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再造西部塬影——孟佐民山水畫題材的承與立

2023-12-30國風

文/郝國馨

近當代,西部題材繪畫對於當代中國山水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促使了「長安畫派」的形成,「改變了現代繪畫史地域性畫派的重心」。(註:劉曦林先生的觀點)其次是啟發了多位藝術大家形成新的繪畫風格,為近當代中國畫革新註入了新的血液。元代以降,文人畫一直占據著中國畫的主導地位。名山大川、江南秀景、文亭雅園一直是山水畫家們青睞的藝術表現主題。新中國成立以來,以西部題材為依托,中國山水畫壇湧現出了多位山水畫藝術大家和後起之秀。上個世紀40年代,趙望雲始創以中國畫表現西部風土人文和地域風貌,繼而出現了石魯、何海霞、周韶華、賈又福、王文芳、韓敬偉、杜大愷、趙振川等人,這其中既包括了「長安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包括全國各地的優秀名家。他們在西北這片沃土上汲取生活營養,傳承大西北文化的精神內涵,創造並演繹著自家的山水風貌。當今,在多元化的藝術發展語境中「西部」已經成為了諸多山水畫家藝術開拓的芳土,孟佐民就是其中一位優秀者。他出生在大西北的隴東高原,一直堅持探索新的視覺形式,用以表達當下的生活。他敏感於社會現實,表現對西部人文精神情懷的體認,表達他對鄉土的眷戀。著名美術評論家水天中先生稱贊他的作品畫出了大西北「靜穆,恢宏的氣度」。細細品讀孟佐民的畫作,你不由得會驚嘆於他藝術情感的細膩,藝術表現手段的多樣。在他的作品中有潑墨盡染的豪放,也有筆法細膩的謹嚴;有淋漓渲染的潤澤,也有枯筆渴墨的幹裂;有具象擬真的寫實,也有抽象幻化的經營;有黑白簡淡的太虛之境,也有滿目斑斕的色彩世界。孟佐民的繪畫藝術探索和老一輩以西部題材為基礎的大家精品都是時代藝術的碩果,他們的藝術風貌構成了當代西部山水畫的歷史鏈條,如時代之浪,相繼地推動著西部題材之舟前行。

回望中國畫藝術走過的這70年,既是轟轟烈烈的社會變革史,也是緊緊相隨的文化演進史,以黃土高原地域為題材的中國山水畫家們的畫風都深深地烙上了這個時代的銘印。趙望雲以中西融合的寫實手法表現西北大地的風土民情。石魯則以其熾熱的情懷在山水畫中融合了當時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文藝思想。周韶華、賈又福在新時代的文化心理的基礎上,再發「漢唐氣象」。王文芳著重於純樸厚重的西北情懷。韓敬偉則力圖借鑒民間美術來開拓中國畫形式的現代化。杜大愷在當代形式創造觀念的基礎上再看西北丘壑。從40年代開始,趙望雲曾歷經西北行。(註:1942年,趙望雲和關山月、張振鋒進行了從西安到河西走廊的寫生之旅。這次旅行產生的作品受到了當時文藝大家郭沫若、茅盾、田漢等人的高度贊賞。)其藝術著眼點就開始從表現底層民眾疾苦轉向了對西部風土人情的關照。這期間,趙望雲不但精學中國畫的傳統筆墨,同時以西部地域的特點為基礎,進行繪畫風格的演進和探索,由此開創了以中國畫表現中國西部題材的藝術先河。趙望雲「關註當下生活」是藝術家在國難深重的清末,開始形成的革新思想,是關註民族命運的認知和選擇。在他的作品中將現實中勞作的人物與山水結合在一起,堅守平民和民族主義藝術思想和立場 。 作品中或是表現山林中勞作的工人,或是在田間山水中耕種的農民,或是在雪域中負重行進的馱隊,無不突出的是西部本土文化的情懷,這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文人山水畫閑適超逸的藝術取向。

從60年代到70年代末,長安畫派在表達西北題材的藝術中占據了主體部份。同時,「社會主義山水畫」成為了山水畫藝術表達的主導圖式。在諸多以西北高原為題材的畫家之中,石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他同時堅守著文人格調和延安精神,堅信文藝應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觀念。他走進工廠、深入農村體驗生活,以生活為師,運用墨彩結合的手法,嘗試開創中國畫的新格局。60年代初期,石魯的繪畫充滿了革命浪漫主義情懷,又兼具詩人般的激情和氣度,表達出了陜北黃土高原質樸的雄渾之美。他色墨並用、幹濕兼施,筆法墨法混沌中見秩序,氣到勢合,獨創了西北山水筆墨表現的新方法,拓展了山水畫表現的意境。

文革結束後,青年一代藝術家面對西方當代藝術,開始重新思考本民族的藝術去向。許多藝術家將目光投向了西部,這裏是悠遠的周秦漢唐文化的發源地。其實,早在三、四十年代,對西部文化的挖掘就已經開始(註:二 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陷入抗日戰爭,西北地方在戰略上成為重要的後方防線。當時的各界有識之士先後號召人們關註和開發西北地方,進而形成了開發西北的時潮,張大千、趙望雲就是其時潮中的重要畫家)。八九十年代周韶華、賈又福、王文芳、韓敬偉等一批山水畫家先後來到西部,他們不限於長安畫派嫡傳者既有的思想觀念,或是表現漢唐文化的雄渾,或是深掘西部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或是借用西部民間美術開創新的藝術形式,其共同特點都是以世界藝術的視野再識民族積澱。周韶華創作的「大河尋源」所表現的精神氣度,正是對西部文化精神的回歸,是對漢唐氣象的再發掘。賈又福以太行山為題材的創作,具有革命性的精神指向。他在具有裝飾性的形式感和厚重的體積感的畫面中,體現出了北方莽原的雄厚壯美氣象。王文芳在古絲綢之路和雪域高原尋覓著中華文化的崇高與大美。繪畫中充盈著朝聖般的文化氣息,他的朝聖精神更書寫了西北人敦厚淳樸的人文情懷。90年代中期,韓敬偉考察黃河文化與西北民間美術,在本土文化和民間藝術中再造新形式。九十年代後,資訊科技好似文化特征的擴音器,它將古今中外的藝術和文化現象多形式、多層次地展示給人們,藝術多元化進一步被強化。許多藝術家吸納了更多元的藝術表現手段,用重新審視的眼光來觀看和表現西部。羅平安、趙振川、杜大愷成為西部山水畫題材的又一批藝術實踐者。

孟佐民作為表現西部題材的後起之秀,他著眼於將濃厚的「鄉情」註入到他的繪畫作品之中,他的藝術創造亦是這個時代的成果。從90年代末,他的繪畫藝術開始回歸到對藝術本體語言的探索和開拓上,他迷戀於水墨實驗帶來的視覺效果的變化,大膽嘗試和研究不同藝術材料所帶來的形式特征,這是他藝術語言多樣性探索的開始,也是他藝術思想開放的起點。2000年後,他的繪畫題材開始更加強調隴東高原的地貌特點,藝術表現手段也更具多樣性,更加重視藝術形式語言的現代感和創造性。他將自己的藝術根基深深地紮在了他的故土-----大西北的隴東高原,這是他在精研東西方當代藝術發展之後,對自己藝術的文化身份的準確定位。他的藝術強調的是藝術表現的本土性,在厚重的鄉土文化中尋求至純至真的藝術養分。他用較長的時間精研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發展脈絡和思想精髓,同時融入西方現代藝術的思想觀念不斷探索。數年之後,他提出了「不拾古人遺唾,重視視覺對當下生活的敏感,為中國畫提供新的視覺經驗」的藝術觀點。這是他堅持藝術形式的創新性和當代性的一次勇敢的跨越。其藝術精神繼承了石濤 「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觀。他以當代人的情感為基礎,極力強化自我審美意識,自由地運用寫實、寫意、抽象的藝術語言,突出筆墨「質地語言」的藝術表達。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常常出現多幅不同質地語言形式的作品。在寫實的作品中,他借助寫生和影像一絲不茍地描繪視覺幻化的具體形象銘印,喚起人們對現實與情感世界的聯系。在他的【春來素雪千重碎】這副作品中,再現和強調了大雪之後隴東關山一帶的自然風貌的同時,其情感的投入把觀者帶入了一個荒寒蕭瑟、孤傲倔強的精神思域。與傳統藝術表達不同的是,他選擇的場景是現代公路旁的平常景象,指示車輛行駛的指示標識、積雪覆蓋的柏油公路和自然的巖石樹木相結合,這既是對當代現實生活景象的描繪,同時也是對傳統藝術題材的擴充套件。他堅信現代人情感的建立,需要有現代公共設施的參與,在喚醒現代藝術視覺經驗中,必然需要對現代形象和景物的關照。而對現代視覺經驗的表達,不但可以擺脫傳統藝術圖式和物象的限制,更可以樸素地表現當代人的真情實感。在他具有抽象意味和形式歸納意味的作品中,對物理形態和視覺觀察中突出的物象形式進行大膽處理,以突破事物的物理形態而突出對視覺形式關系的經營。在【隴上三月話豐年】中,孟佐民大膽的將田地的色彩進行秩序和強化,讓人們在他所營造的藝術氛圍中產生情感和現實的幻化,從而達到秩序、自然和理想的統一,他在面對田間地壟的具體形象進行表達時,沒有進行簡單地、自然主義地物像描繪,而是將其形式歸納成強烈而平直的面和線。他用平塗的大色塊組織繪畫的主體部份,營造出繪畫視覺張力強烈的結構體,並且在空間表達上自由地進行解構和拼接。使整個畫面不但表現了隴東初春田野景象,更體現了他敏感的視覺形式認知,為西北高原的自然和人文關懷提供了全新的視覺觀察經驗。這是孟佐民的作品之所以不同於他的前輩,能更好地強化和體現他的藝術個性的可貴之處。也是孟佐民的繪畫與趙望雲的民眾的現實表現視角、石魯的社會主義寫實作品的精神傾向、賈又福的漢唐氣象的再解讀有了根本的區別。與他的兩位老師的藝術追求有也著明顯不同。王文芳致力於表達西部壯美的崇高,韓敬偉則著力於對民間藝術形式的發掘與再造。然而他們都是主觀藝術傾向的表達者,都是在藝術形式語言選擇建立基礎上的推進,是現實生活深刻體驗的精神化表現。

2017年4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在清華大學主辦了「鄉因------孟佐民中國畫作品展」,孟佐民將他心中的西部塬影展現在了觀者的面前,這是中國山水畫西部題材自形成後的又一次個人化創造,也是對前輩西部山水畫題材探索的續接。回顧中國畫表現西北山水風貌的這70多年,「長安畫派」一直是其題材創造的主力,他們尊承「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理念,創造了許多代表他們那個時代的藝術傑作。其後,在以西北為中國畫繪畫題材上獲得突破的藝術家,越來越多地來自於「長安畫派」的嫡傳之外。後來者更多的是站在世界當代藝術發展的角度,以更為多元的藝術視覺和思想觀念,開拓和探索著這塊古老而又新奇的聖土,成果豐厚。

西部的黃土高原作為繪畫題材,已經透過不同時代的發掘和創造,深深地嵌入到了中國近當代山水藝術史之中,並將繼續給後來的藝術創作者以啟示,啟示他們以新時代的人文角度和視覺經驗去解讀西北,為大西北黃土高原的藝術創作題材的挖掘和探索註入新的血液。

郝國馨:清華大學博士,現任魯迅美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