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古人出殯時,為何要讓長子「摔瓦盆」,並流傳至今,其中有何道理

2023-12-21國風

「齊萬物,齊生死,大歸之,子當孝。」

生死之事 向來神秘,即便是現代人都尤為敬重更何況是古代了,說到 古代殯葬制度 這個話題肯定離不開 古中國 ,中國古人流傳下來了很多 有關殯葬制度的傳統。

而其中最讓人感興趣的就是必須要長子才能執行的 「摔瓦罐」 了,直到現在我們還能在很多農村地區看到這一習俗,那 「摔瓦罐」 是怎麽出現的呢?執行者又為什麽是長子呢?

追溯源頭:「摔瓦罐」的誕生

對於「摔瓦罐」這一傳統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這裏就說可能性最大的兩個。

第一個:範蠡「長子」繼承家業。

春秋末年的 範蠡 是中國古今 六十四名將 之一,他不僅有著很強的 政治、軍事、經濟才能 還有一顆 仁愛的心 ,有很多百姓都受過他的 恩情。

除此之外, 範蠡 也是中國制陶業的一大祖師爺 ,在退隱後他將 制陶技術 教給陶縣的鄉親們,這些百姓也過上了家家使用陶器的生活。

但晚年時期的範蠡卻被一個問題困擾了很久,那就是 膝下無子 ,沒有子嗣就意味著範蠡的制陶技術 很可能會失傳 ,為了找到自己 陶瓷業的繼承人 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一天,範蠡拿出一個瓦罐並對鄉親們說:「它凝聚了我一生的心血,十分珍貴,但可惜我膝下無子,所以就請大家探討一下我百年之後它的去處吧。」

「這是您的東西,人在物在,人若不在,物也應隨其主而去 ,所以在您百年之後我就將它摔了吧!」一位年輕人站了出來。

範蠡在得知年輕人的想法後十分欣喜:「看來 我後繼有人了 ,以後我的家業就交給你了。」

在範蠡死後,這位年輕人也履行了當初的承諾在鄉親們面前披麻戴孝並摔碎了瓦罐。

此後,鄉親們也效仿這位年輕人的做法, 一傳十十傳百 「摔瓦罐」 這一習俗也就被傳下來了。

第二個:孝子以口糧換草席。

春秋時期有一個 很窮的人家 ,這家中有一個 非常孝順的長子 ,很多人都以他為 榜樣

在其父親死後,這位孝子 悲痛欲絕 ,想要為父親下葬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根本買不起棺材。

為了讓父親能風光離開人世,他將裝了 半罐粗糧的瓦罐 摔碎跪在地上並表示:「我願用我所有的口糧換取一張草席。」

鄉親們被這位孝子所感動,紛紛向破碎的瓦罐上 捐錢 ,一些富足人士路過聽說這件事後也拿出了錢財,就這樣瓦罐上的錢財 越攢越多 ,這位孝子也買了一口 上等的棺材 為父下葬。

周邊地區的百姓得知這件事後便在老人的靈前用 瓦罐燒紙錢 ,最後再摔碎這個瓦罐以表自己的 孝心。

雖然我們並不知道 「摔瓦罐」 具體來源於哪個故事,但可以知道的是, 「摔瓦罐」 這一行為流傳廣泛,很多傳說也在這個時候興起。

古代民間就流傳人死後會去陰間,在這裏要用瓦罐喝掉在陽間所存留的 「臟水」 ,如果另一個人在靈前砸碎瓦罐那就能避免死去的人在陰間喝下臟水。

再就是瓦罐代表著逝者逝去的光陰,摔碎瓦罐代表逝者過去的時光全部消散。

不同地區的傳說也不一樣,例如在四川的南部地區就有這樣的一個傳說:只要能在靈前砸碎瓦罐,那這一家將會得到 逝者的庇佑 ,全家都會安寧。

而「摔瓦罐」的執行者必須是長子 ,只要長子存活那其他人都要靠邊站,這一傳統也讓很多人產生了好奇心。

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什麽執行「摔瓦罐」的人必須是長子?

無論是哪個故事都起源於 春秋以前 ,在春秋之後,古中國對殯葬制度進行了補充 ,「摔瓦罐」這一傳統也得到了流傳。

隨著殯葬越來越正式,古人對 「摔瓦罐」的執行者 進行了限制,這個執行者只能是 逝者的長子 ,那這是為什麽呢?

從遠古時期,長子就肩負著 養家的責任 ,他們不僅要協助父親狩獵還要幫助母親照顧弟弟妹妹,長子為重的觀念就形成於此。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勞動力得到了提升,但這仍不足以改變長子的地位,對於古代普通人士來說,長子仍背負著自己這一大家子的希望。

後來,古中國的 生產力多次得到發展 ,越來越多的生產手段出現,長子肩負的責任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

「替父從軍」、「替父從農」、「長兄如父」 這些詞語隨之誕生,它們的形容物件都是長子,可見長子的重要性。

而對於古代諸侯來說長子就更為重要了,出於嫡長子的重要性,周朝時期確立了 大小宗的地位 ,也就是嫡長子繼承制度。

一個諸侯要想讓自己的家族得到發展必須依靠自己的 嫡長子 ,因為他不僅是合法的爵位繼承人還是其他嫡次子和庶子的榜樣,只有嫡長子才能帶領家族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在古代,嫡長子可以 決定其他庶子和次子的人生 ,若庶子和次子 冒犯 到嫡長子,那這個嫡長子是有權利將其驅逐出家庭的。

從秦朝開始,各朝代都在 周朝嫡長子繼承制度 的基礎上加了很多相關法律,例如加強正妻的地位、強制規定嫡長子所繼承的遺產數額。

這些規定讓中國古代的嫡長子制度逐漸走向成熟 ,各 皇朝的權力 也得到了加強,在那個重視禮節的時代哪個庶子要是 僭越 都會受到 眾人的抨擊。

而放到普通人家中雖沒有嫡庶這一說但長子還是存在的,他的地位依舊是很高,長子一般能繼承父親的大部份家產,次子去分剩下的少量家產找別的地方 安家立命。

這些普通人家的長子繼承制也讓其維持了 家庭和諧 ,對於各朝代來說,普通人家的氛圍和諧了 上層統治階級 利益才能最大化。

為了突出尋常人家長子的重要性,古代法律做了很多有關長子的規定,這一點在殯葬制度上就能體現。

在逝者的葬禮上,他的親人要披麻戴孝,而長子和其他親人的穿戴並不相同,他的頭上一般會裹著白緞也就是 「拉達角兒」。

孝布是十四尺{不同時代規範不同,但長子的孝布一定是最長的},頭的兩側還會有兩個 「當啷」 ,現代已經替換為棉花球。

長子一般會被稱為 「孝子」 ,他負責葬禮的主持工作,如果逝者沒來得及說家產的事,那主持瓜分家產的也會是長子。

並且以上所說皆為法律規定而不是傳統,也就是說不管父親喜不喜歡長子他都要按照上面所說的去對待長子。

所以 「摔瓦罐」的執行人 必須是長子這點也就不奇怪了,透過這一現象我們能看到一個本質,那就是古人重視長子的程度很高,高到突出長子這一行為已經滲透到了古代的方方面面。

流傳至今:現代的「摔瓦罐」是怎樣的?

中國近代的 思想運動 大大解放了中國人民的思想,那些 固化的封建迷信 已經不復存在,但一些好的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

其中「摔瓦罐」就延續至今 ,而現代的「摔瓦罐」和古代的「摔瓦罐」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

現代主流的「摔瓦罐」傳統有兩種,第一種是在起靈前將其摔碎。

這一方式就是 延續了古代「摔瓦罐」的做法 ,「摔瓦罐」的這個人先會在瓦罐中存放大量的 冥幣 ,然後將其點燃,最後再將這個瓦罐摔碎。

在「摔瓦罐」時逝者的親屬也要低下頭哀悼,為逝者祈福。

第二種就是在村內的十字路口摔碎瓦罐,路過 「十字路口」 在現代葬禮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不同地區風俗不同。

而摔瓦罐要麽是第一個十字路口要麽就是最後一個十字路口 ,這時孝子會將瓦罐高高舉起然後摔碎。

「摔瓦罐」只摔一次這個傳統動作得到了保留,不過和古代不同的是,現代在摔完瓦罐後孝子一般會在其碎片上踏幾腳,寓意著 「歲歲平安」

那些沒被完全摔碎的地方還會被孝子視為 「聚寶盆」 並將其帶回家供上。

在「摔瓦罐」之前,很多地區的人都會在瓦罐上面打幾個洞 ,洞的數量為 單數 ,具體數量根據地區而定。

至於長子執行「摔瓦罐」這一套早就沒了,現代已經不講究這一套了,無論長幼無論男女,只要是逝者的子女都可上去執行「摔瓦罐」,必要時死者的妻子或侄子也能替代子女去執行這一環節。

這也變相說明,現代的生產力和古代的 生產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 ,古代長子是因為生產力才有那麽高的地位,現代生產力大振幅提升,長子需要肩負的責任也就沒那麽重了。

不過說到底, 「摔瓦罐」 這一習俗在現代人和古代人眼中都是對逝者的一種懷念,這是對生命的敬畏。

在心裏上逝者子女的痛苦也能得到緩解,所以 「摔瓦罐」 可以算是一個好的傳統。

最後,你還知道其他有關「摔瓦罐」的起源故事嗎?你們那個地區又是如何執行「摔瓦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