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跟著詩詞學烹飪,古詩詞裏的美食看得我直掉口水,別在半夜三更看

2024-05-25國風

01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豬肉頌】 宋 蘇軾

【賞析】

把鍋子洗得幹幹凈凈,少許放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

這首詩以燉豬肉為題材,卻傳達了蘇軾深邃的哲理思考。首先,詩中「凈洗鐺,少著水」體現了蘇軾對於烹飪的認真態度,也暗喻了做事情前的充分準備和簡潔高效的原則。接著,「柴頭罨煙焰不起」則表達了蘇軾對於火候控制的精妙理解,即要用適當的火力慢慢燉煮,不可操之過急,否則食材就會失去原有的美味。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這兩句更是富含哲理。蘇軾借燉豬肉的過程,闡述了「順其自然」和「耐心等待」的重要性。他告訴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時候需要耐心等待,讓事情自然發展,而不是急於求成,強行幹預。只有火候足夠,食材才能呈現出最美的味道,同樣地,只有時間和經驗的積累,我們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這首詩不僅展現了蘇軾高超的烹飪技藝,更體現了他深厚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智慧。它告訴我們,在追求美食和人生的道路上,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順其自然,耐心等待,才能收獲真正的美好。

02

「種豆南山下,霜風老莢鮮。磨礱流玉乳,蒸煮結清泉。

色比土酥凈,香逾石髓堅。味之有余美,五食勿與傳。」

【贊豆腐】 元 鄭允端

【賞析】

作者是元代一位心靈手巧的才女,不僅詩寫得出眾,還擅長烹飪美食,她 從種豆、收成、磨豆一直寫到制作豆腐成功。

透過描述種植豆子、制作豆腐的過程,展現了豆腐的純凈、堅韌和美味。首聯「種豆南山下,霜風老莢鮮」描繪了豆子在南山下種植,經過霜風的洗禮,豆莢變得熟透而新鮮,為後文制作豆腐奠定了基礎。頷聯「磨礱流玉乳,蒸煮結清泉」則描述了制作豆腐的過程,透過研磨和蒸煮,豆腐像玉乳般流淌出來,凝結成如清泉般的豆腐塊,形象生動地展現了豆腐的純凈和美味。頸聯「色比土酥凈,香逾石髓堅」進一步贊美了豆腐的純凈和香氣,將豆腐與土酥和石髓相提並論,突出了豆腐的高貴品質。尾聯「味之有余美,五食勿與傳」則總結了豆腐的美味,認為它的味道美妙無窮,是其他五種谷物都無法與之比擬的,表達了對豆腐的極高贊譽。

整首詩語言簡練、形象生動, 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食的追求。更表達了對生活、自然和人性的一種深刻理解和贊美。它告訴我們,只有透過辛勤的勞作、尊重自然和時間、追求純凈與堅韌的品質,我們才能創造出真正美好的事物,也才能實作自我價值的提升和昇華。

03

鱸肥菇脆調羹美,蕎熟油新作餅香

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味憶回鄉。」

【初冬絕句】 宋 陸遊

【賞析】

鱸魚肉質鮮嫩,茭白清脆,兩者調成的羹湯鮮美無比;蕎麥成熟,新榨的油脂將它們制作成餅,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自古以來,真正通達的人總是看淡富貴名利,他們心中更掛念的,是家鄉那份獨特而美好的味道,因它而思念著遠方的故鄉。

這首詩寫於初冬時節,透過描繪時令食材和美食,也隱含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陸遊提醒人們要珍惜當下,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美好瞬間。

04

百頃風潭上,千丈夏木清。卑枝低結子,接葉暗巢鶯。

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 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

【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其二】 唐 杜甫

【賞析】

這簡直就是一幅唯美的農康寶, 夏日的樹木郁郁蔥蔥,清新宜人。低垂的樹枝上結滿了果實,茂密的樹葉裏藏著鶯鳥的巢穴。 把活鮮的鯽魚切成銀絲煲膾,用碧水澗旁的香芹熬成香羹

這首詩大約創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的初夏,當時杜甫與鄭廣文(即鄭虔,杜甫的友人,曾任廣文館博士)一同遊覽了何將軍的山林,並因此創作了【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這一組詩,

在這組詩中,杜甫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何將軍山林的優美景色和閑適的山林生活,表達了對這所山林的喜愛之情。而【其二】這首詩則特別強調了山林中的自然美景和清新的氣息,以及在這樣的環境中品嘗美食的愉悅感受。杜甫在長安困居期間,雖然生活艱難,但他仍然保持著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這首詩也反映了他這種精神面貌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