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孔子: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分別是什麽意思?

2024-01-19國風

小人和君子,從來都是一對勢不兩立的冤家對頭,在我們的認知觀念裏,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君子,大概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一個小人。

包括在我們的社交生活中,都願意與君子為伍,誰都不希望身邊有小人。然而,世上有太多「偽君子」,他們比顯而易見的小人更可怕,所以有句話叫「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

那麽,什麽樣的人是君子,什麽樣的人是小人?其實二者很難區分清楚,因為小人與君子並沒有一個很清晰的界限。不過,孔子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只用了一句話,就說清楚了小人與君子的區別,他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這句話出自【論語】,子貢問:老師,什麽是君子?孔子用了三句話來解釋,其中就有這句「周而不比,比而不周」。

什麽是「周」?唐代大詩人韓愈曾說過: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意思就是過去的君子,他對自己要求嚴格而且全面,但是對待他人卻很寬容。

所以「周」字,有周正、周全、周密之意。宋代大儒朱熹曾對「周而不比」做過這樣的註釋,他說「周」就是對所有人都普遍公正,一視同仁,不會厚此薄彼;那麽「比」是什麽呢?朱熹說「比」就是徇私偏袒。

也就是講,君子和小人最大的區別,就是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一樣。君子對身邊所有人,不管是好是壞,也不管和自己的親疏遠近如何,反正都一視同仁,他不會說我和你關系近就對你區別對待,也不會說那個人和我沒什麽交往,我就不搭理。

那麽這種基於公正無私的社交態度,就叫「周」,而小人恰恰相反,他首先考慮的是利益,你對我有價值,我就和你親近,而且臭味相投、彼此勾結;如果你比我強大,我就搞人身依附,當你和我有利益沖突的時候,就爾虞我詐,你死我活,有個詞叫「朋比為奸」,所以「比」就是相互勾結,為了利益搞小圈子,結黨營私!

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其實就是價值觀的不同,君子有公正的獨立人格,與任何人交往、都是用同一套價值觀去衡量,即使有和自己親近的人,也不會有任何利益勾結存在,他和所有人的交往,都沒有任何的私心。

比如說君子對一個人好,那就是無條件的好,並不要求對方親近自己支持自己;又比如幫助別人,但不求任何報酬,也不會因為對方沒有感恩於我而感到憤怒;再比如,君子遇到強者,不卑不亢,遇到弱者,也一視同仁,那麽以上列舉的種種,都是君子周而不比的體現。

那麽判斷一個小人就很簡單,因為小人和君子正好相反,他們與人交往,都是基於自身功利的角度為出發點,所以孔子還有一句話,叫「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其實,「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可以說成「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一個人只要有正確的處世價值觀,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保持人格獨立,這個人,就一定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