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道是什麽?馬祖道一:「不得道長短」,一切有所分別都不是「道」

2023-12-17國風

有僧於師前作四畫,上一畫長,下三畫短。曰:「不得道一畫長、三畫短,離此四字外,請和尚答。」師乃畫地一畫曰:「不得道長短。答汝了也。」

——【五燈會元】第三卷 馬祖道一禪師

白話直譯:

有位僧人在馬祖道一面前畫了四畫,上一長,下三短,然後對馬祖道一說:

「不得說長道短,請問和尚,該怎麽回答我所畫之物?」

馬祖道一便在地上畫了一畫,指著這一畫說道:「 不可道長短 ,這就是給你的答案。」

鑒賞評說:

這則公案的解讀重點要落在兩個地方:一是,僧人問的到底是什麽?二是,馬祖道一所畫的一畫有著怎樣的意義?

明明畫了「一長三短」,卻令別人不能用「是長是短」來回答這是什麽?這不是故意為難嗎?

如果不回答,則違背「請和尚答」的請求,如果要回答,則總要說長道短的。可對方又不準在回答中「說長道短」,這不就是兩難境地嗎?

要說又不可說,這不就是「佛性」嗎?其實僧人就是借「一長三短」在問什麽是佛法大意,什麽是「道」?世界的真相是什麽?都是同一個問題。

世界的真相是什麽?是長還是短?是高還是矮?是美還是醜?是有限還是無限?都不是!一切的有所分別都不是真相,都是人的認知,是人心意識創造的主觀世界,都是相。

在佛學上把「二元對立」所產生的一切叫做相。相是外物與人心共同的產物。外物就是真相,也就是說相是真相在人心中的投影。所以,佛學中常常把人心比作鏡子,相就是映像。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人心造就的世界就是有分別的世界,有這樣和那樣的分別,有好有壞、有美有醜、有快樂也有痛苦......

人如果陷入這個「是非分明」的世界而無法自拔,煩惱與痛苦就此產生。而真相就在人心之外,從來沒有這樣和那樣的分別。

「是非分明」就是痛苦之根源!也許這樣說顛覆了原有的認知,難道自己當前一切的真實感受都不是真的?

當前的一切都是真的,但感受卻不是!比如:這裏有一位女士,這是真的,你認為她是美女,那是「假的」,是有所分別的認知而已。

如果不信你的判斷是「假的」,那你試著來描述一下這位女士,你看都會用到些什麽詞語:

「這位女士2000年出生(什麽叫年輕),身高1.7m,體重50KG(什麽叫身高腿長、苗條),皮膚白裏透紅(什麽叫白、什麽叫紅,什麽叫白裏透紅),鵝蛋臉、柳葉眉、玲瓏鼻......」

說不完的,不管你怎麽說,都是主觀的見解,不管你怎麽解剖,都得不到這位女士的真相。而且,旁邊的人又有他的不同感受。因為有分別,所以沒有標準答案,這些不是標準答案的答案就是相,是真相在人心中的產物。

有一樣沒有區別,那就是真相。真相近在咫尺,可你就是得不到。因為人的一切感受的、說出來的都是有限的認知而已,是相而非真相。

既然真相不可得、不可說,那人們又是怎麽知道真相是存在的呢?因為假相存在啊,假相不就是真相的投影嗎?虛像在,那本體肯定在,這就和物理學中的成像一個原理。

所以,真相也好、佛法大意也罷,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安一個名字也只是便於「叫」而已,不可得到,你還能說它是什麽?

因此,馬祖道一以「一畫」作答,實際上就是在表達:真相不可說,真相不是長也不是短,不是人所看見的、聽見的,不是一切認知和感受。不是有分別的「二元對一」,而是絕對的存在,只有「一」,沒有「二」。

這一點佛、道是相通的,【道德經】中說: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人類的世界是「二元對立」的,但這不是真相,這是人心的有為,這不是「道」。面對這有別的主觀世界,人應該怎麽辦呢: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前一句是老子的認識論,後一句是方法論。人就應該這樣來認識世界,從而適應和改造世界。

「道」就是佛學大意,就是世界的真相,所以老子同樣說真相存在但不可得: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只有一,不是二,而這個「一」可以化為萬有。在佛學中被叫做「性相如一」、「心法不二」、「萬法歸一」,所以佛學修行的一切法門都叫做「不二法門」,只有一,沒有二。

再來看馬祖道一的回答: 「不得道長短,這就是我給你的答案。」

這句話聯想到一部電影的情節,「好夢幻一日遊」,一個嘴巴四處漏風的人要想過一回「守口如瓶」的癮,幫他圓夢的團隊給了他一個暗號,叫他在被拷問時一定不要說出來。

從第 一次開始,在每次被拷問暗號是什麽的時候,他就說:「打死也不說!」

結果問話的人理解成了他是在「守口如瓶」,在百般折騰後終於醒悟過來「答案早就告訴你了」,人家從來就沒有隱瞞過,暗號就是「打死也不說」。

問:「不得道長短,答案是什麽?」

答:「不得道長短!」

你問的時候,已經說出答案了啊!這個答案與電影有異曲同工之妙,答案倒是答案,但這個答案並不是真相本身。「打死也不說」,你到底不說什麽啊?還是不知道。

這個答案只是從側面描述了「道」的性質:「道」是一,不是二。但並不能說清楚「道」到底是什麽,因為本來就不可得。真相就在眼下,可是人必須用心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一旦用心,又只能得到相。

要得真相,終究是兩難的事情。只要用心,就得相,「道」不可得,除非你沒有心。「無所用心」的與外界交流,佛家叫做「無所住」,道家叫做「無為」,也授權以做到,但那個時候這個世界又和你有什麽關系呢?

就如王陽明說的「巖中花樹」: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正因為用心,「花的顏色才明白起來」,所以一切才有了意義。意義這個詞本身就是對人而言的,是有別的二元對立,只有人才談意義,或者說只有「心」的眾生知道什麽是意義。

無所用心,就算得到真相又有什麽意義呢?「心」都沒有了,當然不是人了,意義對他來說當然沒有意義。

如果做到佛家的「無所用心」、「應無所住」,道家的「無為」,相信能「天人合一」。

正如莊子說的那樣,「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但你也就是「植物人」,無所謂快樂也無所謂痛苦,沒有生與死的概念了。那是什麽也沒有,可不是「逍遙快活」。

從這個層面來說,做一個有情有義、有苦有樂、有血有肉、有追求有夢想、有開心有遺憾的俗人又有什麽不好呢?

既然「道」那麽的不可及,對於三維生物的人類,「道」簡直就是更高維度的存在,去追求又有何意義呢?在佛道以外的儒家就現實的多,做好眼前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人生的意義。

當然,「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與海」,真相如一,如何選擇又有何分別,只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充實的度過每一秒就是有意義的!

所言如有不當請各位海涵,歡迎指正及討論,並對您的閱讀表示由衷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