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回靈」——規範喪禮程式篇(第二十四)

2024-05-28國風

所謂回靈,就是下葬之後,喪主等主家喪服人員帶著逝者的神主位(或靈位和遺像)等回返喪事主家。

回靈是民俗叫法,喪禮規範的名稱叫反哭。所謂反哭,就是下葬之後,孝子等喪服人員一路返回哭回家。【金瓶梅】是明代中後期作品,生活史料價值特別是民俗史料價值巨大。第六十五回,寫李瓶兒下葬返回,用的叫法就是回靈。說明回靈作為禮俗也有相當長的歷史。

在下葬之後的喪事程式上,禮儀典籍文本和禮儀制度文本都叫反哭,從商周秦漢到宋元明清,中國人文歷史三千多年,一直都是。自「新文化運動」開始,我們全面否定傳統文化,特別是喪禮文化。新中國成立後,喪禮更是被視為封建迷信。所以傳承斷了。由於主流意識形態和官方沒有規範規定,民間口語將下葬之後的禮儀操作叫回靈。我們從俗,不用反哭,將回靈作為喪事操作的一般程式。

回靈有哪些程式事項和禮儀要求?民俗操作與喪禮規定有哪些出入和差異?如何進行現實禮儀操作選擇?我們以規範禮儀典籍和禮儀制度為依據,結合古典名著的記述,聯系生活實際,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供大家參酌與評述。

1、引棺落葬

世事攘攘,蕓蕓眾生,絕大多數都是草木砂礫之人。既無經天緯地之功,又無出將入相之能。柴米油鹽醬醋茶,兄弟姐妹老少娃,奔波碌碌一輩子,平平淡淡度年華。所以,一般居民家庭,家小財小勢小錢不多,治葬不做墓道墓室,就一個棺材,挖個坑埋上就完了。

對於絕大多數人的簡易豎坑埋葬,民俗有喪主引棺落葬的習俗。具體操作上,孝子老大先跳進挖好的墓穴裏,扶引棺材歸位落葬。

應當清楚的是,規範喪禮是沒有引棺下葬規定的。按【儀禮--既夕禮】【朱子家禮---喪禮】等禮儀典籍文本,以及【大唐開元禮】【大宋政和禮】【大明會典】【欽定大清通禮】等禮儀制度的規定,棺柩下穴時,喪主等主家喪服人員跪在墓穴兩邊稽顙,下葬事項全由風水人員和執事人員完成。

2、墓地轉圈

所謂墓地轉圈,就是棺柩落葬墓穴後,喪主等主家喪服人員,圍繞墓地轉圈。墓地轉圈的喪事意義是情感不舍。就是說,逝者要入土了,陰陽兩隔,再也看不見了。親人舍不得,留戀轉圈,難以割舍。

這與大殮的意思差不多。將逝者放入棺材叫入殮,在蓋棺封棺前,喪主等主家喪服人員圍繞棺柩轉圈,最後看一眼,以後再也看不著了。在殯儀館操辦喪事的,遺體告別也是這個意思。

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傳承差異,墓地轉圈較為復雜。有轉一圈的,有轉三圈的,有順時針轉圈的,有逆時針轉圈的,還有先順時針轉圈後再逆時針轉圈的。吊詭的是,還有擡著棺材圍著墓穴轉圈的,這個肯定是誤傳。

應當清楚的是,墓地轉圈是民俗,規範喪禮是沒有的,禮儀典籍文本和各朝代朝廷詔令的禮儀制度文本都沒有。

墓地轉圈可以有,但喪禮要點是,要在棺柩落葬墓穴定位後實施。還土做墳後,墳是不能動的,沒必要轉圈。棺柩沒有落葬墓穴前,也沒必要轉圈,對著空墓穴轉圈,啥意思呀,說不通。

3、直返不哭

所謂直返不哭,就是墓地轉圈後,喪主等主家喪服人員徑直返家,一路不回頭觀看,不哀傷哭泣。還土做墳由執事人員完成。

民俗要求回靈不哭,與規範喪禮的規定是完全相反的。【儀禮】【禮記】【朱子家禮】等禮儀典籍文本,【大唐開元禮】【大宋政和禮】【大明會典】【欽定大清通禮】等禮儀制度文本,白紙黑字寫著的,下葬之後的喪禮程式都叫反哭。即喪主等主家喪服人員,一路哭著回家。

反哭是啥意思呢?【禮記---問喪】解釋說:「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若有求而弗得也。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意思是說:送喪時,心意急促,好像要追趕父母而趕不上;返回是,一路哭泣,心意仿徨,好像請求父母回來而沒有得到允許。所以,送喪時孝子就像小孩子追隨父母而哭喊一樣;返回時,有擔心神靈是否會跟著回家而遲疑。

【朱子家禮】也有:「主人以下奉靈車在塗徐行哭,其反如疑為親在彼,哀至則哭。」意思是:主人主婦等奉靈柩一邊走一邊哭。返回時,以為親人還在那裏,想起來傷心就哭。

回靈不哭是民俗設定,與民俗文化和實際生活需要相關。道理簡單直白。老百姓命賤,把生死看得相對淡一些,不像有錢人命金貴,畏懼死亡。按民間流行的道家和佛家的說教,生老病死,自然現象,天道倫常,命該如此。逝者已逝,生者還生,陰陽兩隔,哭也無益。就是說,死生由命,富貴在天,天意如此,不必強求。再說,喪事期間,該哭的已經哭完了,現已入土為安,不必再哭了。

註意,回靈時,捧靈位和遺像的,應當反扣,即將反面朝外,正面扣在胸前。理由是,靈位和遺像是標誌逝者靈魂的,現在逝者的魂魄已經安息在墓地,靈位和遺像的喪事意義已經完成,帶回家收納起來。

4、燒喪走火

(1)所謂燒喪,就是燒掉與逝者相關的不宜再用的東西

死亡意味著衰敗和疾病。逝者生前穿過的衣服,睡過的被褥,用過的食具和盆罐,以及其它物品用品等,不宜再用,應當焚燒銷毀。包括逝者生前起居生活過的屋舍空間等,都應當進行清整和消毒。再者,畢竟逝者已逝,生者看不見與逝者相關聯的東西,便於節哀。

實際操作上,出殯前,主家應當將需要焚燒的東西堆放在特定地方,待主家喪服人員回靈,由喪主或其他孝子點燃焚燒。

註意選擇燒喪地點。實際生活中,一般選擇在送葬路途中離開主家地界較為開闊的無易燃物的低窪地,避免走水和事故。

註意,燒喪與燒送喪的的意思是不同的。用於奠物的紙紮、紙器、花圈、旗幡、紙錢、草紙等,燒掉之後,那邊是可以得到的,所以是燒送喪,即作為饗物和供奉燒送給逝者。古典名著【金瓶梅】第六十五回有:「原來坐營張團練,帶領二百名軍,同劉、薛二內相,又早在墳前高阜處搭帳房,吹響器,打銅鑼銅鼓,迎接殯到,看著裝燒冥器紙紮,煙焰漲天。」這是在墓地燒冥器紙紮,就是燒送喪。

(2)所謂走火,就是送喪回靈的主家喪服人員走過燒喪的火頭

走火是口語,規範的語匯叫燎火。燎的本義是延燒,所謂燎原烈火是也,也有延展、接近的意思。所謂燎火,就是走過燎燒的火頭。

在北方地區,喪事走火相對較為流行,但走火是啥意思?怎麽來的?說不清楚,也難以稽考。

古典名著【金瓶梅】第六十五回有走火的描述:「 後晌回靈,吳月娘坐魂轎,抱神主魂幡,陳經濟扶靈床, 吳大舅並喬大戶、吳二舅、花大舅、沈姨夫、孟二舅、應伯爵、謝希大、溫秀才、眾主管夥計,都陪著西門慶進城,堂客轎子壓後,到家 門首燎火而入。 」所謂燎火,就是從走過火頭。這裏的燒喪走火是在家門口。

具體操作上,喪主等主家喪服人員回靈至燒喪地點,孝子點火,喪服人員列隊,依次從火頭走過。

註意,走火燎火之後,要留人看守火堆,待燃盡離開。

5、主婦慰賞

所謂主婦慰賞,就是喪婦主用食物來慰勞犒賞送喪歸來的孝子等喪服人員。這個習俗在北方地區也很流行。但怎麽來的,很難考究。

具體操作上,孝子孝孫等送喪返回至家門口,喪婦主要給每個人嘴裏餵塊肉。也有結合生活實際餵給其他東西的,如一塊糖果,一片口香糖,一粒花生米,一個丸子等。習俗要求,餵給的東西一定要吃掉,不吃掉不行。

啥意思呢?此項習俗設定表明家庭男外女內,分工有別,各盡其職,和諧和睦,幸福美滿。男人們送喪累了,女人們慰勞慰勞,創意和設計是好的。

這裏的主婦,即喪婦主,也就是喪主的妻子,即孝子中老大的老婆,逝者的大兒媳婦。有的地方要求以全乎人來慰賞,所謂全乎人即全福人,要求有父有母,有兒有女,夫妻恩愛,兄弟姐妹和睦。這個要求有點高,但寓意挺好的。

6、正位行禮

所謂正位,就是將逝者的神主位(或靈位遺像等)在堂屋的中間位置放好。所謂行禮,就是磕頭施禮。

【朱子家禮---喪禮】有「點主」的規定。棺柩及墓,在下棺之前,需要點主。即將事先做好的逝者的主字上少一點的神主牌位,請有功名有功業的人用朱筆點上那一點。

點主的喪禮意義是,點主之後,逝者擁有神主牌位,即可以在家廟祠堂序位,納入列祖列宗的昭穆譜系。

就是說,下葬之後,回靈返家,祭拜逝者應當使用神主位。此時靈位、遺像、魂帛等的任務已經完成。

實際生活中,喪期不制作神主牌位或沒有點主禮儀要求的,回靈返家後,一般就使用靈位和遺像作為祭拜物件。但嚴格意義上講是不適當的。

註意,回靈時的正位行禮與「復吊」的喪禮意義是根本不同的。正位行禮是主家喪服人員的禮儀要求,復吊是吊喪親友的禮儀設定。正位行禮是回靈的最後一道操作程式,而復吊是回靈之後的禮儀事項。就是說,復吊是單獨的儀禮事項,親戚親屬、同事朋友等,可以緊接著正位行禮舉行復吊儀式,也可以擇機舉行。

到此為止,回靈結束。

歸結一下。回靈是民間基於生活實際演繹演進出的喪事操作,與規範喪禮的規定有較大的出入。如規範喪禮送喪要求所有喪服人員,包括男女老少,而民俗要求男人送喪,女人不送喪;如規範喪禮要求做墳後返回,而民俗要求棺柩落葬墓穴後即可返回;如規範喪禮要求返家一路哭,即反哭,而民俗要求回靈不哭;等等。

一般居民家庭,家有喪事,都是自己親自操辦,時間緊,任務重,事情多。出殯之後,還有一頓正席招待吊喪賓客,所以,男人出殯送喪,女人在家幹活,就是實際生活需要。棺柩落葬墓穴後,還土做墳需要時間,人都等在那兒毫無意義,所以,主家人員回靈返家,執事人員換土做墳。人死不能復生,都已經下葬了,沒必要哭了,所以回靈不哭。民間的習俗設定符合一般生活邏輯。

永遠記住,自古以來,「死不妨生」都是喪事操作的基本原則,就是說,不能因為死者在禮儀上傷害生者,不能因為禮待死者影響生者更好地活著。禮儀本身就是一種尊重,尊重逝者,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尊重規則,尊重社會,尊重生活,所以,符合生活實際的禮儀才是最好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