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是華夏傳統文化中的燦爛明珠,騷人雅士們精心構思,推敲打磨,在作品中描寫風物、抒發情懷,闡述思想、感悟哲理,並被後世口耳相傳,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詩歌是情感的載體,也能反映人們的精神風貌,一首優秀篇章必然充滿蓬勃氣息,無論從立意、選材,還是語言、細節等方面,都會打下時代的烙印。下面分享兩首七絕,靈動鮮活,洗盡鉛華,實乃不可多得的佳作。
黔南苗嶺
作者:陳國霞
拔地千尋劍欲飛,六盤山路入雲霓。
采茶女子一聲唱,活了三潭十二溪。
詩詞中采用比喻手法,不僅形象生動、言簡意賅,而且可以引人入勝、極富想象。大家熟知的「 二月春風似剪刀 」、「疑是銀河落九天 」等等名句,都具有妙不可言的表達效果。
苗嶺位於貴州,山勢綿延,高聳峻峭,那裏聚居了很多苗家兒女,他們種地采茶,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作者在前兩句就連續地運用了比喻,高約千 尋的苗嶺拔地而起,宛如飛升的寶劍 ;六盤山路崎嶇坎坷,好像深入雲霄 。
一個「 飛 」字,頗顯靈動之感,寫活了靜態的山嶺,它仿佛正在熱情地歡迎著客人們的到來。「 入雲霓 」三字,又令人遐想不盡,高山在雲霧籠罩下,若隱若現,也讓人想起唐詩中的名句「道由白雲盡 」。
後兩句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采茶女悠揚動聽的歌聲,「 活了三潭十二溪 」。人們似乎看見了深潭和清溪碧波蕩漾,一起應和著那流暢的旋律。結句既讓人有一種天人合一的感覺,又傳達出詩人對這一片山水的熱愛。
同時,如此輕松而又優美的旋律,正反映出苗家女日子過得美滿幸福,從而情不自禁地贊頌美好生活,謳歌壯美河山。全詩文字樸實凝練,鮮活靈動,也體現出一種新時代的精神風貌。
秋逢
作者:李界明
西澗別時呼小羅,今朝孫女唱童歌。
秋楓江上無花看,且看霜花兩鬢多。
詩歌創作需要積累知識、挖掘素材,作品能否被讀者接受和欣賞,與創作者個人的經歷和人品息息相關。詩人應以一顆誠摯之心,發現人世間的真善美,積極展現美好,又將苦難埋藏於心。
題目乃是【秋逢】,交代了時節和事件,即作者與老友於秋日重逢。前兩句沒有描繪相逢的場景,而是采用對比手法,彼此西澗一別,詩人已經從對方口中的「 小羅 」(此處乃是虛指,為了滿足押韻要求),變成了一位老翁,孫女都已經會唱童歌了。
彈指一揮間,多少人事代謝,無數滄桑變化,曾經朝氣蓬勃,而今老態龍鐘,這期間無數生離死別之事,可謂一言難盡。青春雖然易逝,不過兒孫繞膝的幸福也難能可貴,詩人應該可以知足常樂。
後兩句文筆精妙,一下子就讓整首詩的格調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樸實無華,又不落俗套。秋江上草木雕零、萬花紛謝,唯有詩人頭上的霜花,在這蕭瑟的季節,反而顯得格外顯目。
詩人沒有悲嘆繁花衰謝,也未惆悵自己鬢發染霜,卻豪邁地對朋友說,不要嘆息「 秋楓江上無花看 」,請看我兩鬢的「 霜花 」,也能給多彩的秋天貢獻一點顏色。全詩洗盡鉛華,襟懷豁達,極具昂揚向上的精神品質,令人想起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不愧為一首構思新奇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