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大學】須知本末終始,知此則離道不遠矣!

2023-12-09國風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有誌於君子之學者須知止於何處。大學之道止於至善,至善是心之本體。至善非窮盡事物之理,非最高學識,非外在最高標準。至善是心之本體,人人皆有。人們生存於不同環境建構了差異的自我認知。如中國人與美國人性格特征不同,信仰不同,習俗不同,語言不同,社會不同造就人們之間的差異。

不同的外在環境造就不同的人,外在環境時刻處在變化之中,人們不可能止於變化的至善之地。至善是指心之本體。無論身處哪個國家、哪個地區、哪個家庭,剛出生的嬰兒皆具有一顆相同的心。這顆未被世俗汙染之心是至善的。聖學目的是引導學者修身止於此至善之心。老氏有言:「復歸於樸,復歸於嬰兒。」此說與聖門之說有相似之處。

看遍世間嬰兒,皆人間精靈。他們沒有一點私心雜欲,都有一顆中和至善之心。看遍世間成人,大多呶呶度日,神魂顛倒,役於物欲,蔽於私欲,皆失去了中和至善之心。世間精靈如何成了自私、自利、嫉妒、羨慕、愚昧、麻木、不仁、乖戾、可憐、可悲、無情、無義、不孝、不忠、不誠、不信之人,如行屍走肉一般之人。

皆因其所思所想皆偏離了人生大道,不知止於何處,墮入虛無,淪為金錢物質的奴隸。人若知止,就會避免墮入惡道。子曰:「茍誌於仁矣,無惡也。」一個人誌於仁,一生不會作惡,何況誌於成為君子,止於至善之人呢?

知止於至善,還須立誌於此。夫誌,氣之帥也。誌一則氣動,氣一則誌動。氣指引人的行為。若誌不堅定,行為必受到氣的指引。陽明說:「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知止於至善,知止於心之本體,人心就有定向。人們時常患得患失,急於成功,使自身處於陷阱之中而不知躲避。人們若知此人生最高追求,人心必能定。君子居易以俟時,修身以待天命。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世俗之成功非君子所追求。

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人心有了定向則人生有了方向。人生如一根射出去的箭,若不知箭靶在何方,那麽箭落到何處就是隨風而定。人心思慮常常躁動不安,不知何以安放此心。莊子說人心有十二種情緒‘喜怒哀樂,慮嘆變慹,佻佚啟態’。人心的情緒就像音樂發自空虛的竅孔,地氣蒸發長成各種菌類,日夜交替變化而不知產生的原因。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心之本體是宇宙本原,恒常不動。人性本靜,但感於外物而動,故心逐於物就不會靜。人心有定向便可避免逐於外物,人心可歸於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心靜才會心安,心安才會理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若以樹喻,木之幹為本,木之梢為末。人生在世,若不知本則必逐於末。君子之學是人生根本之學,是生命之學。必須辨別本末,若今人所重視的知識積累,考取好大學,找好工作等事,對於誌於君子之人來說皆為末等事。人若逐末而不知本,則離道遠矣。知本且誌於此,雖不是道,但已與道接近了。

大學之本,在明明德,在親民。大學之始,在知止於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