依然能憑借自身的力量綻放出屬於自己的青春光彩。

苔蘚開出的花朵像米粒那般微小,卻也像牡丹一樣努力地盛開著。

苔花雖然極其渺小,但它並不自卑,有著和牡丹一樣綻放的勇氣和決心,表達了即使是最微小、最平凡的生命,也有自己的價值和美麗,也能勇敢地展現自己的生命活力。


即使是微小如苔花的生命,也有自己的價值和美麗,不要輕視自己的存在,勇敢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11

【曉行望雲山】

——宋.楊萬裏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雨過天晴,天空即將放亮還未完全明亮的時候,放眼望去,滿目的奇異山峰總是十分值得觀賞。描繪出在特定的時間節點,即黎明前夕,天空剛剛放晴,此時看到眾多奇特的山峰,給人一種神秘而壯觀的感覺。

卻有一座山峰忽然看起來像是長高了,這時候才知道那些看似靜止不動的山峰才是真正的山。

這裏先是出現一種奇特的視覺現象,一座山峰仿佛突然變長,隨後引發作者的思考,從而領悟到那些始終保持穩定、不動的山峰才是真正的山,這裏蘊含著對事物本質的思考,即真與假、動與靜的辨別,也可能暗示在生活中,那些穩定不變的品質和事物才是真正可靠的。

12

【望江南】

——宋·凈圓

西方好,隨念即超群。

一點靈光隨落日,萬端塵事付浮雲。

人世自紛紛。凝望處,決定去棲神。

金地經行光裏步,玉樓宴坐定中身。方好任天真。

西方極樂世界非常美好,只要心中有此念想,就能超越眾人。這裏的 「西方」 通常指佛教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強調對西方極樂世界的向往能讓人在精神境界上超越凡俗。

一點靈明之光隨著落日西沈,萬千塵世之事都托付給浮雲。「靈光」 可理解為人的靈性或覺悟之光,隨著落日,象征著一種超脫塵世的心境。把各種世間瑣事都看作如浮雲一般,表達出對塵世紛擾的超脫態度。

人世間自然是紛紛擾擾。進一步感慨人間的喧鬧和雜亂,與前面所描繪的對西方極樂世界的向往形成對比。

凝視遠方的時候,下定決心讓自己的心神棲息在西方極樂世界。表明作者在經過思考和感悟後,堅定了追求西方極樂世界以獲得心靈安寧的決心。

在金色的土地上行走,如同在光芒中邁步;在玉樓中靜坐,讓身心處於安定之中。這是對西方極樂世界景象的想象和描述,強調那裏的莊嚴美好以及能讓人獲得身心的寧靜與安定。

這樣才好,能夠任由自己回歸本真。即只有在西方極樂世界那樣的環境中,才能真正擺脫塵世的束縛,回歸自然純真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