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如何表現人民

2024-01-08國風

在近現代以來主題性美術發展的歷史脈絡中,以「人民」形象為創作題材的美術作品有著一條清晰的演進路線,即這一題材的作品在近現代中國的各個歷史階段都以或宏觀或微觀的角度彰顯出了時代風貌與社會民生的變遷。新時代以來,「以圖證史」和「為中國造型」成為文藝界開展創新實踐所奉行的宗旨。不過,當代主題性美術創作並非簡單的「命題創作」,而是體現為當代主流文化傳播和人民審美的構成問題,體現為當代人文關懷的價值問題,故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創作導向成為創作實踐的重中之重。

馬佳偉 【唱響明天——打造千年雄安】 230cm×360cm 布面油畫 2019年

近年來,主題性美術創作在諸多國家重大美術創作工程的帶領下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註的熱點話題,各地美術家、美術團體都緊扣時代脈搏,創作出了一批反映歷史問題、結合現實生活、表達當下思考的經典力作,其中對人民形象的建構成為最重要的創作主題之一。從英雄人物到平凡百姓,從個體形象到群體永珍,主題性美術創作被引向一個層次更為豐厚、更具包容性且更能連線現實情境的創作空間。

與其他藝術門類相比,主題性美術創作在描繪歷史事件、傳達新時代精神和體現中國氣派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其旨在透過視覺藝術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塑造新時代的國家形象,呈現一種內含「人民性」指向的審美追求和當代價值。推動這種有著「人民性」指向的影像表述和人文構建,可以從以下三個主題層面入手。

孫浩 【平型關大捷】(局部) 油畫 2009年

堅持價值引領,設定以主旋律、正能量為主的革命歷史主題。長期以來,主題性美術創作已成為反映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載體。透過主題性美術作品,可以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積極推動建黨、抗戰、新中國成立等幾大紅色文化主題,賡續紅色血脈,以人民命運對映家國歷史,推動美術學科與國家、社會的需求直接掛鉤,使美術創作思想與國家、社會、人民的命運緊密關聯。

另外,革命歷史主題在影像敘事的層面需要表現出更高的歷史性,尤其是在歷史真實性和藝術性的結合、對革命歷史事件的教育傳播等方面對創作者有著極高的要求:「我們已經越來越遠離了歷史的現場,而更多的是從當下文化的視角對歷史事件進行闡釋和理解,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削弱歷史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綜合近幾年優秀的主題性美術作品來看,它們在宏大敘事與細節敘事層面都不同程度地呈現出了合理性、藝術性與獨特性。做到這一點,不僅考驗著藝術家組織、協調畫面的基本功,還考驗著藝術家的調研能力和變通能力。總體而言,參與主題性美術創作的藝術家需要格外重視下述兩個方面的問題。

馬蕾 張彩翼 【呦呦鹿鳴】 240cm×360cm 木板坦培拉 2019年

其一,藝術家需要深入歷史現場,開展大量的采訪活動和研究工作,準備好充分的文獻資料。主題性美術創作一般會在社會公共場所陳列和展示,最終面向的是各個領域的社會群體,因而大到畫面中的地形、建築、山川、河流,小到畫面中人物的發式、服飾、用具等,都需要符合史實,保證畫面內容有據可循。從事主題性美術創作的藝術家必須具有一定的文獻檢索能力和歷史研究能力,能夠依托歷史材料與文獻影像反復打磨、考據,使作品經得住推敲,從而能夠引發觀者對歷史的回望與深思。

孫景波在創作【貞觀盛會】期間,即實地考察了歷史建築的原型,並與專家多番探討唐式建築結構的特點和大型朝會活動典儀的合理性,同時廣泛收集古代西域的人物造型資訊,進行了大量的圖文爬梳工作,最終實作了再現宏大歷史場景、展示盛唐氣象的創作目的。

孫景波 【貞觀盛會】 515cm×917cm 布面油畫 2017年

其二,美術家需要在既有史詩的敘述框架基礎上進行合理且自由的藝術表達。從事主題性美術創作需要超高的藝術素養,需要具備協調大幅畫面和復雜構圖的能力。我們看到,在當下的主題性美術創作中,隨著畫面尺幅的增大,美術家們越來越多地開始選擇用大場景的敘述方式進行藝術表達。可見,對題材的理解和詮釋、對主題性繪畫觀念的延展以及對國家和民族集體意誌的表達,都已經進入歷史性與藝術本體有機互融的時期,而這也代表著中國美術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以2021年「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中以太行山為題材的作品為例,創作者們以史詩般的宏大敘述以及精微、準確的細節性描寫表現主題,其中苗再新的【百團大戰】在創作構思上另辟蹊徑,借鑒了蒙太奇的電影敘事手法,以前線指揮、摧毀敵軍碉堡、繳獲敵軍裝備以及八路軍戰士沖鋒陷陣等時間軸上的不同場景描畫了中國人民奮起抗爭的恢宏概貌。畫面中,凝重、肅穆、深沈的灰色調渲染出了畫面的崇高感與精神力度,電影片段式的瞬間性場景定格擺脫了單視角的表達模式,使英雄群像被刻畫得極具史詩感,最大限度地彰顯出了英勇自強的中華民族精神。

苗再新 【百團大戰】 300cm×600cm 紙本設色

當下的主題性美術創作想要彰顯「人民性」,除了要發現和創作大主題、大場景外,還要註重尋找、挖掘城市中鮮活、生動的小主題,關註投入時代建設的平凡人物,以小視角和獨特的切入點表現大時代,以小見大地弘揚崇高精神。具體來說,創作者需要註意下述兩個方面。

一方面,創作者需要關註對時代楷模、功勛人物的個體描繪。在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聯合中央美術學院舉辦的「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班」中,董卓繪制了【國家的脊梁】,集中表現了王淦昌、黃大年等十位身處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馬蕾繪制了【呦呦鹿鳴】,刻畫了屠呦呦與她的中醫藥科研團隊在實驗室工作的日常場面,譜寫了一曲人物與科研器皿互相陪伴、支持的閃亮「交響曲」。韓曉冬創作了雕塑【袁隆平】,塑造了袁隆平在田間工作的場景,生動地彰顯出科研人員及勞動者的辛勤付出。刻畫大眾所熟知的「名人」形象會使主題性美術創作的人文書寫更具視覺辨識性和情緒通感,觀眾在接受層面也更易代入。

董卓 【國家的脊梁】 288cm×480cm 綜合材料 2019年

另一方面,創作者需要關註社會各行業、各階層默默無聞的勞動人民。參加文化和旅遊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班」的陳治、武欣創作了中國畫【春的訊息】,表現了「小康」和「三步走」發展戰略的主題。畫面中,一家人正聚在一起看電視,鄧小平會見西班牙副首相格拉這一歷史事件在電視畫面中被呈現出來,透過人物視線的聚焦使事件發生的情景得到再現。

創作者還透過一些細節凸顯出了年代感和地域特色,諸如北方家裏火炕上的小炕桌、煤爐子、鋁飯盒、暖水瓶、餑餑籃子、針線笸籮、繡花枕套、團花床單等,令觀者仿佛置身於20世紀80年代的平凡家庭。需要明確的是,主題性美術創作中「以人民為主體」的基本宗旨,即是要反映中國人民真實的生存狀態、精神狀態。優秀的主題性美術創作不僅要關註中國發展歷程中的歷史事件,也要從微觀角度關註社會民生,關註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溫情與悲歡。

陳治 武欣 【春的訊息】 160cm×230cm 中國畫 2019年

彰顯新時代中國精神,譜寫社會發展的新篇章。近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在脫貧攻堅戰及生產勞動、文化建設、教育、醫療等方面都有著卓越貢獻,成為推動新時代發展的強大力量,彰顯了新時代的中國精神。主題性美術創作應以弘揚新時代中國精神為指歸,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新時代的國家影像敘事。比如,包括王奮英創作的【暖心——十八洞村貧困戶精準辨識公示會】,張見、齊鳴等人創作的【助夢】等在內的作品即以真實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手法表現了新農村的新面貌。

此外,以科技引領勞動創新、推動社會變遷的理念也成為主題性美術創作取之不盡的源頭活水。例如,馬佳偉創作的【唱響明天——打造千年雄安】、範春曉創作的【中國制造走向世界——C919大飛機】等作品皆將創作視點轉向了新時代語境下像螺絲釘一樣默默奉獻的知識型建設者,令觀者感受到了科技所激發的創新力量,引領觀者不斷明確當代中國的發展不僅需要平凡的勞動群體,還需要以「智識」帶動技術進步的領跑型人才。此類作品既有傳統鄉土人文書寫的純度與厚度,又是在貫徹「人民性」的過程中所進行的有益嘗試,閃耀著人文與智慧的輝光。

範春曉 【中國制造走向世界——C919大飛機】 203cm×506cm 紙本設色 2019年 中國美術館藏

中國美術的創新發展雖然離不開對美的探究,但更無法脫離以「人民性」為內核的敘述邏輯。真正具有精神力量的當代主題性美術創作,要以關註時代、關註社會、關註民生的視角進行多重建構,這決定著作品是否具備思想價值和藝術高度。也正是從這一層面來看,「人民性」的構建成為彰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藝術精神的必要途徑。

簡而言之,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並非簡單的「命題創作」,其反映的主要是當代主流文化傳播和人民審美的構成問題,是如何展現新時代人文關懷的問題。主題性美術創作計畫的組織者和創作者需要註意挖掘和表現新時代的建設和發展狀貌,以多元的方法論為指導,弘揚創新精神,運用更具「人民性」、更符合當下時代需求的藝術語言來更新創作,從而有效地延續中國美術創作的文脈傳統和專業優勢。

本文節選自【中國美術】2023年第6期

【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中「人民性」的建構策略與焦點問題】

【中國美術】2023年12月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