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妙用散點透視,祁崑【溪山攬勝】

2023-12-20國風

這幅【溪山攬勝】是近代著名畫家祁崑的作品,他采用橫向構圖,描繪了文人雅士坐在亭中欣賞山水勝景。透過這幅畫,可以了解山水畫中常用的透視方法。所謂透視,簡單講就是畫出真實感與立體感的方法。比如,身處山中常常無法見到山水全貌,哪怕站到山巔,也有遠山阻隔視野。畫家在創作中,要運用透視方法,畫出那些看不到的地方。

古人畫山水,想到了一個好方法叫作「散點透視」,走一路畫一路,邊走邊看邊畫,這樣就能用畫筆「記錄」下山水全貌了。這種方法適用於創作山水長卷這樣橫向構圖的作品,表現畫家一覽無余的暢快感受。早在唐末五代年間,就有了散點透視的作品。到了北宋年間,越來越多的畫家認識到這種透視方法的好處,將其運用到描繪風俗民情。

祁崑 溪山攬勝

看橫向構圖的山水畫,一般從右向左欣賞,畫中有多個視點和消失點。視點和消失點是透視理論中的專有名詞,可以簡單理解為眼睛觀察的位置和視線消失的地方。比如【溪山攬勝】的右側,畫家眼睛的位置處於平視狀態,畫中景色漸遠漸深,最終視線消失在煙雲匯聚處。到了山中亭子,視線漸漸擡高,消失點發生了變化。到了畫面左側,畫家的眼睛開始仰觀山水,消失點「跑到」了畫外。

景外有景,畫外有意,打破了構建在畫紙上的平面空間,實作小中見大的藝術追求。欣賞這幅畫的時候,可以想象身處舟船上。水上泛舟,眼中景色不斷變化,看遍了沿途的風景。

祁崑 溪山攬勝 局部

看到這裏就明白了,散點透視就是在移動中產生的視角變化,方便畫家透過多個視角描繪山水景色。觀察視角多了,欣賞的時候會覺得在畫中遊玩,這就是古人強調的可居可遊。提到散點透視,很多人會想到北宋名畫【千裏江山圖】。這幅【溪山攬勝】也是散點透視,也用了青綠色彩,為什麽兩幅畫的樣貌差別很大呢?

這是由於,兩幅畫尺寸大小不同,畫中的視點有多有少。比較而言,【溪山攬勝】的構圖相對緊湊,在有限的空間內,盡可能展示更多的景致。祁崑畫這幅畫的時候,明顯受到了清初王翚的影響,師法宋代山水的構圖法則不忘筆墨情趣,讓畫面看上去更加精彩。

祁崑 溪山攬勝 局部

換而言之,【溪山攬勝】描繪的是千裏江山的一部份,透過這部份讓人聯想到綿延上千裏的山水美景。隨著文人畫的興起,畫家更重視寓情於景。哪怕用筆墨技法表現山水的真實感,最終也要落腳在表現情懷感慨上面。

有了這種「移步換景」的構圖方法,讓畫中景色如在眼前。有些時候,看山水畫有一種觀看假山盆景的感覺,那是因為沒有用好透視方法。如果能夠像祁崑這樣,哪怕再高的山峰,再深遠的空間,也能做到俯仰自如。

祁崑 溪山攬勝 局部

山水畫的創作技法經過不斷整理,不斷創新,畫家可以在藝術世界裏自由馳騁。看到【溪山攬勝】會覺得心曠神怡,可遠觀可走入的山水畫怎能不讓人心生親切呢!

拓展閱讀

看山水猜古詩,名家筆下的詩意圖
藝術源於生活,山水畫中的生活氣息
江南情,在他的筆下、他的畫中
設色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歡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