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2023年什麽時候交九?一年最冷的「數九天」自此開始!

2023-12-19國風

2023年12月22日進入數九,到2024年3月11日整個數九天結束。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一種中國民間節氣。中國陰歷有「九九」的說法,用來計算時令。計算的方法是從冬天的冬至曰算起(從冬至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中國傳統文化中,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古代中國人民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經到來。

「數九」又稱為冬九九、交九,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的計算寒冬日子的傳統習俗,一般來說自冬至日開始算起,一直數到八十一天之後方可算結束。數九這種計算寒冷天氣的方法在中國的黃河中下遊地區廣泛流傳,冬至過後的八十一天之後約為新一年的3月12日,即在驚蟄分時,數九結束,萬物驚蟄,真正的春天也就真正的到來了。

一、數九的產生的淵源與起源

數九顧名思義即以「九」為一個周期,周而復始九次方宣告結束,那麽為什麽選擇以「九」當做計算寒冬天的周期呢?這裏面是有講究的。中國古代向來講究陰陽的消長與平衡,九在中國哲學中象征著「至陽」之境,也代表著最為尊貴的身份與地位,而這也是為什麽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以及金庸會在小說裏以「九陽神功」作為無上寶典來刻畫的原因了。以至陽之數九為周期則意味著陰氣逐漸的消減,過九次之後已經快要消耗殆盡,陰氣的減少意味著陽氣的增多,所以數九天的結束也意味著冬天的遠去和春天的到來。

那麽在古代為什麽會出現「數九」這樣的說法呢?這自然與古代的生活條件有關。北方的冬日是嚴寒而漫長的,而古人又不像今天可以用空調或者暖氣進行取暖,相對簡陋的禦寒條件使得他們對冬天的到來是充滿恐懼的。冬天不僅意味著不能勞動沒有收成,更可能會因為禦寒不到位而出現死亡的現象。在這種只能待在屋子裏抵禦寒冷的漫長寒冬裏,人們為了打發時間,也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所以要把最寒冷的一段時間分為九個九天,等九個周期結束,春天也就來到了。

數九習俗及數九歌到底起源於什麽時候目前尚未有定論,但人們在史料中發現,早在南北朝時期,數九風俗已經開始流行於中國。南梁時有一個叫宗懍的人曾經在他所撰寫的【荊楚歲時記】中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意思是說自冬至日算起,八十一天之後寒冷的冬日就要被春天所取代了。

二、數九歌的產生

「數九」作為一項人們計算寒冬日子的方法產生並流行之後,也伴隨著出現了關於數九的許多習俗,其中最為著名的當為「數九歌」的出現了。數九歌也有著很多的版本,在今日比較流行的則是這一首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普都,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其實由於中國地域廣大,各地真正「入九」的日子並不是完全一致,這也使得九九歌的內容在不同地區有所不同,除了上述這一首廣泛流行之外,還有九九歌是這樣寫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緣淩走;五九半,淩碴散;春打六九頭,拖襖換個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寬;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楊花開,以後九不來。」至於中國的南方地區,因為其在冬天的溫度較北方要高很多,所以數九歌更是產生了多種版本。

人們除了用九九消寒歌來表達數九天之外,還發明了「九九消寒圖」用作度過數九天的「行事曆」。在中國北方的民間,人們往往會在冬至日左右張貼九九消寒圖於家中,這張圖以九天為一個單元,共81個單位即81天,待圖中的日子都結束便意味著數九天正式結束了。九九消寒圖的制作形式也分為好幾種,除了比較常見的圓圈式畫法,還有文字式和梅花式。學者鄧雲鄉曾在其著作【燕京鄉土記】中記錄過老北京描繪梅花式「九九消寒圖」的情境:「日冬至,畫素梅一支,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

為什麽「三九」和「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而「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夏至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冬至北半球黑夜最長,但是夏至並不是全年最熱的時候,同樣的冬至也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

夏至後地表每天吸收的熱量大於散發的熱量,進入三伏天後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高峰,因此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冬至後白天日趨增長,但是增長的速度非常緩慢,地面日熱量收支依然處於逆差狀態,地面積蓄的熱量還在散失,到了三九和四九時達到最大值。

因此「三九」和「四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段,像小寒節氣和大寒節氣往往都處於三九時間段和四九時間段,這期間也是西伯利亞冷氣團勢力最強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