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人美蓉城盛會真誠發問:美育對人有多重要?

2024-05-27國風

5月24日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在成都舉辦的人美版藝術教材培訓會次日,會議舉辦的現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都附屬學校國際中心學術報告廳內座無虛席,會議的氛圍更加熱烈。專家們的講座深入淺出,不僅用深邃的藝術理論剖析藝術的本質,更從細致入微的教學實踐指導美育的探索。當專家們提出新的觀點或展示精美的藝術作品時,會場內掌聲雷動,熱烈的氛圍瞬間被點燃。

活動現場

四川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黃宗賢是人美版【美術】義教教材的主編。在上午的講座中,他就基礎美術教育及新編【美術】教材的思考作了題為【讓美育之光照亮心靈】的講座。這可謂一場關於藝術與生命的靈魂拷問。黃宗賢從千年的中國文人畫到跨越時空的現代藝術,從蘇軾到凡·高,從儒家「禮樂並重」的思想到蔡元培的「美育」藍圖,縱橫古今,旁征博引,以他詩性的語言和精美的影像,帶領與會者探尋生命與藝術之緣,也讓我們深刻感知,進入新時代以來,美育正迎來了近百年最好的時機。

人美版【美術】義教教材主編、四川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黃宗賢講座

黃宗賢認為,藝術的「無用之用」,滿足了人們的心靈、精神的需要。因為人的心靈世界很多時候是「難以言表」的,而這時藝術就該出場了,藝術給人以昂揚的生命激情、詩化的人生境界,讓人更能成其為人。美術課正是一扇窗,是一扇觀看美麗世界的窗,美的圖畫是最能啟用孩童審美感知的一種力量;美術課是一艘船,承載孩童的夢想,奔向詩和遠方;美術課是一縷光,潤澤情感,照亮心靈。美術課是美育的重要途徑,透過審美的方式實作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黃宗賢的話語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每一位在座者都深感震撼,重新審視美術教育的真正價值。美術教師要不斷提升精神境界,以美化人、以美育人,盡可能以美的內容、美的形式,溫潤孩童的心靈。

基於藝術與生命的思考,黃宗賢娓娓講述在主持編寫人美版義教【美術】教材過程中,著重處理的八種關系:一是思想性與審美性;二是互動性與有機性,處理好美育、美術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既強調融合,又尊重美術的主體性,不削弱藝術教育的意義與價值;三是知識性與趣味性,以生動的感性形式來呈現美的理念與知識;四是鑒賞性與實踐性兼顧,提高學生作品欣賞和形式感受的能力;五是歷時性與當代性,培養學生的中國文化藝術的整體觀;六是多樣性與邏輯性,力求內容遞進性、關聯系、系統性、整體性、當代性、趣味性,避免碎片化的拼貼、組合;七是民族性與開放性,在充分尊重中國藝術文化傳統的前提下,也要讓學生了解新成就、體現新精神;八是整體性與「顏值性」,力求教材與教學美感的整體性。黃宗賢稱贊人美社在成都舉辦此次培訓會議給教材編寫者和廣大中小學藝術老師搭建了一個對話交流的平台,進一步促進了教材的編寫和使用,促進了美育工作。

新課標最大的特點是要聚焦核心素養,凸顯美育功能。然而,在教學中核心素養該如何培育?在培訓會上,教育部義務教育課標修訂美術課標組專家王大根對新課標作了解讀。

教育部義務教育課標修訂美術課標組專家王大根講座

講座開場,王大根開誠布公坦言,基於核心素養的新的藝術課標,其涉及的教育理念與方法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廣大教師未曾見過與之匹配的全新的教學方式或課例,於是在教學實踐中因教師誤解而出現種種情況。比如:有的教師不理解「三維目標」及其「過程與方法」,反而認為三維目標不對,幹脆以學生能夠「知道、理解、能做」替代教學目標,設計出一二十個任務,使教學迷失方向;有的或簡單「拉長」課時、或多講知識替代「理解」,卻不能正確引導學生經歷「像專家一樣思考」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有的由於不理解「大概念」,設定了多個「大概念」和幾十條「引導性問題」,不得要領;有的則由於不理解新課標中教學評價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停留於對學生掌握知識、學習體會或小練習的評價,不能針對學生的作品及其核心素養進行評價。凡此種種,均是由於不理解核心素養和新課標的理念與方法等,對此造成的這些誤解,有必要進行澄清和研究。

王大根認為,實施核心素養,根本在於轉變「知識觀」,就是由原先學習課本知識為主,變成引導學生理解並創造美術作品的過程與結果,形成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特征的知識,即發展學生的素養和能力。這裏的知識已不是單純的名詞,而是包含動詞(理解與創造)的深度學習。他表示,「知識觀」的改變,直接影響著當下教材的編寫、出版和使用的形式和方法。為落實美術核心素養,要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需要采用多課時的「大單元教學」,引導學生經歷「主題—欣賞—技法—構思—創作—展評」這一「像藝術家一樣創作」的過程,體驗各種美術活動,學習所需的美術知識與技能,並透過「小問題」深化各環節學科本質的思考,以所創作的作品證明自己的美術核心素養發展特點與水平。

王大根尤其強調了美術課堂教學中作品的重要性,他透過舉證分析,美術知識本質上是學生理解並創造作品的過程與結果,作品蘊含了學生所有的知識、技能與素養。教師要用「新三維目標」設計大單元教學,用大概念深化作品內涵,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藝術素養和藝術特長,以作品證明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他進一步指出,新教材應該是生態型的教材,就像一粒種子,給出學科大概念、基本知識,給出規範的過程與方法,一旦種到不同地域的土壤中,能融入不同的地方資源,南橘北枳,長成不同品性的樹,而不同個性老師又創造性地設計出不同特色的課,讓學生創作出千姿百態的作品······變成落地生根、無限創造、生生不息的美術教材——生態型的教材觀。對於此次培訓會,王大根深感欣慰,會議人數之多、規模之大,組織之系統性,是少有的。與會者熱情高漲,可見人民美術出版社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有助於紮實推進新時代學校美育的高品質發展。

以美術出版著稱的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舞蹈】教材會有什麽樣的特色?對此,人美版【舞蹈】教材主編、舞蹈課標修訂組專家、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鄭蘭,在她所作的題為【素養導向的藝術舞蹈教材建構理念與路徑】講座中給出答案。

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標舞蹈組專家成員、人美版【舞蹈】教材主編、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鄭蘭教授講座

鄭蘭曾在深圳開展舞蹈課程教學實踐研究20多年,在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教科院的重視和支持下,曾主持了深圳地方舞蹈課標和教材編寫、素養導向的舞蹈美育課程體系構建,榮獲國家教育教學成果獎,後在教育部參與國家課標研制,以及讀博期間大量的理論學習研究,在理論和實踐融合的過程中有了深入的體會。在接手人美版【舞蹈】教材的編寫後,組建了由高校專家、中小學名師等組成的編寫團隊,努力做出人美特色的新時代舞蹈美育教材。

鄭蘭剖析了教材的五大特點,其中舞蹈與美術學科融合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美術經典作品的美學舞蹈意境營造學習氛圍,例如從欣賞【千裏江山圖】【韓熙載夜宴圖】【馬】等美術作品的環節匯入舞蹈,身臨其境,營造學習氛圍提高學習興趣;二是利用美術視覺與舞蹈動覺的融合,人美社大量的經典作品素材讓學生透過精彩的繪畫作品形象有效啟發學生捕捉、模仿、表達;三是將美術的色彩、造型、構圖知識與舞蹈的情感色彩和舞蹈的排程構圖等知識點的密切融合,引導學生發現藝術規律,培養藝術通感,例如,將繪畫中的「五字法」構圖融入舞蹈構圖教學中,「甲」字的上重下輕,「須」字的左虛右實的構圖,透過舞蹈畫面的流動編排呈現出這種美感和意蘊,使舞蹈更加生動、優美、流暢,讓學生在舞蹈中領會中國文化。他們在美術和舞蹈中找到了一些美學的共同規律,有機融合,套用於教材,從而形成了人美版【舞蹈】教材的特色。

此外,舞蹈教材的實操也是一個現實問題。為此,鄭蘭和團隊考慮怎樣方便學生自學,以及偏遠山區師資不足的這些學校來推廣使用舞蹈教材。他們一是為教材提供了很多可供選擇的知識內容,便於各學校在使用的過程中自主選擇,二是在教材中為老師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視訊和動作圖片、音樂和教學資源,老師可以直接播放讓學生跟著模仿練習,三是教材完全遵循學習規律編寫,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習興趣,沒有老師的情況下,教材也是內容豐富的、適合自學的。總之,教材在設計之初就根據調研全國舞蹈師資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編寫,鄭蘭和教材編寫團隊運用了很多方法,以方便師生使用,以舞蹈培養學生向善向美。對於人民美術出版社舉辦的此次培訓會議,鄭蘭感到這是人美社落實「大美育」思想的行動,體現了對美育的大格局和高度的責任和擔當精神。

當天下午,培訓會現場還展示了兩場別開生面的藝術示範課。成都市武侯區教科院附屬小學教師楊瑞雪講授了【多彩的民族傳統紋樣】的美術課。在課堂環節設計上,楊教師首先匯入一個發現美的元素,然後讓學生學習感受美,再讓學生學著欣賞美,然後再由老師帶領學生創造美,最後是展示美和創新美。

成都市武侯區教科院附屬小學教師楊瑞雪現場示範課

示範課上學生們將現場制作的作品分享給與會者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體美勞教育研究中心美術學科室主任郭德苓在解析這堂課時指出,楊瑞雪老師在【多彩的民族傳統紋樣】整個教學環節,反映出人美版義教【美術】教材裏的六大步驟和六個方面,核心就是美,從生活中發現美、實用美,這就是現代人對於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應有的姿態。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體美勞教育研究中心美術學科室主任郭德苓現場點評示範課

另一場現場示範課是由來自成都市石室聯合成飛學校的教師朱湘靜講解【貝聿銘的建築設計】。這節課以沈浸式欣賞充分體現了建築與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啟發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學會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

成都市石室聯合成飛學校教師朱湘靜現場示範課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美術教研員侯大全在點評中充分肯定了【貝聿銘的建築設計】現場示範課在情景設計、活動設計等方面的思想性、科學性和適應力,透過身邊的案例,把建築作為凝固的音樂完美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用另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習慣。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美術教研員侯大全現場點評示範課

成都市美術教研員辜敏以「三個新、三個美」總體點評了這兩場示範課。「三個新」,即新課標、新教材、新的理念;「三個美」,即美術、美教、美育。新課標引導教師以浸潤心靈的教學,引導學生欣賞美、創造美,讓美在學生心中潛滋暗長,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價值觀,熱愛自然和生活,擁有幸福的人生。

成都市美術教研員辜敏現場點評示範課

短短兩天,卻激蕩著與會者們的內心。當新課標、新理念如晨曦般灑落,老師們仿佛被一束束光照亮,心靈接受這前所未有的洗禮。他們聆聽,他們思考,他們感受,仿佛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在那裏,每一個學生都可以自由翺翔,每一顆心靈都可以得到美的滋養。

活動現場合影

人民美術出版社正是這片新天地的播種者。她們播撒美育的種子,讓藝術的陽光普照美育園地。相信,在美育的滋養下,中國的年輕一代將會茁壯成長,他們將會用藝術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美的心靈去感受生活,共同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詩意棲居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