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未來教主」彌勒菩薩的未來世界,有你沒你?

2024-06-17國風

2024年4月20日,由鳳凰網佛教文化、十願網主辦,雪竇山佛教協會、雪竇山資聖禪寺承辦的2024鳳凰網佛教·十願通訊員雪竇山交流營在中國佛教五大名山、彌勒菩薩根本道場雪竇寺開營,來自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89個佛道教機構的100位營員參加了本次交流活動。溫州安福寺通訊員張利英同學個人作業獲得了評委老師的高度評價,本文立意鮮明,行文流暢,過去現在時空穿梭自如,引人思考,催人奮進,有獨立的視角和見地。

文/張利英

某年初夏,公司搞團建,呼呼啦啦把人拉到了黃山。老板為了省錢找了個不靠譜的地陪,給我們陪進了一個小黑廟,299元、699元、999元高香齊整,「大師們」端端地坐著預言吉兇禍福。為免血光之災,我們這些不信佛卻「信命」的家夥被忽悠慘了。

那地陪肯定不是正規軍,但她竟是我迄今唯一記得的導遊。

只因那天,指著天王殿內笑呵呵的大肚子和尚,她說:

「這是未來佛,現在正住在兜率天內院,56億7千萬年後會降生在地球成佛……」

謔,這是我第一次知道,佛不只「如來佛」這一尊(其實如來是佛的另一種稱謂),還有過去、現在、未來很多尊佛;也是第一次聽聞「兜率天」這樣超越性的空間概念,第一次聽聞「56億7千萬年」這樣顛覆性的時間概念:頓感天地豁然開闊,生命倏然廣大。

「人間彌勒」,來人間做甚?

大家知道,寧波奉化溪口雪竇山建的露天彌勒大佛,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坐姿彌勒銅佛像,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曾為之題詞:「人間彌勒」。

啥是「人間」彌勒?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這是人們對彌勒菩薩的粗印象。但這其實是菩薩應跡奉化溪口時的布袋和尚形象,在這之前,菩薩是身材修長、頭戴寶冠、身披瓔珞的美美噠模樣。

那為何自布袋和尚後,漢傳佛教寺院都愛供奉這胖嘟嘟的大肚彌勒呢?

要知道彌勒菩薩有一別名,喚「慈氏」,慈就是給予眾生歡喜,顯然大腹便便超接地氣,開懷大笑又無比喜慶的布袋和尚,真「名符其實」啊!

這次,當我們跟隨鳳凰網佛教文化·十願網通訊員交流營走進雪竇寺(又名雪竇山資聖禪寺),擡頭望向山頂的大佛時,那「東方的微笑」實實在在給了我們心靈不小的沖擊,在超大的佛像前,歡喜的感受真的會N倍放大!

雪竇寺方丈怡藏法師說:「歡喜是一種心態和格局。」

菩薩應化人間,示現慈悲、包容、歡喜、和樂的精神,也展示著大乘佛教的普世情懷。袒胸敞懷樂樂呵呵的大肚彌勒,告訴我們要開啟心胸去待人處世,不論順境逆境,都要樂觀豁達、寵辱不驚。「原來退步是向前」,少計較是非人我,寬厚待人,大度(肚)容人,廣結善緣!

正因如此,大肚彌勒像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喜愛,其民間粉絲基礎,幾可比肩「菩薩界頂流」——大悲觀世音菩薩,且路子越走越寬,竟開拓出了意想不到的「賽道」:其形象常出現在某會所、某商場、某餐館,甚至某足浴店!

但無論在哪裏,彌勒菩薩都不計較,永遠歡歡喜喜,和光同塵,與一切眾生打成一片。

這是格局更是智慧!

「應夢名山」,夢什麽夢?

只在人間樂呵,那還不是大乘菩薩的境界。作為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當來下生的彌勒菩薩在兜率天的內院,建有凈土。

雖然「應夢名山」之稱,源自宋景祐四年(1037)仁宗因彌勒感應而夢遊雪竇山,但更為人動容的,卻還是佛教大修行人求生彌勒凈土的感應之夢——【憨山老人自敘年譜實錄】中記載: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禪師,一日晚上夢中踏著虛空,飛升到天上,只見一片高大寬廣的樓閣,中央安有華麗莊嚴的金剛寶座。

這時一位比丘,手捧經書,對他說:和尚即將講說這本佛經,特命我來傳授給你。

禪師開啟一看,發現是用金粉書寫的梵文,一字不識,只好把經書揣到懷中,並問道:請問講經的和尚是誰呢?

比丘答道:彌勒菩薩!

可見,禪師所到之處,正是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

而這樣的感應並非獨有,【虛雲年譜】中也曾記載,虛雲老和尚在1951年的「雲門事件」中,被毒打而受重傷,隨後入定九日,也去了兜率內院。

他當時不想再回人間了。

但彌勒菩薩告訴他:「你的業緣未了,必須先回去,以後再來。」

並且開示了偈語:

「識智何分,波水一個,凡身夢宅,幻無所著,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容我野生轉譯一下:

你知道意識心和真心,它是一個,就像那波浪,別看它浪滴慌,本質還是水;認識到本體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你就知道這身體吧,就像夢裏住上了一室一廳,它就是一場空;你知道這只是個如幻的假房子,咱不就覺悟了麽!

玄奘大師臨終之際,在如夢的幻相中,見鮮潔可愛的白蓮,弟子光等問:「和上決定得生彌雷內院不?」大師確定地回答:「得生。」說完,安然示寂。

其實,生,非生,是名為生。應夢不是迷夢,是為醒夢。從無明大夢幡然醒悟,知道我本無生,這才是夢的真相。

「未來教主」的未來世界,

有你沒你?

56億7千萬年之後,世界還有沒有你我?

答案是,你現在好好學佛,到時就能面見未來佛!

比如這一生命終後,先往生到阿彌陀佛的西方凈土,然後就厲害了,每天你睡醒後起個念頭就能去兜率天晨練一下子,甚至【阿彌陀經】中講到,咱供養完彌勒菩薩之後,還能趕回極樂世界吃個早飯。

那我有個朋友就要問了,這輩子沒學成怎麽辦?

莫慌!彌勒成佛後,將三次傳法,經稱「龍華三會」。

初會度修行六度萬行的大乘學人;二會度守持三皈五戒,對三寶信心堅定的人。

而既修不了六度又信心不足的人怎麽辦?

不急,經中說但凡與三寶發生關聯,比如見到佛法僧,偶起一念歡喜心,乃至於跟著電視劇念了一句「南無佛」,過家家拜了一下菩薩,去寺院湊熱鬧,誦了一句經文都能在三會得度!

甚至有的人,見聞三寶不但不生信心,還起輕慢心口出惡言,雖因果可畏,難免受罪,但也由此和三寶結緣,亦被釋迦牟尼佛鄭重付托給了彌勒菩薩,將來也能赴會得度……

佛菩薩的大慈大悲竟至如此,以我們狹劣的凡夫心果然不可揣度啊!

民國時期,太虛大師擔任雪竇寺方丈,於1933年在雪竇山開講時,首次倡議增加奉化雪竇山為五大名山、彌勒道場。

現如今,面向未來,給人希望的彌勒信仰文化,正被越來越多人接受,雪竇山「第五大名山」之名,也廣為傳播,已與亞、歐、美三大洲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彌勒文化互訪交流。

自2008年以來,一年一度的雪竇山彌勒文化節,更已成為具有海內外影響力的文化盛會,推動了彌勒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都說佛教不為財色名利,又為何不遺余力打造名山,推廣文化?

因為「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看到此文,見到佛面,龍華三會,必定有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