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山河仍是舊山河:八大山人為何自稱弋陽王孫?寧藩被廢後宗系詳解

2024-10-03國風

在一輪充滿儀式感的表演結束後,朱厚照為自己頒發了一面錦旗,上書「南征已定旋師旅,去暴除殘第一人」。寧王朱宸濠被幹掉後,江西各地尚存有寧藩眾多支系,八大山人便是其中重要一支的後裔。

題圖:【傳綮寫生冊】之一 1659年 為目前所見八大山人存世最早作品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1 自己把自己玩死的皇帝

上回說到,第四代寧王朱宸濠(1476—1521年)在南昌廣邀人才欲圖大業,蘇州才子唐伯虎見勢不妙拔腿就跑。

唐伯虎離開寧王府四年後,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朱宸濠打算仿效朱棣,再度上演一次「靖難之役」。

他於六月十四日興兵作亂,卻碰上了命中克星王守仁。

王守仁三下五除二,只用一個多月就捉住了他。

王守仁這通神操作,卻讓明武宗朱厚照很不高興。

因為他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充分、正當的理由,可以實作下江南的夢想。而王守仁搞定朱宸濠的訊息傳來時,他那浩浩蕩蕩的親征隊伍還沒走出涿州。

另一撥很不高興的人,是朱厚照身邊的一群臣僚。

因為王守仁太能打,剝奪了自己打的機會。為了讓自己高興,他們使出了兩招:

一是:誣陷王守仁曾投靠朱宸濠,見其難成大事所以倒戈。否則,哪能這麽快就解決問題?

二是:勸王守仁將朱宸濠放回鄱陽湖,讓皇軍再打一次,打出威風、打出豪情、打出功績。

為了應付這堆鳥人,王守仁不得已帶著俘虜朱宸濠,四處躲避。

故事的結局是:

朱厚照的大隊人馬在四個月後終於來到了夢中的江南。

朱宸濠沒有被放回鄱陽湖,而是被放到了南京校場上,在一場老鷹捉小雞的遊戲中,扮演了一次小雞。

扮演老鷹的是朱厚照,在諸軍環繞中,他以「威武大將軍朱壽」的身份戎裝出場,追著朱宸濠跑了幾圈後,將其抓獲。

這輪儀式性質的表演結束後,朱厚照為自己頒發了一面錦旗,上邊寫著「南征已定旋師旅,去暴除殘第一人」。

南征的遊戲就此圓滿結束。

但他還意猶未盡,將南征繼續向南巡的格局演變。

一直玩到正德十五年(1520年)閏八月十二日,他才心滿意足,開始載譽北歸。

一個月後,途經淮安清江浦,朱厚照自駕小船下水捕魚,船翻落水,被救起後就落下了病根。

朱宸濠在當年十二月初五日被賜死於通州,焚屍揚灰。

朱厚照因玩得太瘋,返回北京後在祭祀天地時,開始吐血暈倒。

三個月後,駕崩於「豹房」。

因其無子嗣,按照「兄終弟及」之祖訓,另一藩王——興王世子朱厚熜承統,年號「嘉靖」。

明世宗朱厚熜坐像 軸 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大明朝的一段舊戲就此落幕,新戲的鑼鼓聲繼續敲響。

2 西江弋陽王孫

朱宸濠是大明朝歷史上最後一個挑戰君權的藩王,當他被幹掉之後,寧藩也被撤封除國。

他這一支明宗室的譜系如下:

明太祖朱元璋→寧獻王朱權→寧惠王朱磐烒→朱奠培→朱覲鈞→朱宸濠。

但自寧獻王朱權起,這支宗室在江西各地經過一個世紀繁衍,尚有眾多支系。

宗室之中,朱權之孫——朱磐烒第五子、朱奠壏的後人就是其中重要一支。

他於景泰二年(1451年)三月,由鎮國將軍晉封弋陽郡王。

其封地弋陽,因在弋江(今信江)之陽而得名,大致相當於如今上饒市弋陽縣。明代從洪武九年(1376年)起,改江西行省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分五道,弋陽屬湖廣道廣信府。

1954年,在江西發現的八大山人【個山小像】,為其好友黃安平在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七日所作。

盡管現存的所有縣誌、史誌上都查不到有關這位「黃安平」的記載,但畫作本身及其上題跋、印章,是目前研究八大最為重要的信物。

其中第四跋,是好友饒宇樸在三年後所題,八大山人在文中自鈐一枚「西江弋陽王孫」朱文印,這是他首次隱晦地表明:他本人為弋陽郡王這支宗室後裔。

【個山小像】與其中第四跋和 印鑒 南昌青雲譜八大山人紀念館藏

前文,我大致介紹過八大山人的譜系(因網頁顯示原因,其譜名朱統𨨗顯示不完整,𨨗字,讀音為quàn,上林下金。其父朱謀𪇼,𪇼為難的異體字。如圖所示。)

寧惠王朱磐烒→弋陽榮莊王朱奠壏→弋陽僖順王朱覲鐰→朱宸𣽝→朱拱檜→朱多炡→朱謀𪇼→朱統𨨗;

八大山人與其父譜名的正確寫法

據【明史·諸王二】中所記,「寧藩既廢,諸郡王勢頡頑,莫能一,帝命拱樻攝府事。」

也就是說,在寧王這一主支被削藩後,包括弋陽郡王,以及樂安、建安等三大分支及幾個封國尚存,若是全部都被廢為庶人,牽扯面太廣,社會影響很大。但這些宗室成員之間也互相不買賬,嘉靖皇帝就讓朱拱樻(1497—1550年)出面來管理。

嘉靖元年(1522年)八月,朝廷正式授命朱拱樻管理寧藩府事,第二年襲封弋陽王位。由於朱拱樻的輩分比建安王、樂安王低,特地降敕戒飭二王,要求他們安分守己,聽從管理。【註1】

在「管理府事」這一崗位上,朱供樻兢兢業業,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當他去世後,朝廷賜謚曰端惠。

其長子朱多焜襲弋陽王位,也被朝廷任命為管理府事的郡王。

到了嘉靖後期,寧藩的宗室經歷了許多變故,宗室的管理權變得模糊不清。最終形成以建安國、樂安國、弋陽國分治寧國八支(臨川、宜春、新昌、信豐、瑞昌、石城、上高、鍾陵)的格局,其中弋陽王府主要負責管理臨川和宜春兩府。

直到萬歷五年(1577年),朱多焜去世後,弋陽郡國因絕嗣而被除國。

弋陽郡王這一支的譜系如下:

明太祖朱元璋→寧獻王朱權→寧惠王朱磐烒→弋陽榮莊王朱奠壏→弋陽僖順王朱覲鐰→朱宸汭→朱拱樻→朱多焜。

當朱多焜去世後,同為宗室「多」字輩的奉國將軍朱多煌,被眾人推舉,替代弋陽王敕攝府事的角色。這朱多煌,就是八大山人祖父、奉國將軍朱多炡(1541—1589年)的長兄。

正是在朱多炡等宗室代表的聯合奏請下,萬歷六年(1578年)九月朝廷正式頒下敕令,包括弋陽本支後裔及附屬的瑞昌、臨川、宜春三支宗室事務,由弋陽王府的朱多煌管理。【註2】

3 瀑泉流遠故侯家

八大山人這一支系,自其五世祖弋陽僖順王朱覲鐰之後,便沒襲封過弋陽王,他的高祖父鎮國將軍朱宸𣽝,是弋陽莊僖王朱宸汭的弟弟。

在【個山小像】中饒宇樸的跋文中提到:「個山綮公、豫章王孫貞吉先生四世(‘四世’兩字上劃有墨圈)孫也。」

豫章為古郡名,指南昌;王孫貞吉先生,即是指八大山人的祖父朱多炡,他字貞吉,其中「四世」二字或是被八大本人圈去,因為他應是貞吉先生的元世孫。

【個山小像】中的第五跋,為八大山人另一友人彭文亮所作的七言贊詩,其中也提到:「瀑泉流遠故侯家,九葉風高耐歲華」【註3】

【個山小像】中彭文亮所題的第五跋

「瀑泉」,是朱多炡的號,「九葉」則暗示從寧獻王朱權到八大山人正好九代。

在朱權的諸多後人中,最後一個公開挑戰君權的寧王朱宸濠,屬於尚武的一支。

而朱盤烒庶五子——弋陽榮莊王朱奠壏(1433年—1461年)這支,更多地繼承了朱權的文藝天賦,或者說,作為宗室成員,他們並不能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社會職業身份,只有藝術,才能夠讓他們大施拳腳,也才能慰籍自己人生中的各種失意。

從八大山人的五世祖朱宸𣽝,一直到祖父朱多炡,雖然均無資格襲封王位,但都有奉國將軍的爵位。

帝國為這些王公貴族提供了優越的生活條件。他的祖父朱多炡和父親朱謀𪇼以及伯父朱謀垔等人,均善詩歌,兼書畫。

【傳綮寫生冊】之石榴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綮寫生冊】之西瓜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但皆因甲申國變後清初的高壓統治,在接連不斷的文字獄中,他們的生平、作品大多被淹沒於歷史的塵埃中。

八大山人本人,更是迷霧重重。

有關詳情,且待下回再敘。

【註1】(見【明世宗實錄 卷之十七】「癸卯,命襲封弋陽王拱樻管理府事。戒飭建安樂、安各府宗室人等,務遵【祖訓】,保守祿位。凡慶賀禮儀:遇聖旦、正旦、冬至等節,鎮巡司府官俱於布政使司,管理府事郡王統率各郡王、宗儀、教授等官於本府各行禮;迎接詔敕赦書,亦於布政使司開讀,謄黃賫送管理府事郡王,率宗儀人等遵照儀註開讀。從禮部議也。」)

【註2】(見【明世宗實錄 卷之十七】「癸亥……先是,弋陽王多焜薨逝,無子。各支宗室利其產業,騁辭執奏不已。至是準奉國將軍多炡等合族會推,得本支嫡長奉國將軍多煌系弋陽僖順王之孫,今薨王小功之弟,賢勞素著,倫序相當,眾心歆服。部以為言。上從之。命多煌管理府事,寫敕與之。」)

【註3】第五跋釋文如下:「個翁大師像贊。瀑泉流遠故侯家,九葉風高耐歲華;草聖詩禪隨散逸,何須戴笠老煙霞。湖西彭文亮。」鈐印:近思齋(朱文)、文亮之印(白文)、白生父(白文)。

本文為【有過多少往事: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文物詳解】系列文章第十二篇,文中部份素材取自相關網站,僅供學習交流之用,請勿隨意轉載並用於任何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