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致新年:時光流逝,青年成長

2024-01-08國風

【老師點題】

時間的流逝,對青年而言,就是成長。一年過去,我們對人生的認識又多了一些。站在新舊的時間交接點上,人們總是能更好地審視過去、思考未來。

大家在學習【論語十二則】時,可以從傳統儒家文化裏汲取養分,既面對過去,也思考未來。於是我請大家在【論語十二則】中選擇一個關鍵詞,如「仁」「知」「勇」等,然後寫一段新年致辭。談談我們對過去的感悟,對未來的展望。

同學們的文字,充滿了青春的力量。他們心懷理想,腳踏實地。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希望。

(廣雅中學教師 鄭莉)

蜜 小蘄 攝

關鍵詞

當刺骨的寒風吹過,南方的樹葉又一次由綠變黃;當倦鳥歸林,街上行人又匆匆趕回家過節……於是我們知曉,不知不覺間,又過了365天。

這一年裏,我們共同走過了無數難忘的時刻。有戰火擊碎了和平,戰爭未息,沖突又起;有自然災害掠奪了幸福,暴雨決堤,台風上岸;有罪行大白於天下,也有受害者還在等待正義……

人類似乎從未真正逃離苦難,仍有人未能放下偏見,有人未能真正互相理解,沒能像千百年前的先賢所倡導的那樣做到「推己及人」、和平友善。然而,孔子的「恕」之道並非沒有意義。

有人說,冷漠是現代人的癥結,人心之間的間隔實在有些遠。然而我在過去的一年裏,也看到有外賣員跳橋救落水者;有男子在地鐵上挺身阻止持刀傷人;還有不計前嫌、積極協商合作,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建設成果惠民的大國所為……

「恕」,讓我們在物欲橫流且功利主義盛行的社會,保持一種理想主義。或許「恕」可以連線起每個人的孤島,讓春風化雨。

於我,或許不用多麽高尚宏大的「恕」,能推己及人,體諒他人,關愛身邊人,就能連島成陸,行至天光。

2024,要快樂。

(廣雅中學高二12班 林楠熙)

關鍵詞

2023年,我們很難想象,地球到處都在發生變化。面對各種挑戰,我們的態度影響著事物發展趨勢。想要行穩致遠,我認為最需要的,就是論語中「進」的決心與毅力。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進也。」面對艱巨的任務,我們不應該輕易否定自己,不能輕易妥協或退縮。

孔子的學生子夏曾對孔子說,他想放棄學習,他並非不喜歡孔子的學說,而是覺得自己能力不足,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孔子卻批評他:能力不足的人只是走到半道停了下來,或還沒走便先給自己畫了界線,止步不前了。

我們需要的,只是敢於開始的勇,敢於迎難而上的勇,以及「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毅力和堅韌。

沒有始哪有終?漸進而至終。沒有「進」的態度和力量,談何「至終」?

我們也許會疲倦,害怕看不到終點,但自由的風會為招搖的枝頭停留,重新啟航的船也終能奔赴屬於自己的彼岸。我們可以休息,但不能頹廢,以至於埋沒了潛能,失去了看到新風景的機會。

2023年過去了,你也許因為沒有「進」而留下了遺憾?但我們不能失去追求「進,吾進也」的勇氣。繼續前行,努力完美個人、完美社會、完美國家、完美世界,那才是不懼前進的青春少年。

奮鬥正在當時。

(廣雅中學高二12班 陳小雨)

關鍵詞

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再次被身邊的同學們所震撼。他們都非常優秀,有些異常的勤奮刻苦,有些則難得的天賦異稟,有些格外目標明確……似乎只有我仍在迷茫中陷入自我懷疑。我滿腦的「惑」——人應該怎麽活?我應該成為什麽樣的人?我應該做什麽?我應該怎麽做?

伴隨著忙碌的學習,這一年裏,我將閑暇時光投入經典閱讀,對生命意義的探尋,一刻不止。孔子講「知者不惑」,那怎樣才是智慧的人呢?孔子講「四十而不惑」,那是不是到了四十歲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知者」,就「不惑」了呢?

經過這一年的感悟,我想,成為智者,真正達到「不惑」,並不容易。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向好的發展需要付出更艱苦的努力。讀經典如此,學習亦如此。

我是文科生,每天從課堂上學到大量新知識,平時還要從書籍中汲取知識,我希望自己真正做到「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孟子】講「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這一年裏,我明白或許做不到快速地成為「知者」,做到「不惑」,但凡可以否定你的,都是可能在更高層面成就你的。我願自己不要在競爭的挫敗中喪失肯定自我的能力,不能因現實的消磨,失了銳氣與雄心。深入時代,感知時代,生命會因解惑而獲得充實。

願新的一年,我不再如過去那樣心為形役,心有拘囿,願我能做到內心坦然。

(廣雅中學高二12班 雷雅戈)

關鍵詞

新的一年已來臨,「觀」應當進入廣大青年的視線。這是我在賞讀詩詞中得到的啟示。「觀」作為人對外界最直接的一項反應,能讓我們看到更廣大的世界。但何以為觀,何以觀好,觀而何為,卻是我們人生中仍需細思量的重要問題。

在詩詞中,「觀」的實質就是從詩歌的文字與內容中,體會時代的風俗與變遷,身臨古人之境遇,去真正理解詩詞中的精神內涵。作為讀詩鑒詞「興觀群怨」中的重要一環,「觀」是繼「興」後更深入之動作,亦是在「群怨」前的奠基之作。觀可謂重中之重。

在詩詞的學習中不斷積累,舉一反三,歸納與總結,嘗試把握更獨到的觀點,找到閱讀理解的竅門,從一詩到一世,從一詞到一代,我發現,青年人應當在深刻理解詩中時代內涵與精神的同時,也積極培養自己高度敏銳的觀察能力與腹有詩書的文學素養。

我們觀望世界,就像觀賞一首詩那樣,觀詩以明情怨,觀世以權利弊。只是詩依舊,世已新,「觀」世界,與時代同頻共振,順應時代需求,方能成為「適時」之才。

新人,新年,要有新高度!

(廣雅中學高二12班 徐英航)

原文載於【羊城晚報】2024年01月08日A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