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王維為何被稱為「詩佛」,來看看這幾首詩,就會明白了

2024-06-28國風

王維為何被稱為「詩佛」,先來看兩首詩:

飯覆釜山僧】

晚知清凈理,日與人群疏。

將候遠山僧,先期掃弊廬。

果從雲峰裏,顧我蓬蒿居。

藉草飯松屑,焚香看道書。

然燈晝欲盡,鳴磬夜方初。

一悟寂為樂,此日閑有餘。

思歸何必深,身世猶空虛。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此詩中描繪了詩人晚年明白了清凈之理,逐漸疏遠人群,等候遠方的山僧到來,預先清掃屋舍。山僧從雲峰而來,探望詩人簡陋的居處。兩人以草為席,吃著松屑飯,焚香閱讀道書。燈燭在白天即將燃盡,夜晚初響鳴磬之聲。詩人領悟到寂靜是一種快樂,這一天顯得閑適而有餘裕。最後感慨不必深深思歸,身世本就空虛。

圖片來源於網路

藍田山石門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

玩奇不覺遠,因以緣源窮。

遙愛雲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轉,偶與前山通。

舍舟理輕策,果然愜所適。

老僧四五人,逍遙蔭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

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

暝宿長林下,焚香臥瑤席。

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尋畏迷誤,明發更登歷。

笑謝桃源人,花紅復來覿。

圖片來源於網路

詩的開頭描繪了在落日余暉中山水的美好,詩人泛舟順風吹回。因好奇美景不覺行遠,想要探尋水源盡頭。遠遠喜愛秀美的樹木,起初還擔心道路不同,卻不知清澈的水流輾轉,偶然與前山相通。舍舟拄杖而行,果然感到愜意舒適。有四五位老僧,在松柏下逍遙自在。早上梵音未響樹林尚暗,夜晚參禪山中更顯寂靜。道心連牧童都具備,世事問樵夫就能知曉。夜晚在長林下住宿,焚香臥於瑤席。山澗花香襲人衣裳,山月映照著石壁。擔心再次尋找會迷路,天亮還要再攀登遊歷。笑著辭別桃源中人,花紅時再來相見。

圖片來源於網路

王維在仕途上遭遇挫折,晚年更是傾心於佛教,其生活方式和心態都深受佛教影響。所以他的詩歌中蘊含著深厚的佛教思想和禪意。他常常在詩中描繪寧靜、清幽的自然景象,表達出對內心平靜、超脫塵世的追求,這種對禪境的表達與佛教的精神境界相契合。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且他的詩歌創作與佛教思想緊密相連,作風格清新淡遠、意境空靈,充滿了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對自然的敬畏,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空靈澄澈的美感,與佛教所倡導的寧靜、超脫的境界相呼應,使他贏得了「詩佛」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