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超驗、隱喻與重塑——陳正豪個人藝術展」亮相成都光之畫廊

2024-08-26國風

光之畫廊

2024年8月24日晚7點,「超驗、隱喻與重塑——陳正豪個人藝術展」在成都光之畫廊拉開帷幕。

作為青年藝術家陳正豪的首次個展,展出了近兩年的創作30余幅。除了繪畫作品的展示,藝術家還進行了實驗音樂現場。

現場嘉賓合影

陳正豪,1997年出生於廣西桂林,視覺藝術家、獨立音樂人,本科與研究生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藝術家將視覺與聲音融合,觸發主體潛意識壓抑力量的迸發。在暗黑的荒誕場域裏,構建當代城市新青年信仰的內在敘事,透過超現實繪畫、聲音裝置、合成器演奏等媒介組成平行於現實的儀式感。

光之畫廊主理人李明明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上,藝術史家呂澎,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龐茂琨,智威設計創始人藝術設計總監、陳正豪的父親陳小平,本次展覽策展人李國華以及青年藝術家陳正豪相繼致辭。

藝術史家呂澎發言

在呂澎看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至今,要從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中發現未來,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龐茂琨發言

龐茂琨致辭時表示,自己作為陳正豪的碩士研究生導師,兩人在藝術上有過深入的交流。觀眾所看到的繪畫只是他的一面,在音樂創作等方面他也很拿手。期待未來陳正豪能夠將藝術創作與音樂等形式進行結合,帶給大家更多的驚喜。

陳正豪的父親陳小平發言

智威設計創始人藝術設計總監、陳正豪的父親陳小平作為家屬代表發言時,對到場的嘉賓,自己的朋友和陳正豪的師長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本次展覽策展人李國華(左)發言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李國華認為,在藝術創作中,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面貌。作為年輕的藝術家,陳正豪的作品在古典的線索中用自己的繪畫語言敘述著今天的生活和所發生的歷史。透過展出的作品及音樂現場,相信觀眾對藝術家的創作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青年藝術家陳正豪發言

本次展覽主角、青年藝術家陳正豪致辭時首先表示了感謝。感謝導師龐茂琨與高琳老師在藝術道路上的引導,讓自己在一個寬廣的限度內進行不同的嘗試,更好的在創作中認識自我。同時,也感謝到場的親朋好友、老師們和家人們,是你們的支持,讓自己充滿勇氣,離夢想越來越近。

展覽現場

李國華將陳正豪的創作納入「新繪畫」的範疇,在其看來,2000年後,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中國當代藝術也駛向了一個不斷多元化的方向。在當代繪畫領域,波普、玩世、艷俗、卡通繪畫大行其道後,「新繪畫」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新繪畫」的整體特征是其強烈的個人化、國際化,以及對當下、即刻感受的關註。被稱之為「新繪畫」的藝術家們,他們不再擁有強烈的地域主張、宏觀傾向,對本質主義的追尋也沒有表現出過分的迷戀。並且在最為年輕一代的「新繪畫」藝術群體中,跨界或者其他藝術形式對他們產生的影響,也逐漸顯現。陳正豪的繪畫以及他的人生態度,無疑呈現出他對「新繪畫」傾向的偏好。作為一位出生於1997年的年輕一代,陳正豪生活在一個與過去有著千差萬別的時代:全球化、多元文化、消費主義、互聯網、跨界、數位化,這些新時期的重要社會元素,無時不刻地包裹著藝術家的成長歷程。也正是這些全新的文化影響,造就了陳正豪從事藝術方式和思路的獨特性,開啟了他的「新繪畫」之路。

展覽現場

出於個性以及成長之中所遭受的經歷,陳正豪在四川美院學習期間就展現出了他的獨特性格。他不願意成為這個時代潮流下的盲從一族,他在決定開始自己的藝術生涯時,就決定要走一種全新的、異他的道路。正如他酷愛電子音樂、Hip-Hop,這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年輕世代們展現自我的重要方式,在藝術家看來,這也是他在美術學院裏,可以繞開學院評判標準的一種技巧。在他看來,尊重內心比世俗成功更重要。他也抗拒「宏大敘事」,作為個人內心的真實情緒以及獨特的人生經歷,才是他珍視的現實。而這種思維也顯而易見地影響到了他對繪畫的態度。起初,出於對世俗規則以及他者目光的抗拒,陳正豪曾經一度遠離繪畫。因為在彼時的他看來,他在學院裏接受到的繪畫訓練無非是世俗世界和長輩們,加註在他身上的一種期待,並非是他內心裏生長出來的願望。直到在經歷了三年疫情和現實社會的磨練,以及2023年3月在上海龍美術館,看到了藝術家張曉剛的繪畫展覽後,他內心裏對繪畫的感知才發生了變化——藝術家發現,透過繪畫他可以完成關於真實自我的塑造。於是,他還是拿起來畫筆,並用之來表達自己內心和對這個世界的真實看法。

展覽現場

陳正豪也不願意把自己關註的重點放在淺層的表象世界之上。雖然,在他的畫面中,寫實的塑造手法得以部份保留,但是畫面整體的意境還是偏向於非具象的表達。並且,當我們觀看陳正豪的繪畫時,會有一種異樣感,一種異於正常世界的即視感。正如他的【遊仙】系列作品,人物的臉部時常消失或者被可怖的面具所取代,畫面背景往往是壓抑的顏色,構圖雖然能夠看到古典繪畫的影響,但影像的敘事是超現實主義的:一切仿佛是你熟悉的世界,一切又仿佛是玄幻的夢境,它們來自未來的、來自精神世界或者來自內心的臆想!因此,藝術家時常也會把自己的作品與夢境結合起來。只不過在藝術家的繪畫裏,他並沒有把「夢」視為一種簡單的生理現象,而是將它作為一種超驗的人生體驗。這種體驗並非完全虛構或者假想,而是現實沖擊、內心掙紮與大腦臆想下的聯合產物。並且,藝術家還在有意與無意之間,試圖為觀眾開啟了一些全新觀看世界的視角,用以逃避或者繞開充滿偏見與陳規的現實世界。

展覽現場

再者,藝術家也沒有將自己的繪畫固定在一個確定的時間或者空間之內,而是讓觀者感受到了無疆界、無時間限制的影像世界。在當下,繪畫創作者無時不刻地需要遭遇科技帶來的挑戰,高畫質相機、監控攝像乃至人工智慧,它們的存在讓這個世界的影像資訊呈現出了一種泛濫的狀態。這迫使影像工作者們,必須使用自己的獨特方式,對影像進行重新處理與打磨。而陳正豪在畫面中,他塑造的形象沒有地域限制,也是無國界的,並且他采用了時間疊加的策略:歷史與今天,當下與未來,被疊壓在了同一畫面之中;對於人物形象的處理,他也有自身的獨到之處。他在大量借鑒歐洲古典繪畫人物形象的同時,也將當代人的面部形象,置入其中。這樣的手法,一方面將歷史與當下、現實與虛擬的邊界進行了模糊,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種「隱喻」影像的表達,一種對當代人普遍精神狀態的「隱喻」——在當下這個充滿社會戲劇性、政治魔幻性,並且時常變化多端的世界裏,人們看到的世界是真實的嘛?我們對自身的認識是真實的嘛?在他人的眼中,我們的狀態是真實的嘛?雖然社會似乎總是運轉如常,但是這種種疑問卻越來越在人群中散播開來。這是藝術家透過繪畫影像帶來的問題,是他對自我內心剖析的結果,也是他對社會人群精神感知後的認定。也或許在這種疑惑之下,宗教感在陳正豪的繪畫中蔓延開來。

展覽現場

無論是【子夜】中擁有羊形面孔、人類身體的未知生物,還是【嫣叢】裏手指前方、目無表情的少年,乃至【短晝】中驚恐的大衛與莫名失去臉部的白衣人物,都仿佛在向外界傳達一種宗教般的寓言或者冥想。在現實生活裏,藝術家並沒有確定的宗教傾向。但無論我們是否擁有信仰,或者加入宗教組織,人類對真理的追求都似乎要求我們去探索與宗教精神相似的內容。而這一點在藝術家身上也有所顯現,他總是對生活的現狀和未來的可能性發出質疑。並且思考自身與周邊人、城市、社會乃至世界的關系,他也總是試圖要去審視那些我們無法解釋的精神體驗。這或許是藝術家的好奇心,也或許是他出於重塑自我內心與精神的需要。但無論如何,藝術家的這些思考與想象,與宗教在精神領域的追求,產生了某種化學反應。

展覽現場

作為一個年輕的個體,無論是藝術還是人生,陳正豪的世界都是剛剛起步。他的藝術和他的內心,都必然會隨著時間的延續和他思想深度的變化,產生一系列的轉變。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他對自我內心的尊重、對現實社會總是抱有懷疑、並與陳規保持距離的態度,會使得他在今後的創作中,不斷塑造出一個個有別於當下那些流行並泛濫的世俗影像,從而走出一條可以真正實作自我靈魂獨立,並走向藝術自由的道路。

研討會現場

研討嘉賓合影

開幕式當天,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龐茂琨,四川美術學院高琳老師,藝術史家呂澎,藝術家楊述,藝術家許仲敏,藝術家蒼鑫,藝術家陳坤,藝術家蘭國忠,深圳凡谷設計空間創始人王藝曉,智威設計創始人藝術設計總監陳小平,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寧佳,青年策展人崔付利,本次展覽策展人李國華及青年藝術家陳正豪等嘉賓就本次展覽展開了相關研討。

展覽海報

據悉,本次展覽為期一個月,將持續至9月24日。感興趣的觀眾可前往天府藝術公園 ·天府111四棟附101-102光之畫廊觀看展覽。(圖片由光之畫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