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清明為什麽要祭祖上墳呢?

2024-07-28國風

祖先離我們如此遙遠但又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每到過年、清明、中元節等節日都有祭祖上墳的習俗。那麽我們為什麽要祭祖上墳呢?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祭祖上墳的呢?

祭祖上墳起源於我們對祖先的崇拜。而祖先崇拜又是鬼魂崇拜的一種。崇拜的物件就本質而言就是鬼魂,但祖先的鬼魂與我們崇拜者之間具有血緣關系。最原始的祖先崇拜,包括在圖騰崇拜之內,但圖騰崇拜所體現的祖先觀念屬於自然崇拜的範疇。

隨著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和人的地位的上升。人們逐漸把氏族祖先從動植轉移到人自身,形成鬼魂形式的祖先崇拜。在原始氏族社會當靈魂觀念興起以後,一般說,氏族成員死後都要舉行喪禮、葬禮等鬼魂崇拜儀式,只有那些生前強有力的、對氏作出貢獻的人或酋長,死後才被奉為氏族共同的祖先而加以崇拜。

【禮記·祭法】 :「祭法;有虞氏禘(古代的一種祭法)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後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般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其中所說有的不一定是歷史事實,但反映了古代被有虞氏、夏族、殷族、周族崇拜為遠古祖先的都是象黃帝、帝嚳、鯀、冥、稷這樣的傳說中的強有力人物,被殷族,周族奉為「祖」和「宗」的是建國元勛。【祭法 】註引趙氏匡語,「凡祖者,創業傳世之所自來也。宗者,德高而可尊,其廟不近也。……祖者,祖有功,宗者,宗有德,在其廟世世不毀也 。」

原始祖先的崇拜,最初產生的是氏族的共同祖宗崇拜,然後產生氏族聯合體(部族)的共同祖先崇拜,當家庭出現以後,家庭的祖先崇拜也發展起來。在中國古代,供奉祖先神主的地方是祖廟。祖廟出現於原始社會後期,當時氏族或部落大事不但要透過氏族成員或各氏族代表討論決定,還要告訴祖神求其同意和保護,因而逐漸有了祖廟

殷商時,同姓者有共同的「宗廟 」,同宗 者 有共 同的「祖廟 」,同族者有共同的「禰 (古時父死在宗廟中立牌位以後的稱謂)廟」。周時,祖廟也有稱「宗 」、「室 」的。【詩經·鳧 】「既燕(宴)於宗 。」【詩經·采蘋 】;「於以奠之?宗室牖下 。」毛傳:「宗室,大宗之廟也。大夫、士,祭於宗廟,奠於牖下 。」

祖廟從古代一直保留到近現代,中國解放前到處都有祖廟宗祠,有的宗祠還擁有大量田地。古代祖先崇拜的祭祀頻繁隆重,定期舉行。周時,除特定的祭祀和臨時祭祀外,還四時定祀。【禮記·王制 】:「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蒸 。」祖靈祭祀一直從原始時代流傳至今,只是內容、形式、規模、方法有所不同而已。另外,有些被當作祖先崇拜的物件,後來轉化為超越宗族界限的神,受到廣大民間的崇拜。如周族當作始祖崇拜的稷,後來成為一般民間所崇拜的谷物神 。

有些祖靈又被轉化為地方守護神。如西雙版納傣族氏族祖靈「丟拉曼 」,當氏族公社過渡到村社以後,又變成村察共同的守護神,因此一個村察往往有好幾個守護神。民間祭祖,一般為農歷三月間的清明節。該日,人們拜掃墳墓,追憶先人。此俗始於唐代,杜牧【清明】 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相沿至今。漢、彜、壯、布依,滿、侗、瑤、白、土家、黎等民族均有此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