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童趣十足,胡令能【小兒垂釣】

2024-08-14國風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什麽叫童趣?有個清代文人說,聽到蚊子的飛鳴聲音,想象成一群白鶴在空中飛舞。看到一叢雜草,將其想象成樹林。地上的一個小土包是山丘,就連積雨形成的小水坑都能想象成江河湖海。這就是童趣,秉持天真爛漫的童心,讓想象力自由馳騁。能不能有另外一個角度描寫童趣呢?當然有啦,唐代詩人胡令能寫過一首【小兒垂釣】,透過描寫孩童的稚拙可愛的動作,讓童趣具象化呈現在世人眼前。

胡令能的經歷充滿傳奇色彩,傳說他原本是一個修補鍋碗瓢盆的匠人。有一天夢中學到了寫詩的技巧,成為一位描寫生活情趣的詩人。傳說未必可信,不過從他的經歷可以看出,詩來自於生活。胡令能在生活中尋找詩意,將其潤色修飾留下作品傳世。

詩作以童趣為題並不好寫。李白寫過「少小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忽而筆鋒一轉開始表達浪漫情懷了。究其原因,不僅和李白的性格有關,也和他缺少和孩童的交流有關。胡令能透過觀察,在生活中看到童趣,充滿了天真稚氣,也充滿了真實感。

有一個頭發蓬亂的小孩在水邊學釣魚,這個孩子側身坐在雜草叢中,雜草擋住了他的身體。敘事平淡,回味無窮,到處都是生活細節。頭發蓬亂,暗指一早出門玩心頗重。側坐草叢,說明挑選了一個好地方遮陰納涼防暑熱。這樣一來,學垂綸就顯得順理成章了。小小孩童水邊垂釣,是生活所迫還是天性如此,就有了答案。有人從小孩身邊路過打聽方向,小孩沒有回應生怕驚擾到水中魚兒不肯上鉤。

不回應問路人的舉動,讓人想到了另外一句唐詩,「牧童遙指杏花村」。都是孩童稚子,為何做出了不同的反應?這就是生活細節帶給詩人的養分,垂釣小兒和牧童的舉止行為沒有對錯之分,有的只是生活感受。寫人重在傳神,人物的行為動作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從生活中來,讓人感受到生活情趣,讓這首【小兒垂釣】充滿魅力。

生活感受對詩人有多麽重要,看了胡令能的詩作會深有感悟。如何寫詩,有些詩人覺得應該苦吟。拈斷幾根胡須,眼中飽含淚水,反復煉字,就能有佳作問世。事實果真如此嗎,當然不是了。胡令能可以寫出充滿童趣的作品,在於他善於觀察。他沒有用生僻難懂的典故,沒有用復雜的句式結構。他從生活中尋找靈感,讓這首詩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

胡令能存世作品極少,【小兒垂釣】是他的代表作。古人解讀這首詩的時候,常常說小小孩童向往隱逸生活。這種拔高的做法未必符合胡令能的本意。

拓展閱讀

一代完人,範仲淹【古鑒】
哪怕枯萎也要發光發熱,韓愈【枯樹】
寫景寫人技高一籌,白居易【寄韜光禪師】
寫給兒子的一首詩,杜甫【又示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