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功德箱裏的錢都去哪了?手頭緊能取點花嗎?

2024-02-16國風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來到寺廟參拜,多少會往功德箱裏投點錢,表示自己的虔誠態度,順便也是積一個善緣,那麽,這份錢真的會如同大家所想的那樣最終變成善緣嗎?

現在的寺廟並不像曾經的苦行僧做派,一些僧人也開始發薪資甚至於購買一些奢侈品,不少民眾被寺廟亂象煩擾,認為現在給寺廟捐錢就是給僧人直接送錢。

那麽,對於大家這種想法,我們來對寺廟的現狀進行一些分析,看我們捐到功德箱裏的錢最終都到了哪裏,是否值得大家繼續去展現自己的善心。

首先就是對功德箱的認知問題,在大家的想法中,可能功德箱偏向於救濟金,是用來接濟遇到困難的人的,但實際上救濟金的定位並沒有這麽簡單。

至於大家所謂的自己遇到困難能不能指望功德箱,那就等同於不可能事件了,因為功德箱中的用途一般都是固定的幾項,只是分為公家和私家的類別。

我們先說公家的寺廟,這種由大型組織在背後支撐的寺廟不需要用到功德箱中的錢發放薪資,一切都是由機構來發放,其他的各種福利待遇也是一樣。

比如平常的吃飯跟住宿等等,基本上都是福利待遇的一種,這就讓他們節省了很大的一筆開支,但寺廟方面不可能說一切都交給公家報銷,總歸還是有自食其力的地方。

第一點就是建築物的防護和維修,這些公家的寺廟一般都有相應的規模,自然需要和它匹配的人力物力來進行設施維護,每天的香火都要準時供奉等等。

而且,新時代的僧人明顯已經跟舊時代完全不同,大家開啟僧人招聘的求職資訊就能明白其中的差別,而且正式的僧人一般都不算多,寺廟的營運不可能只靠幾個僧人維持。

特別是出現遊客熱潮的時候,寺廟往往忙不過來,只能說僱用其他人來幫忙,那麽這些社會人士,寺廟就要付出一定的報酬,香火錢自然就成了首選。

畢竟這份香火錢說白了,不屬於寺廟裏任何人,只是大家的善意聚集,將它用到與寺廟相關的方面才是正確用途,至於跟大家心裏想的用途是否一樣自然就交由大家自己判斷。

第二,就是佛教活動,我們前往寺廟參拜,老師傅或者小和尚都是要講經誦法的,這類活動寺廟並沒有收取費用,但是這些師傅們不可能說沒有絲毫補貼。

這些講經誦法的額外活動支付的額外報酬大多都是來自香火錢,所以大家去聽經如果投了香火錢也可以當成自己已經付錢了,當然,這部份的花銷仍舊不是全部。

對公家來說,這些錢的去向更有規矩也更清晰,如果還有結余,相關人員一般會選擇捐助一些教育或者公益活動,或者說直接捐助到受災地區,算是做了善事。

而私家的寺廟就不一樣了,因為缺少監管者的原因,私家寺廟中的大部份功德箱錢財去向都不算清晰,就算僧人真的拿去購買奢侈品也說不準。

當然了,寺廟最重要的還是口碑,那個寺廟在民眾中廣受好評,其中的師傅品性自然也差不到哪裏,所以說,寺廟為了自己的聲譽,很少會說對功德箱中的錢做手腳。

只有一些沒什麽名氣的寺廟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其他大部份寺廟還是正常消費,對比公家來說,私家的寺廟多出了薪資跟吃飯、住宿的花銷,所以在公益事業上做出的貢獻就比較少。

不過我們要知道,寺廟維護本身的錢財都被消耗掉了,只是一個報銷了,一個沒報銷,總的來說是一樣的,只是說表面看上去,私家的寺廟會將大部份香火錢用在自身的營運上。

另外,寺廟一般來說會位於景區當中,跟旅遊景點的開發商合作,寺廟賺取一些錢後,沒辦法將所有錢都收到自己手中,而是要按照一定比例跟景區分成。

其實對寺廟來說這也是互惠互利的,本身景區的名聲吸引了遊客,最後轉變成了信徒,如果沒有景區的助力,寺廟還不一定能夠獲得成功,只能說各取所需。

總結來說,寺廟獲得的香火錢,是在用於自身營運宣傳後的結余再去參加慈善活動,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全部用於慈善,但是寺廟的營運總歸需要經濟條件,這也是無可厚非的情況。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 「關註」 ,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