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陸遊奔赴邊塞,途中留下愛國長詩,開篇兩句就感動了毛主席

2024-09-09國風

陸遊一生誌在北伐,願掃除國恥,恢復中華,然終因時勢使然,力不從心,留下一生的揮灑自如,筆下盡是錚錚鐵骨與熱血忠魂。

公元1171年,陸遊受召前往邊塞,途中寫下【觀大散關圖有感】,更是陸遊滿腔愛國熱忱的集大成者。

此詩洋溢著豪壯激情,跌宕起伏,情感充沛,讀之令人潸然淚下。

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二十抱此誌,五十猶臒儒。

大散陳倉間,山川郁盤紆。

勁氣鐘義士,可與共壯圖。

坡陁鹹陽城,秦漢之故都。

王氣浮夕靄,宮室生春蕪。

安得從王師,汛掃迎皇輿?

黃河與函谷,四海通舟車。

士馬發燕趙,布帛來青徐。

先當營七廟,次第畫九衢。

偏師縛可汗,傾都觀受俘。

上壽大安宮,復如正觀初。

丈夫畢此願,死與螻蟻殊。

誌大浩無期,醉膽空滿軀。

詩的開篇便是壯誌難酬的感慨:「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二十抱此誌,五十猶臒儒。」

陸遊借古諷今,以北魏名將傅永的事跡為鑒,表達了自己雖然英勇卻不能盡展才華的無奈。

從青年到暮年,陸遊始終未能看到國家統一的那一天,歲月無情,從青春的壯誌到暮年的雕零,三十年荏苒,光陰似箭,只能在書齋中黯然神傷。

其中,開篇兩句就感到了毛主席,得到盛贊:「陸遊是南宋一位了不起的大詩人,年輕時就立誌‘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詩中「大散陳倉間」至「宮室生春蕪」八句,陸遊用心描繪了大散關昔日的輝煌與如今的荒涼。

大散關,這一地理要沖,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山高水長,歷史悠久。

陸遊以此地為背景,表達了復興中華的豪邁情懷和對朝政無能的深深失望。朝堂上的奢靡和頹敗,與先輩們開疆拓土的豪情壯誌形成了鮮明對比。

接下來的「安得從王師,汛掃迎皇輿」至「復如正觀初」十二句,陸遊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北伐圖景。

他憧憬著隨王師北上,揮軍直取敵酋,一統江山,四海歸心。這些行句中,陸遊的筆力更顯犀利,詞鋒間透露出對未來的無限向往和對現狀的深刻批判。

然而,最後四句「丈夫畢此願,死與螻蟻殊。誌大浩無期,醉膽空滿軀。」則是一種悲壯的收場。

陸遊認為,若能實作這一偉大願望,即使戰死沙場也心甘情願。

對比那些只知安逸享樂的昏君庸臣,譚寧願選擇與草木蟲蟻有所不同的一生。詩人的壯誌未酬,只能借酒消愁,以詩抒情。

【觀大散關圖有感】這首詩,可以說是陸遊對自己一生的一個總結。

他在詩中用濃墨重彩描述了大散關的英雄氣概,那裏曾是古代將軍揚威的戰場,現在卻被時間遺忘,荒草叢生。

他描繪了一種朝氣蓬勃的場景,希望有朝一日能隨大軍北上,一統江山。

陸遊在詩中對未來的憧憬充滿了戲劇性的對比。他想象著帝國的輝煌將再次出現,士兵們從燕趙出發,絲綢和布匹從青徐湧來。

他甚至夢見了那天英勇的偏師捆綁敵國的可汗,昔日的首都在勝利的曙光中重現光輝。

然而,這樣的夢想和現實的鴻溝讓陸遊感到了深深的無奈和痛苦。

他在詩的結尾用幾乎是自嘲的語氣寫道:「丈夫畢此願,死與螻蟻殊。」

他意識到,盡管他的誌向高遠,但在現實的世界中,他可能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螻蟻,他的生命和夢想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能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消逝。

陸遊的這種復雜的情感,讓他的詩歌不僅僅是文學上的傑作,也是對命運的深刻反思和挑戰。

他用他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即將消逝的世界,同時也表達了對未來可能實作的美好世界的無限向往。

這樣的故事和情感表達,構成了陸遊作品中的獨特風格。他的詩歌不僅僅是對個人經歷的記錄,更是對整個時代的反思和批判。

在他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一位老戰士對未來仍抱有希望的心態,即使這希望常常被現實的殘酷所擊敗。

陸遊的精神,像一盞永不熄滅的燈火,在歷史的長河中照亮了那些同樣懷抱夢想的後人。

他的詩歌不只是古代文學的瑰寶,也是一種鼓舞人心的力量,提醒我們即使在絕望中,也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