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二十四節氣美學隨筆後序

2024-01-19國風

作者:盧忠仁(教授)

人們一般寫完一文、一書後,都要在文末或書末寫上一段話,作一個交待,古人叫「跋」或「跋尾」,今天往往叫「後序」、「後記」。 鄙人寫的24節氣系列文字,告一段落,最後也寫幾句話,向友人、讀者作一交代,名叫「二十四節氣美學隨筆後序」,下面以隨想式的文字略述數端。

▲24節氣

「24節氣歌」雲:「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23年的春夏秋冬、24節氣、72物候,勾勒了一年光陰的年輪,標註了一年的風花雪月的時光,我們愉快走過。我們在歲月、季節、節氣和物候中親近自然,品味生活,感受生命。 啊!大地美麗,歲月靜好,生活溫馨。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實證: 中華人類史有百萬年,中華文化史有1萬多年,中華文明史有5千多年。 中華文化、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3000多年前的西周周成王時期的青銅器「何尊」銘文雲:「宅茲中國」,意思是——我們的家園在此中國,這是我們今天能見到的、最早出現的「中國」二字。 啊!泱泱中華大地,我們中國人生於斯、長於斯、守於斯的大地。

中華節氣文化,是中華幾千年農耕文明的產物和結晶,它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包括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當然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份。中華節氣文化,體現了中國人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觀、哲學觀、生態理念、生存理念、生活理念。

▲立春

24節氣是中國人賡續農耕文明、傳承歷史命脈的重要載體。 根據國家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自然科學家的研究,實證了中國在1萬年前,已進入「南稻北粟」 的「農耕文明」社會,南方主要種稻,北方主要種粟(小米)。(見蔣樂平【萬年中國,燦爛輝煌】,載【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4日12版。)

後來,在4000年前,西亞的小麥傳入中國,又出現了與「南稻北粟」齊名的「南稻北麥」的景象。(李韻【一場古老文明的對話】,載【光明日報】2024年1月16日09版。)總之中國古代是「農耕文明」社會,它不同於「遊牧文明」,也不同於「海洋文明」。 農耕文明的核心是「農耕」,農耕就要知道節氣、物候,所以中國有24節氣、72候。

▲故宮「24節氣旺柱頭」

24節氣起源於上古堯舜時期,是上古中國農耕文明的產物。西漢漢武帝將「24節氣」納入【太初歷】,一直延續了幾千年。今天我們還能看到,在代表皇權的世界最大宮殿建築群——北京故宮的三大殿中,有很多漢白玉欄桿(漢白玉均采自北京房山大石窩),欄桿上有兩種「旺柱」石雕,計有2000多根。

其中皇帝專屬的旺柱頭是雲龍紋,王公大臣走的過道的許多旺柱頭是一個桃形火焰狀石雕,(形狀像個大仙桃),每個大仙桃旺柱頭上刻有24道曲線,這24條曲線象征的就是中國24節氣,所以這種旺柱頭叫「二十四節氣旺柱頭」。

在國際氣象界,中國24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2016年11月30日,中國農歷24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的24節氣,是時間的節奏、是氣候的密碼、是年輪的節點、是生活的旋律……一句話,它是人們認知「三象」的指南(「三象」,即天象、氣象、物象。)

▲大寒

24節氣涉及領域廣泛。

24節氣,涉及到天文、地理、五行、五方、天幹、地支、風水、歷法……

24節氣,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湖海、動物植物、人類牲畜、花草樹木、花鳥魚蟲……

24節氣,涉及到生態、物候、氣候、氣象、水文、政事、農事、稼穡、耕讀……

24節氣,涉及到衛生、醫療、養生、保健、娛樂、飲食、遊覽、觀光……

24節氣,涉及到習俗、習慣、祭祀、神話、傳說、巫術、禮儀……

24節氣,涉及到天文學、地質學、地理學、物候學、氣象學、農林學、生態學、動物學、植物學、醫學……

24節氣,涉及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社會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藝術、律呂……

中國的節氣文化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和個性,它接地氣、有溫度、有煙火氣、有鄉土情,有山水影……它能讓人親近自然、沈浸歷史、暢想人間,感受到十分親切溫馨的人間生活……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中國人歷來對大自然心存虔誠的敬畏,中國人對大自然的季節、節氣和物候抱有無限深情和親近。

同樣,對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節氣文化也抱有無限的熱愛和尊敬仰。 中華的節氣文化,能讓人們熱愛祖國的美麗山水,神往那中華農耕文明的田園牧歌,增強民族的親情友情。 一句話,它能讓人們留得住鄉情,記得住鄉愁。

▲西周金文「宅茲中國」

在中國文化中,有大量的與節氣相伴的美麗雋永文學藝術,特別是書寫節氣的中華詩歌尤為動人。在讀詩歌中追隨節氣,在探尋節氣中讀詩讀歌,可謂是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一件很有興味的事情。

一年中,筆者追隨節氣讀詩歌,陸續寫了一些這方面的美學隨筆,很不成熟,拋磚引玉,請業內高人、行家裏手伐柯斧正。

實話實說,筆者沒有學識和能力研究龐大廣闊、豐富多彩、浩如煙海、底蘊深厚的節氣文化,只是因為對24節氣有濃厚的興趣,才勉強為之。一年中,率爾操觚,匆匆匆忙忙寫了24篇「追隨節氣讀詩歌」隨筆,加上【說節氣】一文以及這篇後序,共26篇,就此打住。

謝謝友人一年中對盧某24節氣系列文字的關註和陪伴! 在此要特別感謝李衛華董事長對我的節氣系列文字的多次點贊、表揚、轉發和鼓勵;還特別感謝嚴京平戰友、總編的精心編發,以每篇約4000字計,26篇至少也有10萬多字,辛苦了。 京平總編的敬業精神、認真態度、橫溢才情,令人欽佩。

陰陽交替,乾坤旋轉,天地移位,時光荏苒,歲月不居,無限輪回。 幾千年來,24節氣陪伴中國人度過了無數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光。 宋代慧開禪師禪詩【頌古四十八首】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高僧四句偈語,道破天機。 年輪和節氣在周而復始的輪回,人們在節氣的更替和迴圈中邁步向前,走向明天、走向未來、走向茫茫無盡的宇宙時空的深處。

我們已走過了農歷2023年的四季、12月、72候。春在枝頭已十分,新的龍年正在向我們招手,讓我們張開雙臂,擁抱春天,擁抱龍年,擁抱下一個24節氣。

菩提般若(盧忠仁) 於深圳梧桐山「孤燈殘夢書屋」

編輯:毛 秘【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