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沒有美學常識的人,看不懂楊麗萍

2024-06-26國風

如果你變成了一只飛鳥,你會如何展翅高飛,又會如何優雅起舞呢?讓我們保持一顆敏銳的心,以鳥兒的視角重新審視身邊的美好,透過模仿鳥兒的姿態與動作,更深刻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

美麗的朱鹮展翅飛舞

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對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有限。他們認為雷電風雨等自然現象都是受神靈這種超自然力量的控制,因此形成了許多祭拜天地的儀式。這些儀式往往伴隨著歌舞表演,而舞蹈動作主要來源於原始人的日常勞動及對動物的模仿。原始人之所以會模仿動物,一方面因為捕獵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另一方面則源自對大自然中動物的崇拜,例如能夠在天空中自由翺翔的飛鳥。原始人認為飛鳥是天地之間的使者,能人所不能,因此誕生了最早的「擬鳥舞」。

舞者模仿孔雀開屏的姿態與動作

雲南的滄源崖畫是中國目前發現最古老的崖畫之一,距今已有 3000多年的歷史。這些影像描繪了一個特殊的人物形象:他雙手平舉,兩手間以一條弧線相連,弧線上綴滿了像羽毛一樣的線條,形似鳥兒展開的翅膀。

雲南滄源崖畫

原始人在跳舞時,除了在手臂上裝飾羽毛之外,還會將羽毛插在頭頂上。在雲南滄源崖畫描繪的另外一幅場景中可以看到,有兩個高舉雙手的人,他們的頭頂上刻畫了許多線條,這些具有裝飾性的線條代表羽毛。

姿態優雅的孔雀 【朱鹮】劇照

在漢代,「擬鳥舞」發展出了新的樣式,被稱為「羽人舞」。那時的國家繁榮昌盛,人們渴望長生不老。因此,崇尚以「修行」來達到「羽化升仙」的道教理念深受世人推崇。在道教的傳說中,有一位能夠煉制出長生不老仙藥的「西王母」,她的身邊圍繞著手持仙草的羽人,其身體呈飛翔的姿態,頗具舞蹈的美感。

鎏金銅羽人 東漢 洛陽博物館藏

在河南南陽麒麟崗漢代墓葬出土的壁畫上就繪有羽人的形象,其手持仙草,手臂上點綴著羽毛,下半身已簡化為流動的線條,象征著他們正在空中飛舞。和原始時期的「擬鳥舞」相比,羽人擁有了真正的飛翔能力,他們的舞蹈也是在空中進行的。他們或高舉雙手,或揚手甩袖,姿態優美。此外,漢代還出現了後背長有翅膀的羽人形象,他們常與各種仙獸互動,呈現出「戲獸」場景。如【羽人戲鳳圖】中,有一位後背與膝蓋處均長有翅膀的羽人,他跨步側身,轉頭望向身後的鳳鳥,並擡手與之互動。周圍還有一些在空中飛翔的鳳鳥,口銜仙草向羽人飛去。這種羽人形象的變化代表了「擬鳥」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河南南陽麒麟崗出土的東漢畫像石拓本

到了唐代,「擬鳥舞」再次發生了變化。據史料記載,武則天非常喜愛這種表演形式,那時宮中經常上演兩部「擬鳥舞」,並且是由唐代樂舞技藝最高超的「坐部伎」來表演。這兩部「擬鳥舞」分別為【天授樂】和【鳥歌萬歲樂】。表演時,【天授樂】由四名舞者身著五彩舞衣、頭戴鳥冠而舞,【鳥歌萬歲樂】則需要三名舞者身著紅色寬袖舞衣、頭戴鳥冠而舞。戴在舞者頭上的鳥冠造型逼真,幾乎與真實的鳥類形象無異。從陜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收藏的一組樂舞陶俑中可以看到,中間的四名樂工分別拿著竽、琵琶、篳篥、排簫正在進行伴奏,而四名舞者則身著顏色各異的長袖舞衣,頭戴鳥狀的發冠,擡手甩袖,扭胯屈膝,姿態舒展且優美。

三彩樂舞俑(一組) 唐 陜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藏

隨著時代的變遷,「擬鳥舞」在不斷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生命力。如今,「擬鳥舞」仍然活躍在舞台上。2014年,一部名為【朱鹮】的舞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該舞劇以世界珍稀保護鳥類——朱鹮為主題,透過朗讀程式類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系,呼籲人們保護朱鹮、愛護自然。這部舞劇中的許多動作皆取材於朱鹮飛翔時的姿態。舞者們將鳥兒的嬉戲打鬧以及鳥兒與人類的互動場景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展現了「擬鳥舞」獨特的藝術魅力。

【朱鹮】劇照

除了在舞台上表演,「擬鳥舞」在民間也有著豐富的表現形式,如傣族的「孔雀舞」。與人們了解的楊麗萍老師所跳的【雀之靈】不同,傣族民間最早的孔雀舞是「架子孔雀舞」。表演時,舞者身上需佩戴大型裝置,展開後呈現出孔雀開屏的效果。2006年,雲南瑞麗的孔雀舞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雀之靈】劇照

不論是在舞台上還是在民間,各種形式的「擬鳥舞」都在不斷地發展和演變。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停下腳步,仔細觀察身邊的小鳥們是如何飛翔、嬉戲和捕食的呢?想象一下,如果你變成了一只飛鳥,你會如何展翅高飛,又會如何優雅起舞呢?讓我們保持一顆敏銳的心,以鳥兒的視角重新審視身邊的美好,透過模仿鳥兒的姿態與動作,更深刻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

本文節選自【美育】2024年第5期

【像鳥兒一樣飛翔—— 中國「擬鳥舞」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