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在雲南大理一古城親手染出最美「中國藍」,竟是千年前的皇家貢品

2024-07-18國風

制圖@超級鄉村研究所 圖源/中共巍山縣委宣傳部

紮染,古稱「紮纈」「絞纈」,俗稱「紮花布」,是中國民間流傳很廣的傳統工藝。

它透過事先設計的圖案,對織物進行綁紮處理;

隨後,將織物浸入由天然植物原料,如板藍根、茜草、蘇木等熬煮而成的染液中,歷經多次浸染,待織物充分著色後,解開綁紮的線結,並將織物放入清水中漂洗;

原先綁紮的位置因未接觸染料而保留原色,在染藍的織物上形成了獨特的、不規則的圖案或色彩漸變等效果。

圖源/圖蟲創意

紮染技藝的確切起源已難以考證,但有文獻記載表明,在東晉時期,采用綁紮防染的絞纈絲綢制品已有不少人擁有。

1957年,在新疆阿斯塔納古墓群中發現了一件東晉時期的紮染紡織品,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現存最早的紮染制品。該織物保存頗為完好,色彩鮮艷,小菱形圖案整齊排列,可以看出紮染技藝在東晉時期已然發展成熟。

唐代詩人薛濤曾在【海棠溪】中寫道:「人世不思靈卉異,競將紅纈染輕沙。」在他眼中,紮染後的絲綢之美,堪比海棠,足以見得當時的人們對紮染的喜好之深。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在距離長安1600多公裏的南詔國(738~902年),紮染技藝在這裏紮根。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巍山彜族回族自治縣 ,是南詔國的發祥地。巍山地處雲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境內河谷、盆地、山地相間分布,居住著彜、回、漢、白、苗、傈僳等多個少數民族。

相傳早在1000多年前,生活在巍山的人們為了日常生活及民間歌舞需要,拾撿天然果實外殼,制作黑色染料,結合簡單的天然植物染色法與民族圖案制作早期民族服飾。

這一點從【南詔圖傳】中人物的衣著服飾可以看出,那時的人們已經懂得了「染采紋秀」。【新唐書】也曾記載,南詔舞衣稱「裙襦鳥獸草木,文以八彩雜革」。

到了盛唐時期,紮染在大理地區一度成為民間的時尚,紮染制品也升級成為貢品。

沈澱千百年,如今我們看到的巍山紮染,與多數紮染常見的簡單幾何圖案,或者不規則的圖案有所不同。

巍山紮染,最特別的莫過於其的 對稱美學 ,排列規整,富含地域風情與文化象征,圖案多以常以寓意吉祥的傳統元素為主。

又因巍山是彜族的聚居地,他們十分鐘情黑、白、青、藍等顏色,在兒童衣飾上用到的色彩會更為斑斕,紅綠搭配,黑白對比,藍白映襯……大膽的色彩哲學,也被用到了紮染中。

圖源/巍山縣融媒體中心

在巍山紮染的幾十道工序中,最主要是「紮」和「染」這兩道工藝。

紮:

也稱「紮花」,是一道最講工藝性的工序。

以縫為主、縫紮結合的手工紮花方法,按照圖案用不同的針法縫紮出花紋圖樣,不同的花紋有不同的針法。一張張印有花紋圖案的布料就在紮花人的手中,被紮縫成一捆捆的布團。

這一步,全靠手工,沒有機器可以替代。

圖源/巍山縣融媒體中心

染:

紮縫好的布團將在染缸中多次浸染,白布團就分別變成了不易褪色的「藍布團」「紅布團」「黑布團」和「黃布團」。

染色完成之後,便是漂洗、拆線、晾曬……最後變成了我們看到的藍底白花、紅底白花、黑底白花、黃底白花的紮染作品,暈紋含蓄、典雅古樸。

圖源/巍山縣融媒體中心

2003年,巍山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 「中國民間紮染藝術之鄉」 ;2022年,巍山紮染入選雲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計畫名錄。

在巍山,紮染是非遺,也是產業。

1994年,熊文傑創辦興巍民族工藝廠,主營紮染工藝品開發研究。

2012年,熊文傑的女兒熊天艷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不僅在紮染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還采用了 「非遺+旅遊」 的經營思路,在巍山古城區非遺街區開設「興巍工藝」紮染體驗館,開發出 紮染服飾、紮染擺件 等諸多旅遊 文創產品 紮染體驗 計畫,讓紮染的傳承和發展更具生命力和創新力。

圖源/中共巍山縣委宣傳部

2023年,興巍民族工藝廠紮染年產量為 14萬米 ,產值達 700萬元 ,同時為34名下崗工人和2000多名農村婦女解決就近就業問題,共發放勞務支出300萬元。

熊文傑(右)在指導熊天艷進行印花(紮染定位) 圖源/巍山縣融媒體中心

三彜紮染工貿有限公司,是另一家致力於傳承巍山紮染文化的公司。

創始人李石生在將重擔交於女兒李敏時說: 「這不單單是賺錢的問題,而是一種社會責任,要把紮染這門技藝傳下去。」

為了做好巍山紮染文化傳承宣傳,帶動巍山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李敏創辦了 紮染博物館 ,不僅能了解巍山紮染,還能體驗親子DIY紮染。

2023年,博物館年接待遊客3000多人次,親子DIY紮染體驗2000多人次,與各省高校(設計專業)對接校企合作傳承紮染技藝教學36場次,創收增收18萬元。

紮染博物館 圖源/巍山縣融媒體中心

2023年,三彜紮染工貿有限公司紮染年產量為 50萬米件 ,產值達 700多萬元 ,為65 名下崗工人和 500 多名農村婦女解決就近就業問題,共發放勞務支出300多萬元。

圖源/巍山縣融媒體中心

以布為紙,以線為筆,以色彩為墨,蘊藏著千年的雅致,亦描繪著彜族古老的故事,巍山紮染這朵精美的藝術之花,在深厚的南詔文化的熏陶滋潤下,正慢慢綻放著它蘊含的奇異和絢麗。

*部份圖片素材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處理。

參考資料:

[1] 講述巍山故事 | 巍山/非遺/紮染

[2] 熊天艷:接過父親「接力棒」,她是巍山紮染產業的「花木蘭」

[3] 布上生花傳技藝 履職為民巾幗情——記大理州第十四屆、十五屆人大代表李敏

[4] 古老獨特的染色工藝:紮染

[5] 非遺紮染 | 傳承千年的民族文化,它用最簡單的色彩描繪最精彩的世界

特別鳴謝: 中共巍山縣委宣傳部、巍山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