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遇見|儒道釋三教會宗之報國寺

2024-06-20國風

峨眉山,青山蒼翠,流雲繾綣,素有「秀甲天下」之美譽。與九華山、普陀山、五台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行走在靜謐的山間,繚繞的晨鐘暮鼓之聲,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非凡體驗。本篇,帶大家走入峨眉山的進山門戶——報國寺,去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報國寺,原名會宗堂,始建於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清康熙四十二年(1709年),康熙帝禦賜匾額,改稱報國寺,是峨眉山八大重點寺廟之一(伏虎寺、萬年寺、清音閣、洪椿坪、洗象池、仙峰寺、報國寺、華藏寺,後續專篇介紹),為峨眉山第一大寺,也是進山的第一道門戶。

康熙帝取報國寺源於其對佛學的精通,佛教的回向偈上講:「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由此可知,報國寺便有「報國主恩」之意,便禦賜其名,而這一更名,給報國寺帶來了無上的榮耀,穿過數百年的厚重歷史光耀至今,雖幾經翻修,如今邁入寺門卻依舊能感受到它的恢宏氣勢,寺內殿宇軒昂,璀璨的佛像莊嚴肅穆,讓人不由自主的體會到了寧靜致遠,塵俗煩惱皆消之感。

寺中主要供奉著普賢菩薩、廣成子、陸通,這也是儒道釋三教會宗的由來。經過四百多年歲月的洗禮,報國寺在歷史的塵埃中依舊安靜地佇立著,僧人們一直享受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然與寧靜。寺中藏有眾多文物,最有名的非明代大瓷佛像、華嚴銅塔、嘉靖銅鐘莫屬,三者被並稱為寺中「三寶」。

七佛殿供奉著一尊令人矚目的大瓷佛像,相傳於明永樂十四年(1416)在江西景德鎮燒制而成,佛身高達2.4公尺,佛座之上有千葉蓮花圖案,佛像身披千佛袈裟,身形豐滿,神情端莊,體現了「一花一世界,千葉千如來」的佛教思想。

七佛殿內還藏有北宋大文學家黃庭堅親筆書寫的四幅【七佛偈】木條屏,極具文化研究價值。

報國寺藏經閣中,還藏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的【王右軍蘭亭序】,以及其他諸如鄭板橋、康有為、張大千、徐悲鴻等名家真跡。駐足絕美的藝術品前,似乎能夠嗅到濃濃的文化氣息,在薄薄的塵埃之下隱藏的卻是依然鮮活的面孔。穿越時光,他們將命運交付藝術,寄靈魂於作品,為世人展現了一幅幅精美畫卷。報國寺於1983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以上便是報國寺的前世今生,你是否對它產生了興趣呢?歡迎評論區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