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繞城綠道旁藏了一個超清凈古寺

2023-12-26國風

金華寺,你可能名字都沒聽過,更打不到方位。曾經很多次從寺門路過,明明時間寬裕,我也一度沒有停下來走進過。 從外面看,怎麽都不太起眼,過於低調。

側對著馬路,只有鐵門和門衛室的入口,實在不大氣;視線穿過紅墻,只隱約見到灰色的屋頂,難尋琉璃的璀璨奪目。甚至,寺廟附近鮮有算命先生和乞討者。

只有城北金芙蓉大道上來往不息的貨車頻繁經過。金華寺和如今大熱的繞城綠道相隔僅僅百米,也幾乎是很少人知道。車從綠道騎過,也就騎過了。

真正想要進寺尋寶,是聽說 寺廟內有老的壁畫。 一座不太有名,但還難能可貴保存有老壁畫的寺廟,怎麽看,都註定不簡單。

在成都,也只有新津的觀音寺、新都的龍藏寺等寺廟還有令人驚嘆的壁畫。其壁畫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明代。觀音寺和龍藏寺早已是國保單位。 金華寺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華寺的好東西可不只是壁畫,從進門穿過一座古戲台、發現求簽室,在清凈的寺廟內來回走了幾遍,小而別致的氛圍讓人後悔沒早來。

怎麽回事?

寺廟裏還有古戲樓

地鐵三號線植物園站過了就是金華寺站,距離月台幾百米外的地方,金華寺安靜地處在金芙蓉大道和繞城綠道的夾角中,緊挨著新打造的一葉禪林。

在天回鎮這片充滿傳奇色彩的土地上,金華寺其實已經存在了一千多年。 它始建於唐,民間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西逃,到成都的第一天就住在金華寺。

唐代的金華寺,早已在明末清初的戰亂中毀掉,現在所見到的格局,是僧人們四處化緣集資後,在乾隆四十二年(1778)的冬天開始動工重建和擴建的。

剛踏進寺廟,一棟由十多根石柱支棱起來的古建就讓人相當驚艷。這裏藏著一個 成都最大、保存最完好、建築工藝最精湛的寺廟古戲樓。

古樓名為樂台,建於清道光年間。由樂台代替山門,至少在成都的寺廟中,我還從未看到過這樣的安排,獨此一家,非常稀奇。

傳統寺廟中,入口處都是高高大大的山門,裏面供奉有金剛麗仕像。金華寺的樂台並無供奉任何神靈, 乍一看,比較小氣,門的上梁幾乎貼近頭頂。 走近,卻非常耐看。

金華寺的古牌匾高懸,石獅子威武莊嚴,數盆山茶花又清新脫俗。三道門前, 每扇門前都配備有石鼓, 安放在大青石材質的底座上。

石材自然形成的包漿,一看就是資格老東西。鼓面皆有精美、復雜的浮雕紋飾。或二龍戲珠,或鳳凰飛舞,又或者,是一些吉祥的花卉圖案。

擡頭,磚雕的屋脊獸,姿勢不盡相同,可愛又威風。據說,整個樂台,屬於清代仿明的建築,也有古蜀幹欄式建築遺存下來的風範。

和其他寺廟宏偉壯闊的大殿等建築比起來,金華寺都要質樸典雅得多。 從樂台的門穿過,寺廟內部才稍微顯得開闊。

樂台和供奉彌勒佛的六角亭相對,兩側分別為後建的鐘樓和鼓樓。在天井中,樂台的細節會看得更真切。戲樓正中高懸 「觀今鑒古」匾, 數幅對聯高掛。

樂台的兩側有石刻碑文記載。 為了修建這座樂台,耗費的銀兩有1477兩之多。 而樂台的作用,正是為了在上面演戲給神明觀看。

彼時,百姓對川戲喜聞樂見。是給神明看的,其實也是給人看的,所謂「酬神娛人」。一座寺廟,因川戲聚集人氣,人自然又會順便參拜神明。

清代壁畫還在

可惜了唐朝的恢弘巨制

金華寺的樂台,是保護得很好的老建築。除此之外,相當緊湊的寺內,還安排了 六角亭、觀音殿、大雄寶殿、達摩殿、以及僧舍等多重空間建築, 一切井然有序。

盡管是個天氣很好的周末,前來的信眾或遊客依然偏少,加上寺內僧人也不多, 你可以更松弛地感受到這座寺廟的簡單和真心。

每每有人進殿上香,師父們便會提前做好準備,敲擊鐘鈴。 常來的香客,會親切地認得寺中的貓和狗。 它們光明正大地享受冬日裏的暖陽。

依次上完香, 再去觀音殿旁的偏殿求一個簽是來金華寺的完整流程。 各式簽語掛放在狹窄室內一角,「光看不起作用,你要求,求到什麽就是什麽。」師父說,「隨緣。」

最終, 在大雄寶殿走廊的一側,金華寺的壁畫現身。 這幅來自清代的壁畫,保存相對完整,有著和寺廟一樣的樸實質感。你可以近距離、沒有阻隔地觀看。

本身清代壁畫一定程度上受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更具有寫實的一面。 壁畫所描繪的場景,似乎是唐王接見玄奘, 文官伏案記錄現場情況,宮女們眉清目秀,若有所思。

雖然比不上觀音寺壁畫的氣勢,但金華寺壁畫上,人物神態細節的處理,富有層次的畫面,還是挺耐看。穿越百年的壁畫,還能見到就是一種幸運。

金華寺有沒有更牛的壁畫?有。只不過是在唐朝時期。 畫家張南本曾經在金華寺大殿上畫過一組【八明王】。 最有傳奇色彩的是壁畫中的火。

相傳,一位從西域雲遊到金華寺的僧人,正準備登殿跪拜,誤以為壁畫中的火是真正的火,驚慌失措中,幾乎被嚇得跌倒在地。

故事印證畫師技術的高超。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張南本,他是因隨唐僖宗入蜀,有緣在金華寺作畫。

幾年後,張南本又受西川節度使陳敬瑄的邀請在成都西門、出萬裏橋的 寶歷寺 水陸法會作畫。 他是畫史上有確切記載的水陸畫畫家。

黃休復的【益州名畫錄】中,記錄了張南本所繪的水陸畫——

僖宗駕回之後,府主陳太師於寶歷寺置水陸院,請南本畫天神地祇、三官五帝、雷公電母、嶽瀆神仙、自古帝王。蜀中諸廟120余幀,千怪萬異,神鬼龍獸,魑魅魍魎,錯雜其間,時稱大手筆也。

金牛方誌說,作為一種重要的宗教繪畫,水陸畫和敦煌壁畫有一定的傳承關系,也被叫做「流動的敦煌壁畫」。

可惜,因戰亂,張南本在成都留下的栩栩如生的「假火」等佳作,最終被真火吞噬。

有的寺廟沒了就沒了,像成都的萬佛寺,你只能透過去四川博物院看那些重見天日、精美的佛頭佛像才能感受到它昔日的美。

慶幸,金華寺還在原址,還有老建築,還能恢復和生長,以低調和清凈的方式。草木在這裏自然生長, 現在已經很難在寺廟裏看到蜀葵這種傳統植物。

大雄寶殿和達摩祖師殿前的小天井裏, 羅漢松、木瓜樹生長超過百年, 古樸有勁。僧人們收集起木瓜的果實,又切片晾曬,以備它用。

未臨近過年, 寺中的兩棵玉蘭花也開始結出花骨朵。 有一點粉紅,微微帶些紫。假以時日,葉子落光,花朵滿樹綻放,師父說,「漂亮得像傘。」

就這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偏安一隅的金華寺,在天回鎮的每時每刻敲響回蕩的鐘聲,有緣的人自然會找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