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人們常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麽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2024-06-07國風

前言

由於影視作品等影響,萬般佛法只被人熟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言至於此也盡是調侃,仿佛人們日常喝酒聊天時調侃的話語。

受限於字面意思,很多人都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指的是絕世佳人紅粉骷髏,似乎是在勸人不要沈迷女色,但似乎細細觀之,佛學經典出這般粗淺話語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

這部話語最早出自於【心經】,全篇260多字。篇中講色但又不是色,與很多人想的截然不同,那麽這句話究竟是什麽意思?

一、心經來源

【心經】也叫做【般若心經】,這是佛教中的經典之作,非常崇高,更是佛門弟子所必須抄錄誦讀之課本,據傳聞,這是玄奘法師在東渡天竺求取真經時,偶然所得。

歷史上真實的玄奘法師,並非是那個珠圓玉潤為人怯懦的唐僧,但也因時代給其人生旅程中附上了一定的神話色彩。

歷史上的玄奘法師,出家之後研讀的佛家著作全部是為人轉譯後的課本,研讀細處,全都不求甚解,這讓玄奘法師心中或有遺憾,於是便生出一路西行前往求取真經的念頭。

遠行天竺,道阻且長,自長安出發之後行至四川,四川多山且多瘴,然而在這裏玄奘法師卻遇到了一個老和尚,本著出家人以慈悲為懷的同理觀念,由此向前一探究竟。

隨後玄奘法師為這位老和尚喜膿血塗傷藥,老和尚聞言,大為感慨,談話之間便道出了西行路上的艱難險阻,眼見玄奘法師依舊心無旁騖,於是說道。

他身上有三世諸佛的心要法門,隨後便以口述的方式傳授給玄奘法師,這部經文就是標題中所提的心經。

從此之後,山難險要缺水迷路,只要心中誦讀心經,便可天降甘泉路途清晰,此後便來到了印度的那爛陀寺,結果抵達當天,他又一次發現了那位老和尚,此時卻知他乃是觀世音菩薩所化。

經文要略,因唐朝後期戰亂不尋蹤跡,一直到後來敦煌莫高窟被發現之後,人們從莫高窟遺跡中提得這段敘文,後人重新摘錄抄寫之後,人們才知曉心經的出處,這段經文也最終重現天下。

二、色不同於色

在解釋這句話之前,首先需要撥雲見日,雖然人們認為這句話與女色相關,但能約定俗成同樣這麽認為,必然有某種載體的傳播。

人們現如今都習慣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與「色字頭上一把刀」關聯敘述,這兩句話與心經並無關系,而是出自於呂洞賓的【全唐詩】。

詩文中是這樣寫的,空即色來色即空,色字頭上立刀鋒,勸君莫墮迷魂陣,何愁富貴不相逢。

全詩的意思是勸人戒色,乃是呂洞賓有感於凡人生活疾苦,為了讓世界變得更好,讓百姓安居樂業,於是在其文學作品中以諷刺意味寫出本文。

如果不瞧警示二字,或許真以為呂洞賓在寫一番粗俗的文章,想要批判一種社會現象,必須深入淺出,而在這篇詩文中,甚至所直接描繪了男女翻雲覆雨的場景。

而在本文裏,呂洞賓用色不止指少女的食色,也指代人心中的欲望與貪念,只可惜彼時世間汙濁,清流於世必定是自絕生路,於是在不少人的解讀之下,呂洞賓成為了寫顏色詩文的代表。

而徹底刻下這種烙印的,則是因為【金瓶梅】之作。說起【金瓶梅】,有人認為是國寶,有人應該是禁書,原因無他,本文是以潘金蓮和西門慶視角寫了一篇水滸傳的番外之作。

由此在文章自然少不了男女翻雲覆雨被翻紅浪之事,這也因此讓這一篇批判記錄之作得到了當時社會的廣泛認可,銷量大增。

凡夫俗子可沒有那麽多時間去分析一篇文章,是否在批判揭露什麽,所以【金瓶梅】在很多人心中與黃書畫了等號。

【警世】是【金瓶梅】的開篇詩文,至此人們徹底的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先入為主。

三、真正出處

【心經】中,提及照見五蘊皆空,其中的五蘊指的是色受想識行,這裏指的色已經並不與好色單純的化為等號,更像是海納百川包羅永珍的意思。

心經中的色,通俗的解讀是代指一切有形的眼前的一切,指的是事物本身,空指的是一切無形的東西,指的是人類的看法,所謂的真相,在人類意識層面的展示。

也就是說這句話的意思更像是有形與無形之間的相互轉換,相互依存,也就是說這一句話可以這樣轉譯,在佛學看來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人們給予其的定義,而人們的定義和看法也需要具體的事物去展現。

這種說法與「我即世界,世界即我」的這種說法異曲同工。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指的是宏觀事物與微觀事物是相互相關的,色即宏觀、空即微觀,你中有我,不可分離。

另一種說法認為色與空是因果報應迴圈,是教導人,渡人愛人,關心世間萬物,以慈悲為懷,透過修行佛法認識到一切本質都是空的,從而不會有貪吃嗔的煩惱。

言至於此,能夠明白古代的各種學說講究有緣人,因為詞條只能給予宏觀的註解,而無法給予微觀的解釋,思維想法也是在不斷的突破中去改變。

由此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僅闡述了人與自然,還勸人向善,佛家文化博大精深,原因或許就能夠理解了。

結語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含有多重含義,需要從佛學的角度來對其進行不同的解釋。

綜上所述,色它可以指的是外在的形象、可以是擁有無限的表達形式;也可以是宏觀與微觀之間的聯系、以及慈悲之心對待萬物,不執著於色相表象。

色與空強調了世界的無常,缺乏真實性以及相輔相成、慈悲智慧,告訴人們不要執著於事物表面看待,多個角度看問題才能夠真正達到解脫與覺悟。