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兩幅【雨霽圖】,你能看出來有什麽不同嗎

2024-01-06國風

這兩幅畫是明末畫家藍瑛的作品,描繪了雨過山青的清潤美感。墨色在水的滋潤下,形成朦朧虛幻的視覺效果,畫出煙雲繞山的景致。變幻迷茫的山色,淡墨混點的樹影,眼前景昇華成一首詩,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細看之後就會發現兩幅畫略有區別,一幅仿北宋米芾技法,另一幅仿元朝高克恭技法。

從墨點變成大片暈染,從水墨暈染發展為淡彩敷染,同樣用米點皴,畫出了兩種味道。米點皴分為兩種,大米點皴和小米點皴,從濕筆墨點的大小濃淡疏密入手,表現出畫家淋漓暢快的興致。米點皴脫胎於墨點皴、雨點皴,墨中見筆的畫法形成層次感。藍瑛仿米芾畫風的時候,特別註意這一點,謹慎控制毛筆的含水量。恰到好處的水分,讓畫面多了精致感。

藍瑛生活在明末,他作為職業畫家努力學習各種風格,包括當時備受推崇的文人畫風格。流水人家、層林濃蔭,營造出靜虛意境。大面積留白,圖解出「空」的禪意。筆墨構圖雙管齊下,創造出體現文人修養的山水勝景。他並沒有完全舍棄形似的細微描摹,同時也兼顧到筆墨情趣。

仿米芾山水,實際上在闡釋一種開悟方式。山水容納萬物,虛實動靜樣樣皆有。藍瑛為了畫出這層深意,保留了客觀性。前景刻畫出山石肌理,中景雲煙彌散,遠景青山含情吞吐氣象。

仿高克恭【雨霽圖】,藍瑛用筆更加自由,徹底放飛了興致。整幅畫都是在描繪眼中的「虛空」,卻處處洋溢著生機。有意思的,空間遠近並沒有刻意強調,反而對氣韻生動無比看重。前景到中景好像「黏連」為一體,讓人想要琢磨出筆墨中蘊藏的深意。

藍瑛對文人畫的理解有些刻意,他想要畫出縹緲深邃的韻致,放棄了他最擅長的細節處理。這樣看來,他對高克恭的臨仿並不太成功。從虛境到虛境的處理手法,並沒有出現想象中的靈氣。形似與神似有了「沖突」,失去了空間變化。

看到這裏就會發現,藍瑛真的不適合畫這類「寂寞」山水。他應該把創作方向放到寫實領域,寫實和寫意本來沒有高下之分,只是技法不同,只是對自然的理解不同。一旦過於強調畫中的寄托之物,會讓畫家忽視對真山真水的觀察。

很明顯,藍瑛的 第一幅 【雨霽圖】可以看出他的自信,第二幅【雨霽圖】看出來他的猶疑。他作為職業畫家,會嘗試各種創作方向。當畫壇崇尚空無、簡淡的畫風時,他更應該堅守描繪可居可遊山水的信念。澄懷味象,並非只是疏曠寂寞,體現臥遊情趣的山水畫同樣可以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

好的山水畫應該什麽樣,大概有兩點基本要求。其一,畫家畫得盡興。其二,人們看畫感到滿足。看過藍瑛的嘗試會明白,仿古的時候不能失去個性。

拓展閱讀

有疏有密,有虛有實,張庚的兩幅山水畫

倚青山觀流水聽松風,張熊【松蔭水閣】

沖破摹古樊籬,清四僧筆下的山水

冬天幹什麽,山水畫裏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