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八首一眼就驚艷的五言絕句,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2024-06-01國風

-1-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山居秋暝】描繪了清秋薄暮雨後初晴時的山村圖景,創作於其隱居終南山輞川別業期間。詩中展現了秋雨初霽後傍晚分時的旖旎風光和村民的淳樸風尚,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

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的喧笑和漁船穿荷的動態,和諧融合,如一幅秀麗山水畫,又似一支恬靜樂曲。詩中青松明月和石上清泉,象征詩人追求的高潔境界;而竹林中的歌聲笑語和荷塘中的漁舟,則反映了詩人對和諧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對黑暗官場的厭惡。

-2-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805-815年)創作了【江雪】一詩。其山水詩以客觀境界幽僻、主觀心情寂寞著稱,此詩亦然。僅二十字,詩人便勾勒出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大雪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垂釣。

詩中展現的是純潔寂靜的天地,以及漁翁清高孤傲的品格。實則,這是柳宗元對唐代社會的憎恨所生的幻想境界,比陶淵明【桃花源記】更顯虛無縹緲。詩人用"千山""萬徑"等詞營造廣大背景,襯托"孤舟""獨釣"的孤獨感;又以"絕""滅"字將常態轉為極靜,使畫面浮動活躍。末尾的"寒江雪"三字更是點睛之筆,既凝煉了圖景,也塑造了漁翁的完整形象,體現了詩人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

-3-

【子夜吳歌·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李白【子夜秋歌】,取自【子夜四時歌】,沿用樂府舊題創作。詩中描繪征夫之妻秋夜思念邊陲良人,渴盼戰爭早日結束,丈夫免於遠征。字字滲透真摯情意,又不離時局,完美融入邊塞詩風韻。

銀月籠罩的京城表面平靜,但搗衣聲中蘊含千家萬戶的痛苦,秋風不息亦寄托對邊關的深情。開篇四句被譽為"天壤間生成好句",情景交融,渾成自然。從視覺、聽覺到觸覺,皆為"情"作鋪墊,"總是玉關情"一語力抵千鈞,將思念之情渲染至極致。末句"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既是詩人願望,也是征婦心聲,使主旨更加深刻。

-4-

【生年不滿百】

漢·佚名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古詩十九首】之一【生年不滿百】,為東漢時期作品,收入【昭明文選】。詩以松快曠達之語,嘲諷世間兩類追求者:吝嗇聚財者和仰慕成仙者。

詩以"百年""千年"的荒謬對接,揭示"惜費"者的可笑:生年不足百,卻懷千歲憂。詩人倡導"為樂當及時",不是放縱肉欲,而是文人雅士的積極健康享受,建立在熱愛生活基礎上,也表現了人生無路的痛苦。

詩歌藝術特點鮮明:開篇四句被譽為"奇情奇想,筆勢崢嶸",一反一正,對比終生憂慮與放情遊樂的態度。結尾以"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輕擊慕仙者,又照應"為樂當及時"之意,曠達而巧妙。

-5-

【旅夜書懷】

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正月,杜甫辭去節度參謀職務,返居成都草堂。四月,嚴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遂攜家東下,經嘉州至忠州。此詩約為途中所作。

詩前半描寫"旅夜":江岸細草微風,獨舟高桅停泊,寓寂寞之情;明星低垂,月隨波湧,以樂景反襯淒愴心情。這種以景寫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常見,如【詩經·小雅·采薇】用春日美景反襯征士悲苦。

後半"書懷":有名聲因文章而非政績,既是反話又揭示失意根源;以沙鷗自況,借景抒情,深刻表現飄泊無依之感。王夫之評"情景互藏其宅",正是此詩特點。

全詩景情交融,意境雄渾。用景物對比,烘托出獨立天地間的飄零形象,彌漫著深沈孤獨感,寫照詩人身世際遇。

-6-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妍妍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由尚書丞相貶為荊州長史。晚年遭饞毀,忠而被貶,每讀【孤憤】,常常淚灑衣襟,遂作【感遇十二首】,此詩為其中之一。

張九齡曾撰【千秋金鏡錄】規勸玄宗勵精圖治,卻招致不悅,終被貶為荊州長史。遭貶後,他以比興手法創作【感遇十二首】,表現堅貞品德,抒發遭排擠之憂。

詩以春蘭秋桂為喻,"葳蕤"點出蘭草迎春勃發,"皎潔"精煉描繪桂花清雅。前四句表達賢人誌士需政治開明始能施展才華,流露對重新"遇時"的渴望。後四句借蘭桂芳香暗示自己行芳誌潔非為求名,"何求"二字斬截有力,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詩人不肯廉價贏得美名的清高誌趣。

-7-

【絕句】

金·王庭筠

竹影和詩瘦,

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

不肯下西廂。

這首詩以松快曠達之語,嘲諷世間兩類追求者:吝嗇聚財者和仰慕成仙者。

詩以視覺和嗅覺描繪居處的清幽:一個"瘦"字巧妙聯系竹的形象和詩的風格,定下清瘦意境;"入夢香"則將現實與夢境融合,暗示梅花夜香之濃郁悠長。竹、梅與詩、夢的,構成情景混融的高妙境界,字裏行間隱現明月。

後兩句中,詩人將"月"和盤托出。竹影梅香與月光和諧,卻"不得下西廂",透露出月與人不能互通的遺憾或幽怨,或寄托有情人天各一方,或君臣阻隔,亦或只是詩人朦朧的感受。

-8-

【終南別業】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終南別業】大約作於758年後,是王維晚年亦官亦隱時期的作品。詩歌著眼於抒發對閑適情趣的向往。

詩人自述中年厭塵俗,信佛教,晚年定居終南山邊陲。王維得輞川別墅後,完全被這裏秀麗寂靜的田園山水所陶醉。興致來時,他獨自欣賞終南山美景,在自然中獲得無盡樂趣。

詩人行至溪水盡頭,坐看雲起,一切自然悠閑。"行到水窮處"體現"應盡便須盡"的坦蕩;"坐看雲起時"則展現最自在的境界,還蘊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禪機。末句"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引入人的活動,帶來生活氣息,使詩人形象更可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