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俗語「新墳不過社,老墳不過清」,啥意思?新、老墳掃墓有啥講究

2024-06-28國風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播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彭乙彬

編輯|t

引言

隨著清明節即將到來,各地的人們也開始紛紛前往祭祖。前有「華南f3」上山下水尋找祖先,後有「西南f4」翻山越嶺燒香。 清明佳節將至,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

但說起祭祖上墳,事實上也是有不少講究的。比如民間俗語中 「新墳不過社,老墳不過清」, 這又是什麽意思呢?

(清明祭祖)

一、新墳的上墳講究

中國人講究,從周朝時期的禮儀開始就頗為講究,所謂生老病死、紅白喜事,碰上大事,中國人有屬於自己的儀式感。在上墳這件事情,中國人也有自己的研究,比如 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大年初一等等,都有不同的時間需要上墳。

那麽你知道新墳、老墳之間上墳有啥講究和區別嗎?首先是新墳,對於新墳的定義,一般是指在 下葬後的3年內,都可以看做是新墳 ,過了這個年限那就是老墳。因為新舊不同,所以對於祭祀、上墳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新墳)

民間有這樣一個俗語,「新墳不過社,老墳不過清」,這個到底是什麽意思呢?「社」其實指的是「春社日」,這是一個很特殊的節日,也獨屬於中國。 早在商周時期,春社日就已經存在 ,在那時是男女結伴出行的日子,後來則改變為祭祀日。

這一天人們祭祀土地神,早在中國宋代時期,人們將每年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稱呼為「社日。」而且社日還分為了官方和民間的說法,我們中國是農業民族,敬奉土地神, 因此民間將二月初二看做是土地神的生日,又將其稱呼為春社。

(春社日祭祀土地神)

官方的春社照舊是第五個戊日,這一天會進行國家祭祀。春社在甲骨文中就有記載,可見中國的春社習俗是由來已久,而祭祀這一傳統也是繼承了下來。而 到了現代,人們對於春社更多時候還是註重祭祀祖先,或者是上墳。

那麽新墳不過社,又是為什麽呢?其實意思是, 如果是新墳的祭祀不能晚於春社日 ,必須在春社日之前就進行祭祀。據說是春社接近清明節了,而清明節往往是祭祀的絕對日,因此從地府的角度來說,接近清明不少老鬼都會出來活動。

(新墳燒紙)

而在我們的地府結構中,認為對於死者的祭祀所燒的紙錢,死者在下面是會接著使用的。也就是說 有沒有錢,全看上面人燒得多不多 。新墳死者因為資歷小,很有可能在春社日之後,受到老鬼搶錢的欺負,所以閻王規定新墳都在春社日之前上墳。

也是為了保證新墳死者的利益和錢財,也是地府的一個靈活變動。 這是民間所流傳的說法, 也深刻的影響了大家,對於中國人來說,死後地府收錢這事兒是文化影響,即使這一套說辭不可信,也要照做,因為 這是一種期盼和寄托哀思的方式 。因此許多新墳死者的家屬,也都會默默遵守這一規定。

(燒紙錢)

大家也都會默默遵守第五個戊日就是春社日,比如 2024年的春社日時間就在3月15日

二、老墳不過清

那麽老墳不過清又是什麽意思呢?這個「清」指的是清明,在這裏提一下,事實上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上墳節日,但是 的確有部份地方遵守「老墳不過請」的說法 。意思是,老墳需要在清明節之前祭祀上墳。

也和清明節的「左三右四」相關, 一般來說要在清明節前後7天完成祭祀 ,前三天要是沒空,那後面四天也可以祭祀,但出了這個時間就不行了。而 「老墳不過清」,主要是因為春天對於中國人太重要了。

我們在春天播種,秋天收獲,在春耕時期時間不等人。清明節最早也不是祭祀的節日,而是指導農業生產的節日,所以 清明節一過,就必須務農了 。因此祭祀早早的完成之後,就可以不用操心之後的事情了。

(清明節)

由於老墳不需要新墳那樣過多的照料,因此只需要在清明節之前完成祭祀就好。也好 趁著清明節的雨水,好讓播種的種子好好成長。 不過還是有許多人都堅持清明節祭祀的,這也是中國的傳統了。

三、清明節如何形成了掃墓的習俗?

前文提到了,中國古代清明節最早在【淮南子】中提到了「清明風至」,清明節後開始務農生產,最早並沒有祭祀的習俗。在最早之前,人們也沒有掃墓這一說法,是 到了戰國之後,才有了將掃墓作為祭祀的說法。

(古代祭祀上墳)

由於沒有特定的節日,漢代時期大部份人都選擇了三月初三,因為這一天是上巳節。上巳節的習俗是洗去不詳,相傳有民間人家三月初三生了三個女兒,結果三個女兒全部死亡,人們將三月初三加上了「招魂」的說法。

於是 漸漸地三月初三就成為了掃墓祭祀的節日 ,三月初三距離寒食節也很接近,寒食節得推廣後,人們就將祭祀轉移到了寒食節的身上。尤其是在晉朝、唐朝時期,寒食節祭祀也被官方所認可,可偏偏寒食節有禁火的習俗,而祭祀則需要燒錢。

(寒食節)

於是雙方的矛盾之下, 寒食節和清明挨得很近,人們就把祭祀挪到了清明,認為在清明這一天可以進行祭祀掃墓。 比如在白居易、【東京夢華錄】許多地方都提到了清明節掃墓的現象,對應的寒食節則是逐漸消亡。

到了明代清明更是成為了祭祀、掃墓的代表習俗。後來人們又在這上面添加了「踏青」這一活動,因此清明節踏青、登高、掃墓、祭祀,就成為了大家的傳統計畫,影響了古人的同時,自然也影響了現代的我們。

(踏青)

所以 清明節會有假日,不僅是為了希望大家祭祖,也希望大家趁著春日可以好好休息 。清明作為我們幾千年的傳統節日,他也不只是和祭祀有關。所以的家庭,的確不會選擇清明節祭祀,反而是遵守了那句俗語,「新墳不過社,老墳不過清。」

尤其是為了在新墳和老墳之間做出差別時,比如新墳還有「頭七」、「百日祭祀」、「周年祭祀」等等,這些其實都是生者對於死者的懷念。也可以借機多燒些紙錢,讓對方在地下也有錢可用。

(頭七)

參考資料

2024年新墳不過社是什麽時候.行事曆網,2024-02-29

二十四節氣|清明節:掃墓祭祖的習俗是如何轉移到清明節的?.澎湃,2022-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