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聞聲而歸」,聽見聲音找回自己而開悟的故事

2024-01-05國風

在中國禪宗歷史上,因聽見某種聲音而開悟的例子不少,有在師父大喝之下開悟,有的聽見水滴聲開悟的,近代的虛雲老和尚就是聽見杯子墜地破碎的聲音而開悟。

下面要講的則是因為聽見鼓聲而開悟的故事。

公案原文:

普請钁地次,忽有一僧聞鼓鳴,舉起钁頭,大笑便歸。師曰:「俊哉!此是觀音入理之門。」師歸院,乃喚其僧問:「適來見甚麽道理,便恁麽?」曰:「適來肚饑,聞鼓聲,歸吃飯。」師乃笑。

——【五燈會元】第三卷 百丈懷海禪師

白話直譯:

一天,眾僧人正在地裏幹活。這時,一陣鼓聲從寺廟裏傳來。一僧人聽見鼓聲,完全不顧手上的活幹沒幹完,也不管師父喊沒喊收工,就立即扛起鋤頭並哈哈大笑的自顧自的走回寺廟了。

百丈懷海看見僧人的這一行徑,不由得贊嘆道:「太好了,你們看見沒有,這就是聞聲悟道啊!」

在回到廟裏後,百丈懷海就把剛才聞聲而歸的僧人找來問話:「就在剛才鼓聲響起的時候,你明白到了什麽道理,才讓你做出那樣的行徑?」

僧人說:「哪有什麽道理,剛才正好肚子餓了,聽見開飯的鼓聲就回去吃飯啰!」

百丈懷海聽他如是說,欣慰的笑了。

鑒賞評說:

在一定機緣下開悟,機緣只是一個「引線」,關鍵還是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說是「準備」,其實就是沒有任何準備,心中無牽無掛,沒有任何思緒,除了當下之事則一無所有。

僧人專註於鋤地,沒有想著要把工作做得如何的好,沒有想著師父什麽時候喊收工,也沒有想著什麽時候偷一偷懶......完全融入當下之事,內心清澈寂靜。

開飯的鼓聲傳來,僧人自然而然的收起鋤頭準備回去吃飯的動作,就好像自己被無形的提線牽引,身不由己。這一不自主的行為,讓僧人為之「震驚」。

如果說「身不由己」,那到底又「由」了誰?原來「自我」就是木偶,被一個無形的「本我」牽引著,「自我」是傀儡、是軀殼。讓我聞聲而歸的那個才是「本我」,無形無相,它就在這副軀殼之中,與「自我」一體,在時時刻刻的發揮著作用。

「原來我的佛性與自我從來都沒有分開過,身體與心不曾分離。身體是心的展現,心是身體的主人。」

「原來修行不是要去外面找到一個真我,找一個所謂的「大道」來填補心中的空缺。真我一直就在這裏,與身體合二為一,當下一切的作為正是真我的體現啊!」

「哈哈哈!」僧人看清了自己的「自我」與「真我」,「原來佛性就是這麽一回事」,「原來這就是明心見性」的感覺。一念之間體悟真相,然後發自內心的笑,心中一片清澈。

這個故事不禁讓我想起了小時候,上課的鈴聲是那麽的「不可違背」,咬了一半的冰棍、正在旋轉的陀螺、殺得正歡的軍棋......一切都要在鈴聲的召喚下而戛然而止。

山坡上散養的雞群,只要聽見我「咯咯咯」的叫喚聲,爭先恐後的跑到跟前,因為它們知道這聲音意味著「開飯了」。

眾生皆有佛性,不需要到哪裏去找,生活中處處都是。

百丈懷海能從僧人的笑聲中能感受到那一份「純真」,所以不由得感嘆「俊哉!此是觀音入理之門。」

但是,作為師父還是要對弟子進行勘驗的,看一看他是否是真的「見性」了。

「你剛才明白到了什麽道理?讓你如此暢快。」

「沒有什麽,我只是餓了,聽見開飯的訊號就老老實實回去吃飯。」

道理不可說的,說出來就不是那一回事了。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麽道理,道理都是人對外在世界的認知結果,當然不是事物本身,只是人的一種認知表達而已。

「道理」都是因為人介入外界之後的產物,說得好聽叫「認知」,說得不好聽叫「妄想」。而對於客觀存在是世界,又有何道理可言?真相就擺在那裏,還需要什麽道理來說明?又有什麽道理能說明?

沒有道理,一說道理就遠離真相了,所以說「擬對即乖」。

執於有一個道理可以尋、可以說,是執於「有」了。那是不是就沒有道理呢?

如果說沒有道理,那又執於「空」了。道理不是沒有,只是人說的、悟的那個都不是,道理就在現象中。所以,「肚子餓了,聽見開飯的訊號就回去吃飯」,這就是佛性的體現、真我的自然流露,這就是道理。

如果僧人說我明白了「原來當下行為就是佛性的展現」,這是在說「道理」,是虛的。

如果僧人說「肚子餓了,聽見開飯的訊號就回去吃飯」,這是「真相」,是實的。

實際上百丈懷海問的是「虛」,僧人答的是「實」。「虛實」本來就是一體,不可執於某一端的。比如百丈懷海說的:此是觀音入理之門。

這其實是「虛」,哪裏有一個「觀音入理之門」?如果執於有一個特定的法和門,這就扼殺了佛性了。真正的門,就是沒有「任何門」。

百丈懷海這句話也可以說成:「你們看,他聞聲而歸,跟著自己的心回去了,肯定是明心見性了。」

「跟著心走」、「回歸本心」、「明心見性」與「觀音入理之門」都是對「聞聲而歸」現象的提煉與昇華,實則是虛妄的。真相就是「聞聲而歸」的這個現象,不能說它是什麽,一說就不中。

哪裏有一個心給你明,又有一個性給你見呢?甚至說「開悟」,本身就是人的見解了。如果不信,你來給開悟下一個定義,看你能用多少個字來說清楚?

「達摩斯來一字無,全憑心地用功夫,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沾幹洞庭湖。」

真相就在那裏擺著,說一個「字」都是多余的。

「今年去增項了市政的一級建造師。有人覺得,好啊,技不壓身,多一個證書多一個機會。有人覺得,有屁用啊,能力才是王道,證書沒有多大價值。」

真相就是「多了一個市政專業的執業資格」,其他的說法就是「心生萬法」,千人千面,誰能說得清楚呢?因為那些都是各自心中所產生的虛幻而已。

「聞聲而歸」就是這個故事的實相,僧人自始至終都沒有說他「開悟」了、「見性了」,如果他有所說「虛」,百丈懷海是不會欣慰的笑的,他最後的笑是真的為弟子高興:又多了一個自在的人。所以有這樣的評說:

「大笑低頭歸去後,饑餐且莫與人傳。」

而至於僧人他到底「怎麽」了,全是各位看官的「心生萬法」而已,已經脫離真相了。

不禁想起【道德經】中的一句話: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言」,心生萬法也!「中」,當下之現象。一切從實際出發,當下即是,就是「無為」、「無住」,並不是有一個至高無上、絕對準確的「大道」讓你去遵循。

真相,在客觀現象中;道理,在每個人的心中。所以,真相無法言說,道理怎麽講都不是。

王陽明在【答人問道】中如是說:

「饑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衷心的感謝您的閱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